APP下载

PDCA循环管理模式预防NICU患儿外周静脉炎的价值分析

2022-08-01姚果陈玉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7期
关键词:静脉炎导管静脉

姚果,陈玉

(南阳市中心医院 儿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开放新生儿静脉通路的有效手段,但新生儿血管细、浅表静脉充盈度较差等解剖特点,穿刺期间导管及导管鞘易损伤静脉内膜、静脉瓣等,诱发外周静脉炎[1]。外周静脉炎可引起患儿局部皮肤、组织的红肿胀痛、坏死,对PICC的应用造成不利干扰,增加患儿痛苦,延长治疗时间[2]。故外周静脉炎的预防对保证PICC的持续应用及促进患儿病情恢复至关重要。研究[3]表明,PDCA管理模式在预防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静脉炎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外周静脉炎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6月我院NICU收治的50例接受PICC置管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胎龄27~40周,平均(32.68±4.12)周;出生体质量(2 123.55±164.26)g。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胎龄28~40周,平均(32.92±4.30)周;出生体质量(2 203.36±170.83)g。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超低或极低体重新生儿;②病情严重,需禁食,接受长期静脉输注氨基酸、脂肪乳等制品;③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可吃奶或可经口满足营养所需;②病情严重中途死亡;③家属拒绝应用PICC。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防止导管滑脱或堵塞、防止液体外渗及静脉炎发生等。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①针对本科PICC置管患儿术后静脉炎发生率高的现状,采用头脑风暴法绘制鱼骨图,分析发生静脉炎的原因,主要为导管置入困难、置管次数多、导管飘移、置管受阻。②成立PDCA小组,由具有PICC资质的护士长、静疗专科护士、穿刺经验丰富的护师组成,通过小组等成员协作,查阅相关 文献,针对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制定对策。③实施:a.提高组员的穿刺技术,将短管留置针更换为与PICC穿刺针相同的直针,日常训练直针穿刺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b.优化置管流程,对于血容量不足、血管塌陷患儿提前补充血容量;置管前用37℃生理盐水预充导管;送管时手法温柔,沿血管走向缓慢送入,防止尖端损伤削刮内膜,送管同时助手持续注射恒温生理盐水,保证导管通畅及血管扩张。c.置管后密切观察,防止导管受外力牵拉脱出,致使导管漂移。④检查:对比采取上述改进措施后的置管成功率。⑤处理:对护理流程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总结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针对不足之处改进护理方案,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1.4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的外周静脉炎发生率,记录导管留置时间;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评价家长满意度,0~100分,分值越高则家长满意度越高。统计两组的非计划拔管(导管堵塞、导管脱落、液体外渗、尖端细菌培养阳性)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外周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外周静脉炎发生率比较[n(%)]

2.2 导管留置时间及家长满意度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导管留置时间及家长满意度比较(±s)

表2 两组的导管留置时间及家长满意度比较(±s)

组别 n 导管留置时间(d) 家长满意度评分(分)观察组 25 24.36±2.87 93.21±3.26对照组 25 22.54±3.20 88.30±3.21 t 2.117 5.366 P 0.040 0.000

2.3 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56.00%(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环节,已被广泛用于质量管理领域[4]。PDCA护理管理程序的制定路径为拟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检查成效、分析总结干预效果,改进不足之处,进入下一个循环,为预见性护理及循证护理的综合模式。

本研究针对外周静脉炎发生率高的现状,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计划期通过分析既往患儿的病历资料,查阅此前 文献报道并结合护理人员的自身经验,利用头脑风暴法绘制鱼骨图,寻找引起外周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找出主要原因,根据原因确定目标,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置管期间反复尝试、防止导管漂移发生;根据确定的目标制定干预计划,按照既定的护理方案实施,保证各项方案的落实,对该套方案执行效果进行检查、评价,核实执行干预计划后得到的目标与预期目标是否相符,如穿刺成功率提高情况、置管过程尝试次数、导管漂移例数;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总结,分析不足之处,将改进的护理方案总结、归纳,制定新的护理流程,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5-6]。通过循环过程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再制定解决措施,大环、小环相互嵌套,互相推动、促进,PDCA循环为上升式的循环,循环1周,质量提升1步,提高PICC护理质量,解决外周静脉炎发生源头[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助于减少外周静脉炎的发生;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用于PICC置管护理,可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PICC置管技术,减轻患儿的疼痛感,提升家长的满意度,与相关研究[8-9]结果一致;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减少PICC置管患儿外周静脉炎的发生,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静脉炎导管静脉
重视下肢穿通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治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穿静脉血流动力学对下肢静脉曲张形成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医用弹性导管定长切割系统研制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