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与循经按摩护理对跟骨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研究
2022-07-31刘美珍
刘美珍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西 兴国 342400)
跟骨骨折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较高。由于跟骨的强烈撞击和高能量损伤,骨折的发生率通常最高[1]。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大多采用手术复位固定的方法。但是,由于患者的疾病部位位于根骨内,因此患者在疾病发生后无法正常行走。手术治疗后创伤大,同时术后普遍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时间长,患者通常痛苦较大,影响术后康复[2]。因此,有必要加强患者的术后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术后康复。经络按摩和穴位敷贴是中医传统的物理疗法。沿经络按摩可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3]。穴位贴敷是利用药物和穴位来调节人体,刺激经络,激活血液循环,从而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穴位贴敷与循经按摩护理结合使用可以持续刺激患者的穴位,增强气血循环,增强理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特点,预防并发症[4]。但是穴位贴敷与循经按摩护理对跟骨骨折术后患者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中把跟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穴位贴敷与循经按摩护理对跟骨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跟骨骨折术后患者82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 例,男20 例,女21例;年龄25~68 岁,平均年龄(58.43±22.14)岁。观察组41 例,男17 例,女24 例;年龄28~76 岁,平均年龄(61.37±21.52)岁。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外伤后脚后跟疼痛;(2)无法站立和行走;(3)局部肿胀、压痛和畸形;(4)听到骨头摩擦的声音或骨头摩擦的感觉;X 线检查证实,跟骨骨折,需要手术治疗。排除标准:(1)心脏、肾脏和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者;(2)患有传染病或精神病者;(3)患者的皮肤在穴位处或周围受损;(4)对本研究中使用的药物过敏者。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按照常规护理流程及内容对患者进行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穴位敷贴和经络按摩相结合的护理。沿经络进行按摩的过程如下:对患肢的腿部穴位进行消毒,根据方法进行揉搓,对患者的膀胱、胃、胆、脾、肝、肾经进行按摩,并按摩太溪、照海、水泉和三阴交穴。遵循从轻到重,从重到轻的原则。操作轻柔,有少量酸胀。穴位贴敷:取当归、白术、肉桂、红花、铁线莲、牛膝和没药100 g 制成粉剂,每袋约10 g。每次取1 袋粉剂,加75%酒精混合均匀,贴敷到上面的穴位。上盖合适尺寸的医用纱布并固定,每天1 次,每次贴敷4 h。贴敷期间注意随时观察是否有过敏现象。如果有过敏现象,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向医生报告。
1.4 观察指标(1)2 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对2 组患者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其中包括皮瓣坏死、腓骨短肌腱损伤、腓肠神经损伤等多种并发症,并将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2 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2 组患者进行访谈调查,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包括对护理环境、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专业精神和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每项满分为25 分,总计100 分,得分越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出现皮瓣坏死、腓骨短肌腱损伤、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概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跟骨骨折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例(%)]
2.2 2 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环境、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专业度及护理质量等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2 组跟骨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表2 2 组跟骨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跟骨骨折是由重力撞击引起的骨折,由于根部形状不规则且关节表面数量众多,跟骨骨折的发生率在骨折疾病中最高。如果发生跟骨骨折,患者的活动将受到严重限制,并伴有较大的肢体疼痛,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中,手术常用于根骨的复位和固定,可显着改善骨折情况。但是,术后患者痛苦度高,卧床时间长,容易产生更多的临床并发症,使术后恢复时间长,患者易产生不良情绪,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应加强临床护理干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确保康复的顺利进行。穴位按摩是中医最基本的护理方法,穴位按摩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护理的特点[5]。穴位按摩紧密结合了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医护理特色的操作技能,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护理[6]。穴位按摩是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刺激内啡肽的产生,可以缓解精神紧张,起到镇静、放松肌肉的作用。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再用水、蜂蜜、麻油等介质调制成丸状或膏状,贴敷于穴位[7,8]。这是一种无创的穴位止痛疗法,通过贴敷穴位和患处来治疗疾病[9]。穴位贴敷是中药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者在长期抗击疾病中总结出的一套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法[10]。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理解和重新实践,并且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使用叶和草的茎来治疗与野兽争斗造成的伤口,并逐渐发现某些植物可以减轻疼痛,止血甚至加速伤口愈合[11,12],这就是中药应用的起源。1973 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汉墓出土了中国最早存在的《五十二病方》专著。将芥子酱贴在百会穴上,使局部皮肤变红并治疗蛇咬伤[13,14]。穴位贴敷与循经按摩护理结合使用,穴位按摩直接刺激患者的穴位,使用药物穴位敷贴,安全、痛苦少,可明显提高临床护理效果[1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出现皮瓣坏死、腓骨短肌腱损伤、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概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跟骨骨折术后患者的治疗中,使用穴位贴敷与循经按摩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环境、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专业度及护理质量等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跟骨骨折术后患者的治疗中,使用穴位贴敷与循经按摩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跟骨骨折术后患者的治疗中,使用穴位贴敷与循经按摩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