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干预在伤食泻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2-07-31金志霄周晓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证候小儿饮食

金志霄 周晓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南湖院区小儿消化、肾脏风湿免疫病房,辽宁 沈阳 110000)

小儿腹泻属于儿科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未及时治疗及护理,则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由于喂养不当和儿童饮食种类繁多,在临床上伤食泻患儿较多[1]。5 岁以下儿童腹泻疾病的治疗依从性差,特别是患儿治疗过程中容易哭闹,不配合医护人员,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挑战。本研究对伤食泻患儿进行了中医护理干预,临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6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男童18 例,女童12 例;年龄1~5 岁,年龄中位数2.31 岁,平均(2.32±1.04)岁;病程3~8 d,平均(4.51±0.85)d;大便3~8 次,平均(5.42±0.91)次。观察组男童17 例,女童13 例;年龄1~5 岁,年龄中位数2.26 岁,平均(2.29±0.97)岁,病程3~8 d,平均(4.53±0.89)d;大便3~9 次,平均(5.49±0.96)次。2 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第8 版中急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大便性状呈稀便或者水样便,伴酸臭,大便次数较多,每天3 次以上。(2)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儿科学》[3]中小儿泄泻及其伤食泻的诊断标准。伤食泻:大便稀薄,夹有不消化食物,大便酸臭,腹胀腹痛,泻后胀痛缓解,嗳气酸馊,或伴有呕吐,食欲不振,夜寐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小儿指纹滞于风关或者气关。

1.3 入选标准

1.3.1 纳入标准(1)年龄1~5 岁;(2)脱水程度为中度;(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1)患儿病情属于重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2)患有心脑血管、肝肾功能不全、血液及免疫疾病的患儿;(3)对中药过敏的患儿;(4)在护理期间,因哭闹无法配合的患儿。

1.4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儿入院后,安排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对患儿实施口腔护理、臀部护理、补液护理等护理措施,责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做好消毒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责任护士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和大便次数等情况,指导患儿家属协助责任护士做好患儿的饮食护理。

观察组采用了中医护理干预。(1)推拿。具体操作为[4,5]:补脾经200 次、清大肠100 次、摩腹400 次(顺时针)、推七节骨300 次、揉板门200 次、运内八卦200 次、捏脊3~5 次、揉鱼尾200 次,力度“刚柔相济”“柔中透刚”“刚透其中”,每次25~30 min,1 次/d,共治疗5 d。(2)中药贴敷。地锦草、五倍子、白芍、炙甘草各5 g,研磨为细粉,用蜂蜜调制成糊状,敷于患儿神阙穴,用灭菌纱布覆盖并进行固定[6]。贴敷时长:3 岁以下患儿贴敷6 h,3~5 岁患儿贴敷6~12 h,1 次/d,共治疗5 d。(3)中医饮食护理。伤食泻患儿应控制饮食,在入院初期,如果患儿吐泻严重,则禁食6~8 h。待患儿吐泻症状得到控制,逐渐给患儿流质饮食到半流质饮食,煮山药粥、高粱米糊食用。同时可根据患儿症状和恢复情况结合伤食原因选择合适的中药冲服,如果患儿是肉食过量,可为患儿冲山楂水服用;如果患儿是面食过量,可为患儿冲莱菔子水服用,如果患儿是谷物食过量,可为患儿冲神曲、麦芽水服用[7]。(4)中医情志护理。患儿在进行推拿和中药贴敷等护理时,会出现哭闹不配合的情况,责任护士则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给予“暗示”,用振奋的言语鼓励患儿完成护理操作。同时采用“移情”法转移患儿的注意力,通过玩具、看电视等方式,让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护理总有效率[8]。显效:患儿治疗、护理48 h 内呕吐、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性状及次数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48~72 h 大便次数不超过2 次,临床症状消失;无效:治疗72 h 后腹泻症状未缓解,依然存在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中小儿泄泻的证候分级量化表拟定。①大便次数:按照每天1~2 次、3~4次、5~10 次及10 次以上,分别记0、2、4、6 分。②大便性状:按照正常;质软、大便不成形,酸臭夹少量食物残渣;大便溏稀,糊状,酸臭夹较多食物残渣;水样便,酸臭夹较完整不消化食物,分别记0、2、4、6 分。(3)患儿症状改善。记录患儿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4)护理满意率。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环境护理、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等方面12 个条目,采用李克特量表3 级评分方式,“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赋2、1、0 分。量表总分为0~24 分,分值在12 分以下为“不满意”,12~18 分为“一般”,18 分以上为满意。满意率=(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2 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2 组比较用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伤食泻患儿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2 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中医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伤食泻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表2 2 组伤食泻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3 2 组患儿症状改善比较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伤食泻患儿症状改善比较 (,d)

表3 2 组伤食泻患儿症状改善比较 (,d)

2.4 2 组患儿护理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患儿满意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83.33%(25/3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伤食泻患儿护理满意率比较 [例(%)]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呈现增长的趋势。既往的研究报道显示[10]:5 岁以下儿童腹泻发病率普遍较高。中医学认为小儿腹泻属“泄泻”范畴,并分为常证和变证,其中常证分为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风寒泻4 种证候。伤食泻西医学称之为食饵性腹泻,多因患儿饮食不规律或者饮食不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与患儿家属喂养不当以及添加营养食品过量、过多密切相关[11]。中医学认为伤食泻病因在脾胃,小儿脾胃娇弱,脾常不足,运化力弱,乳食又不知自节,易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而发生泄泻[6]。

本次观察组患儿采用了中医护理干预,包括推拿、中药贴敷、中医饮食护理和中医情志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中医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推拿是中医外治的一种方法,相关研究显示:推拿能有效改善患儿腹泻症状,加速患儿康复[12]。本次研究选择以补脾经、清大肠、推七节骨、揉板门、运内八卦、摩腹、捏脊为推拿方,补脾经、清大肠可健脾止泻,上七节骨、揉鱼尾可调节肠腑、涩肠止泻,揉板门、运内八卦可消食导滞,捏脊可健补脾胃[13],摩腹可增加空肠蠕动频率和动力,改善患儿小肠吸收功能。中药贴敷也是中医外治的一种方法,原理则是将药物放置于穴位,药物经穴位吸收、经络传输至脏腑发挥效力[6]。地锦草、五倍子、白芍、炙甘草是中药敷贴的基本方,其中地锦草味辛,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还可治疗小儿疳积;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可降火解毒、涩肠止泻;炙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补脾和胃之功效;白芍性味苦酸、凉,具有收胃气,止泻利,补脾胃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散寒止泻、健脾和胃之功效。中医饮食护理也是按照患儿不同的伤食原因,配以不同的中药冲服,对患儿的康复起到了加速的作用。情志护理的“暗示”和“移情”让患儿能积极配合护理干预,让患儿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干预在伤食泻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在儿科消化的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证候小儿饮食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