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临床观察

2022-07-31吕一男兰艳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缺乳乳汁艾灸

吕一男 兰艳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五产科,辽宁 沈阳 110000)

产后缺乳称为“乳汁不足”或“乳汁不行”,是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少或是无乳,发生在产后2 d 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1,2]。近年来,产后缺乳患病率越来越高,这与产妇的情绪、压力、剖宫产率升高、高龄产妇的增加等因素密切相关[3]。中医在治疗产后缺乳方面疗效确切,优势突出,且治疗的方法较为多样[4],如中药汤剂、艾灸、针刺、按摩、刮痧等方法治疗该疾病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产后缺乳的中医证型主要分为气血虚弱型、肝郁气滞型、痰湿壅滞型等,在临床上需辨证论治。本研究选取2019 年6 月—2019 年12 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五产科收治的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产妇,运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6 月—2019 年12 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五产科收治的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产妇60 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 例。研究组中,年龄20~37 岁,平均(27.60±3.50)岁;孕周37~41 周,平 均(39.22±1.63)周;生产史:初产16 例,经产14 例;分娩方式:剖宫产17例,阴道分娩13 例。对照组中,年龄21~37 岁,平均(27.90±3.30)岁;孕周37~41 周,平均(39.49±1.76)周;生产史:初产17 例,经产13 例;分娩方式:剖宫产16 例,阴道分娩14 例。2 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生产史、分娩方式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妇科疾病诊断标准》[5],产妇乳汁量少甚至全无,乳房松软,无胀痛感,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妇科学》[6]关于产后缺乳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血虚弱型,患者乳汁少甚或全无,乳汁稀薄,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疲倦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1.3 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诊断、中医诊断标准的产妇;(2)单胎,妊娠37~41 周;(3)产妇及新生儿无先天性疾病以及重大传染性、心脑血管、血液等疾病;(4)产妇能坚持母乳喂养的意愿,能积极配合治疗;(5)产妇无乳房疾病;(6)产妇对中药不过敏;(7)产妇知情同意治疗方案。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肌肉注射+口服维生素E 软胶囊治疗。缩宫素20 U 肌肉注射(成都市海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1981,规格:1 mL∶10 单位),1 次/d;口服维生素E 软胶囊(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03539,规格:100 mg×30 粒),每次1 粒3 次/ d。治疗7 d 为1 个疗程。

1.4.2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通乳汤+艾灸治疗。(1)通乳汤基础方[7]:黄芪、党参、当归各30 g,桔梗、麦冬、王不留行、丝瓜络、通草各15 g,炙甘草6 g,乳少明显者,加炮山甲10~20 g。随证加减。(2)艾灸治疗。气血不足型产妇选择膻中、乳根、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施灸治疗[8]。由女性医护人员施灸,施灸时保持治疗室一定的温度,患者保持舒服体位,并充分暴露应灸部位,医护人员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原则,使艾灸燃端距离穴位保持2~3 cm,每个穴位施灸时间3~5 min,穴位以温热、局部潮红为宜。每次施灸总时间控制在30 min 左右。艾灸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如出现恶心、头晕症状,暂停艾灸治疗,1 次/d,治疗7 d 为1 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1)中医证候积分标准参照了《中医妇科学》[6]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以及郑燕相关研究[10]共同拟定。选取主症疲乏无力、心悸、情志郁闷、食欲不振、胸肋胀痛进行评分。每项评分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4 个等级,正常=0 分、轻度=1 分、中度=2 分、重度=3 分。分值越低,说明症状越轻,反之则症状越重。(2)乳房充盈的评定参照《中医妇科学》[6]和《中西医结合护理产后缺乳临床观察》[11]共同拟定。乳房充盈评分也分为4 个等级,分别用0、2、4、6 分来评价,得分越高说明乳房充盈越高,反之越差。(3)观察记录产妇的泌乳量。

1.6 临床疗效评价参照《中医妇科学》[6]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2]拟定临床疗效。治愈:乳汁分泌正常,能正常哺乳,完全满足婴儿需要;有效:乳汁分泌增多或乳汁分泌正常,基本满足婴儿需求;无效:乳汁分泌无改变。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33%(22/3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产后缺乳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 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疲乏无力、心悸、情志郁闷、食欲不振、胸肋胀痛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产后缺乳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表2 2 组产后缺乳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3 2组患者的乳房充盈评分和泌乳量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乳房充盈评分、泌乳量高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产后缺乳患者的乳房充盈评分和泌乳量的比较 ()

表3 2 组产后缺乳患者的乳房充盈评分和泌乳量的比较 ()

3 讨论

一方面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不仅可以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而且对婴儿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3]。另一方面,母乳喂养还能降低母亲乳房疾病以及产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母亲产后健康恢复又有促进的作用。因此,母乳喂养婴儿,不仅对婴儿健康有益,还对产妇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产妇压力、情绪、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临床上产后缺乳患者越来越多,成为影响产妇健康的又一项重要问题。因此,针对此情况,为产妇提供多样化的治疗措施,降低产后缺乳疾病的发生率,是目前产科治疗亟待研究的课题。

西医学认为,乳汁合成及分泌受神经内分泌调节,主要激素是催乳素和催产素。催产素主要通过刺激垂体前叶,促使泌乳素分泌增加,刺激乳腺平滑肌收缩,促进乳腺腺管扩张,从而促使乳汁从乳房内排出[14]。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15]:西医治疗产后缺乳的方法有限,在临床上,缩宫素+维生素E 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是在中医学领域,产后缺乳的治疗方法多样,而且该疾病治疗的理论体系与临床实践都比西医要成熟的多。此次研究中,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了通乳汤+艾灸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妇中医治疗的原则为:补气养血,通络下乳。通乳汤由黄芪、党参、当归、桔梗、麦冬、王不留行、丝瓜络、通草、炙甘草组成,药方中黄芪、党参补气健脾;当归补血活血;麦冬滋阴生津;炙甘草气血双补;桔梗能载药上行;王不留行、丝瓜络、通草具有通经下乳的功效。艾灸治疗中,膻中穴调畅气机、宽胸降逆;乳根穴通经下乳;关元、气海穴能够培元固本、益气温阳;足三里、三阴交调理脾胃,助乳汁化生[16]。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33%(22/30)(P<0.05);研究组患者的疲乏无力、心悸、情志郁闷、食欲不振、胸肋胀痛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乳房充盈评分、泌乳量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缺乳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缺乳乳汁艾灸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乳汁点目需谨慎
中医体质辨别对产后缺乳、积乳等产后不良症的研究进展
产后穴位按摩对分娩后缺乳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研究
婆婆迷上了艾灸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缺乳、少乳、乳胀的效果观察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