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定点侧扳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22-07-31于志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定点腰椎间盘韧带

于志强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针灸科,山东 济宁 27203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疼痛最多见的原因之一[1],是由于腰椎间盘在不同程度的退变后,突出的髓核压迫或刺激相邻的脊神经根,从而引起的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的疾病。本病多见于20~59 岁的中青年人群。由于现代生活及工作环境的改变,加之长期用腰姿势不正确,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保守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但如何简化治疗方法,提高疗效,降低医疗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济宁市中医院针灸科采用腰椎定点侧扳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 年10 月—2017 年10 月于济宁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且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患者9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5 例、对照组45 例。患者年龄20~65 岁。其中男54 例,女36 例。平均年龄44.2 岁;病程最短2 d,最长1 年;L4/5 突出者56 例,L5/S1 突出者34 例。2 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1)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都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5)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药物治疗。腰椎牵引:患者平卧于牵引床上,给予普通骨盆牵引,根据患者体质量及体质情况,牵引重量为20~40 kg,每日牵引20~40 min。连续牵引21 d。药物治疗:采用七叶皂苷钠15 mg,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每日1 次,连续滴注1 周。

1.3.2 治疗组采用腰椎定点侧扳、康复运动治疗。腰椎定点侧扳操作:患者侧卧,患侧在上。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屈曲,医者一手放在病变腰椎棘突间,另一手拉住患者健侧下肢足踝使腰椎逐渐屈曲至手指下棘间微动即停,再拉住患者健侧上肢使上段脊柱逐渐屈曲至手指下棘突微动即停。医者肘关节按压患者患侧臀部向前下方按压住骨盆,按压骨盆的上肢,其中指放在需要调整的病变腰椎棘突间隙,扶患者肩膀的手逐渐发力并向后晃动患者肩膀,当医者放在病变棘突的手指下出现跳动感或弹响声时即完成操作。3 d 腰椎侧扳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此外,给予患者康复运动治疗,弓桥式运动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小腿与床面成90°,以足部和肩背部作支点,慢慢将臀部抬离床面抬起骨盆,使躯干和大腿成一条直线,维持10 s 然后慢慢落下,重复10~20 次。燕飞式运动法:患者俯卧位,颈后伸并抬起胸部离开床面,双上肢在躯干两侧自然伸直,下肢保持伸直状态,以腹部为支撑点抬起双腿,下肢与床面形成10°~30°夹角,形似飞燕点水。康复运动应循序渐进,开始时5~10 min/d,逐步15~20 min/d,以患者能耐受不加重疼痛为准,10 d 为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2 疗程之间休息1 d。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消失,直腿能抬高80°以上,日常生活和工作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者腰腿疼痛有所减轻,功能明显改善,直腿抬高为70°~79°,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为显效。患者腰腿疼痛有一定减轻,直腿抬高实验为60°~69°,可以进行基本的日常生活为有效。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疼痛感强烈为无效。同时采用Bridwell 评分标准,通过对患者坐骨神经张力体征、患者神经体征、腰椎CT 表现和个人因素等方面就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分,每个项目得分为25 分,总分100 分,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评分[3]。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行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无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75.56%(34/45)、93.33%(42/45)、6.67%(3/45)和4.44%(2/45),优于对照组的53.33%(24/45)、82.22%(37/45)、17.78%(8/45)和28.89%(13/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2 组患者Bridwell 评分比较治疗前,2 组患者的Bridwel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ridwel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Bridwell 评分比较(,分)

表2 2 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Bridwell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韦以宗等[4,5]分析了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是由于腰椎关节紊乱,致使髓核进入椎管,引起椎管变窄,同时因髓核突出导致椎间盘厚度变薄,椎体间隙变窄,致使后纵韧带、黄韧带发生褶皱变厚,进一步引起椎管管腔变小,以及腰椎曲度发生变化,腰椎稳定性下降,直接或间接刺激到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骨关节移位是其常见的诱发因素[6]。腰椎曲度是脊柱的生理、病理基础,也是治疗的关键[5]。

腰椎定点侧扳是根据力学原理,将腰椎侧扳最大剪切力的交汇点作用于病变的脊柱节段,而其上下脊柱节段的关节因受力小于病变节段,不会被动受到关节调整,从而达到精准调整,定点复位。同时,因病变部位受力最大,其棘突、小关节运动幅度最小,本方法可在最小的活动范围内达到关节调整的目的,保证了操作的安全性。腰椎定点侧扳,会使突出的髓核与受刺激的神经根发生相对位移,并可扩大椎管管腔,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的恢复,周围因病变刺激而紧张的肌肉韧带逐渐恢复正常。进而改善病变神经根的血液循环,逐渐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逐步缓解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脊柱的稳定性与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密切相关。有的学者把椎体与其周围肌肉、韧带的关系比作堆积起来的积木和绑在积木上起固定作用的橡皮筋。橡皮筋的力量大,积木就不容易歪倒。弓桥式运动法、燕飞式运动法就是锻炼“橡皮筋”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有助于竖脊肌、脊旁韧带的锻炼,能加强肌肉的力量、耐力以及韧带的柔韧性,可提高其稳定腰椎的能力,避免疼痛的加重,进而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还能防止疾病愈后的复发,肌肉、韧带的力量恢复,对维持腰椎曲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腰椎定点侧扳与康复运动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既能对病变节段的小关节进行精准调整,同时,因发力较小,故安全性高,又能通过康复运动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以及维持腰椎的正常曲度,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减少复发的风险。二者结合,既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又能提高远期疗效。在经济和心理方面,也减少了患者的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定点腰椎间盘韧带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