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止痛散联合益气除痞汤治疗残胃炎患者临床观察*

2022-07-31周禹辰曾庆辉王佛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益气反流消化道

周禹辰 曾庆辉 王佛有

(1.大连市中医医院消化科,辽宁 大连 116013;2.大连市中医医院骨科,辽宁 大连 116013;3.大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辽宁 大连 116013)

残胃炎是胃及十二指肠因肿瘤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胃黏膜炎症,属于特殊型胆汁反流性胃炎[1]。反流胃液侵袭咽部、食管甚至气管后可诱发慢性咽炎、反流性食管炎及慢性支气管肺炎等。临床以保护胃黏膜、抗炎、抑酸止痛治疗为主,西药对胃黏膜损伤较大,愈后较差。大连市中医医院消化科对残胃炎患者应用止痛散联合益气除痞汤内服治疗方案颇有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纳入病例60 例,均为2019年8 月—2020 年8 月在大连市中医医院消化科病房接受治疗的残胃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研究病例通过信封法随机分组,试验组30 例,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12 例;年龄33~62 岁,平均年龄为(49.3±6.7)岁;病程最短3 个月,最长9 年,平均病程(3.2±1.4)年。对照组30 例,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13 例;年龄34~65 岁,平均年龄为(48.8±6.6)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0 年,平均病程(3.3±1.5)年。通过统计学分析软件对2 组病例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纳入试验研究。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此次研究纳入的病例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14 版《实用内科学》[2]中残胃炎的诊断标准:因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肿瘤疾病行胃切除术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反酸、胃胀、恶心等症状,胃镜检查可见残胃及吻合口黏膜充血、水肿、溃疡,胃底黏液湖黄染,不同程度胆汁反流,病理组织学可见胃小凹腺体增生,伴黏膜炎症表现。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关于“胃脘痛”“痞满”的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胃脘部疼痛、痞满不舒、反酸烧心,口苦咽干、纳呆、呃逆、嗳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2)年龄30~70 岁;(3)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1)严重的肝功能不全者;(2)恶性肿瘤者;(3)不同意参加临床试验者;(4)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5)近期接受过保护胃黏膜、抗炎等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2 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理化检查,行胃镜检查,明确残胃及吻合口病情,经病理检查后明确诊断。监测患者每日心率、血压、体温、脉率等生命体征。根据基础疾病对症用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止痛散外敷方案,方用:乌药20 g,小茴香20 g,艾叶20 g,红花15 g,丁香15 g,木香10 g,陈皮20 g,吴茱萸15 g,诸药研磨细粉过筛,以生姜汁调匀至膏状,制脐贴贴敷于中脘、关元及阿是穴,4~6 h 后去除,每日外敷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除痞汤内服治疗,方用:党参20 g,枳实15 g,陈皮15 g,鸡内金15 g,厚朴15 g,茯苓15 g,姜半夏10 g,白术10 g,木香10 g,炒麦芽15 g,神曲10 g,诸药水煎至300 mL,每日1 剂,分早晚2 次餐前空腹温服。2 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 为1个疗程,连续4 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6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中医证候积分:研究病例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评估患者临床体征变化情况,包括腹痛、恶心、反酸、烧心、食欲及舌质脉象等变化情况。(2)胃镜下表现积分:根据胃镜检查结果,镜下胃黏膜炎症、水肿、糜烂、溃疡程度及胆汁反流情况判定积分。(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消化道症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证候及胃镜积分改善>90%为显效;消化道症状基本消失,食欲较前显著改善,证候及胃镜积分改善>70%且≤90%为有效;消化道症状加重或无改善,食欲较差,证候及胃镜积分改善≤7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应用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积分治疗前,2 组中医证候评分、胃镜下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和胃镜下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残胃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积分比较(,分)

表1 2 组残胃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积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23/30),2 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残胃炎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残胃炎是因胆汁反流损伤消化道黏膜的一种特殊消化道疾病。主要发于上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良恶性肿瘤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残留胃组织与肠吻合口处黏膜受消化液刺激而发生炎症反应[4]。此类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贲门及幽门闭合功能障碍,反流胃液及胆汁反流灼伤消化道黏膜。经临床统计,残胃炎是胃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患病率可高达60%~90%,被认为是胃癌癌前病变的首要诱发因素之一。目前临床认为残胃炎因胆汁、胃液及十二指肠液反流所致,但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泌素水平降低、低胃酸排空减少及情绪波动等亦可诱发本病,胃大部切除后胃肠解剖结构改变,幽门功能减退进一步导致消化液H+逆向弥散侵袭胃黏膜。且反流的十二指肠液中含有大量有毒的肠道细菌,可造成消化道生物菌群紊乱,胃黏膜被消化液破坏后丧失抗炎及抗菌功能,可进一步加重疾病。西医以改善饮食结构、抗菌感染、促胃动力及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为主,虽可有效缓解消化液反流及促进胃黏膜修复,但单纯西药治疗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康复效果。

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历代医家究其病症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胃脘痛者当心而痛,按之心下痞满、胀痛。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为外感六淫,内克于脾胃,当表邪未解而脾胃气虚,用药易误下伤正,致正气亏虚、邪气内陷而阻遏中焦气机,脾胃气机升降失司、水谷精微运化失职,气血生化及气机循行受阻而发为本病。加之患者内伤饮食、情志失调,致脾不升清、胃失降浊,忧思伤脾,肝气郁滞,失于疏泄而横逆犯胃。结合患者脾胃气机失司而胃脘痞痛,采用止痛散外敷以益气和胃、散结止痛,方中乌药温里散寒、行气止痛,小茴香、丁香、木香温中行气、化痰解郁,配以红花活血散瘀止痛,诸药合用气血兼顾、温中行气、活血散瘀,组方配伍得当[5]。配以益气除痞汤,方中党参健脾益气、滋阴润燥,白术健脾燥湿,调和脾胃气机,有补中益气之功;配以陈皮、吴茱萸、丁香之品,为理气健脾之要药,可益气和胃、降逆止呕、行气宽中,加之小茴香、枳实可增强散结除痞、下气除满之功效,麦芽、神曲以消食导滞和胃。诸药合用以益气醒脾,除痞消满。中药外敷结合汤药内服,可提高药物对胃肠道的双向调节作用,促平滑肌舒缓,增加胃肠节律蠕动,增强胃排空,抑制胃酸分泌,加速黏膜修复。研究显示止痛散外敷联合益气除痞汤内服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益气反流消化道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非酸反流引起胃食管反流烧心症状的特点
轻度二尖瓣反流是怎么回事(下)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嘴和消化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