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学段数感培养探析

2022-07-28白佳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俊德实验学校250014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数感学段概念

白佳(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俊德实验学校 250014)

在2012年由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中,首次明确了包括“数感”在内的十大核心概念,并将数感列为了学生应着重培养的数学素养之一。在2017版的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十大核心概念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培养意义。数感等核心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小学阶段数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集中表现与内在要求。其中,数感作为新课程标准中着重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相关概念和意义,而且有助于学生合理开展数学运算、解决知识难题,进而获得数学素养的良好提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低学段小学生正处于数感水平快速提升的阶段,也是数感培养的关键时期。然而,从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来看,低学段小学生的数感培养也往往是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龄和接受水平的限制,低学段小学生的数感培养更应当突出教学的生活性、趣味性和直观性,而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有效激发出学生对数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视,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培养策略,导致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效果不佳。因此,针对目前小学低学段数感培养所存在的问题,有必要不断探索与优化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一、小学低学段数感培养的内涵及特征

1.数感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Tobias Danzig提出了数感的概念,他认为数感是快速理解数量、分辨数量变化的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感是一种基本数学素养,也是学生所展现出能主动、自觉地理解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思维方式。

2.小学低学段数感培养的内涵

在整个小学阶段,面向学生数感的培养主要可分为两个学段:一是低学段(一至三年级);二是高学段(四至六年级)。

由于低学段小学生刚接触数学知识与数学理论,且缺乏成体系的数学思维方式,因此,对低学段小学生数感培养的重点,应集中在培养学生快速理解数量、分辨数量变化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数的概念、数的表示等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小学低学段数感培养的特征

(1)基础性

小学低学段作为学生数感培养的起始阶段,是数感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也能为高段学生数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数感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数感解释包括了数量概念、数量表示、数量关系等基础知识,而这些内容都恰好是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因此,面向低学段小学生的数感培养,应注重基础性,即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教育与引导。

(2)抽象性

数感不仅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在表现,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性思维与感性认识的结合。然而,低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思维、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相应的数学思维及数学方法,致使其数感水平不高,从而出现对数的概念认识不清、对各种运算的意义不明确、对利用算法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偏弱等方面问题。因此,对于低学段学生的数感培养,应侧重对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培养与锻炼,并通过各种富有生活化、趣味化、直观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感的良好发展。

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学段数感培养策略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感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即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与个性化智慧,去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数的表示,促进数感发展。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是最好的学习素材,当所教导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紧密联系时,不仅更符合低学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心理特征,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多地将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以便更容易理解数的概念、数的表示、数量关系,掌握数的估算与运算,从而实现数感的良好发展。对于低学段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特征、思维特征都决定了其思维过程必须从形象思维向着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应当注重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在抽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体验相结合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获得生长,进而在生活中感受数感,促进数感水平的提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以下几种生活化教学策略。

例如,在一年级《10以内数》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然数“1”的概念,教师可以连续列举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一本书、一支笔、一个盘子、一个人、一个班级等。然后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几个苹果装在一个盘子里呢?一个班级里是由多少人组成呢?”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从中深刻感受到“1”是自然数中最小的单位,从而培养学生快速理解数量、分辨数量变化的能力。

2.利用趣味化教学,激发学生数感

低学段学生年龄很小,往往活泼好动,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对数的概念、数的理解都处于萌芽阶段。如果教师仍采用单一的、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仅很难激发低学段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而且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很难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为此,教师有必要设计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或者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以辅助教学,从而使得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趣味化、具体化,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融洽教学氛围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促进学生数感水平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三年级《倍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然后,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红萝卜与白萝卜”这一趣味性动画情境,通过不断改变红萝卜、白萝卜的数量,在丰富的比较中,使学生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感受到比的“标准”的重要。

又如,在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森林王国举办联欢会”这一趣味性的动画情境,展示联欢会中气球依次按照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布置,然后提出问题:“想一想第5个气球、7个气球……29个气球会是什么颜色呢?”通过创设这一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余数是怎样产生的,形成了初步的概念与认识。通过以上趣味化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不仅能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富有趣味,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快速理解数量、分辨数量变化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数感。

3.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强化学生数感

数感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培养。尤其是对于低学段小学生而言,他们普遍对抽象的事物、知识很难理解与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各种身边的素材,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去认识数学知识,解决学习难题,通过让学生去实践感知、观察、发现与交流,从而更好地建立数感。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指尖。”这也符合儿童的思维特征与认知规律。因此,在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全面调动学生的手、眼、耳、口等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头脑中数的概念尚未形成,数感建立也不够充分。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及认知规律,多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帮助学生逐步强化数感,实现数感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一年级《8的组成和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鸡妈妈生鸡蛋”的动画情境导入课程,然后提出问题:“鸡妈妈生了8个鸡蛋,想要将鸡蛋放到两个篮子里,具体该怎么放呢?”在问题探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圆形纸片替代鸡蛋,分别实践动手操作“1与7”“2与6”“3与5”“4与4”“5与3”“6与2”“7与1”这几种不同的两个篮子分法,并写出各自对应的加减法算式。在实践动手操作中,课堂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而且充分渗透了分与合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对数字产生亲切感,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三、结语

数感不仅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在表现,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性思维与感性认识的结合。然而,由于低学段小学生的思维多以具体思维、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数感”意识还有待提升。对缺乏相应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的低学段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会因数感水平不高,产生对数的概念认识不清、对各种运算的意义不明确、对利用算法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偏弱等各方面问题。因此,对低学段学生的数感培养,应侧重对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培养与锻炼,并通过各种富有生活化、趣味化、直观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数感水平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数感学段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