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平台构建全院血糖管理模式的临床实践*

2022-07-28周莹茅国芳王念曹海红马志敏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7期
关键词:全院内分泌科住院

周莹,茅国芳,王念,曹海红,马志敏

(1.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苏省江原医院 内分泌科,江苏 无锡 214063;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 内分泌科,江苏 苏州 215153)

根据2017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高达1.14 亿,预计到2045 年将增至1.2 亿[1]。调查研究提示2013 年我国18 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0.4%[2]。急性应激、手术、不稳定的饮食摄入、用药的影响及血糖控制不佳可增加不良的临床结局,如增加死亡率、外科并发症发生率、更长的住院时间[3]。据2001 年1 月至2014 年5 月于解放军总医院非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调查[4]显示,空腹血糖(FPG)达标率仅为44%,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仅为46.9%。2019年12 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经蔓延至周边省市乃至全国和多个国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5],COVID-19 合并糖尿病的比例为5.3%,而且在死亡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病死率为7.3%,远高于未报告合并症患者的粗病死率0.9%。因此在疫情大环境下,为了更好地管理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需要引入一款科学高效的血糖管理系统。本研究基于医院信息化平台构建全院血糖管理模式,并在临床实践中评估管理效果,以期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率。

1 基于信息化平台构建全院血糖管理模式

信息化的院内血糖管理模式是当前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可将医院信息管理平台与血糖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相结合。目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将全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与Nova 血糖管理系统相结合,并且开放内分泌科医生对全院血糖管理的患者开立医嘱的权限,实时调整全院血糖管理患者的降糖方案。此外,我们组建全院血糖管理团队,包括内分泌科医生、内分泌科护士、营养师及临床药师,提供糖尿病专业知识、生活方式指导,以此达到多学科联合诊治的模式。

1.1 Nova 血糖管理系统的引入

Nova 信息化血糖系统包括:血糖分析仪(测试终端)、条形码系统、系统工作站、HIS 接口软件、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医护人员终端(电脑、PAD 等)。见图1。

图1 Nova 血糖管理系统

1.1.1 血糖分析仪(测试终端)血糖分析仪由血糖测试操作者在床旁扫描患者的条码获取相关信息,糖分析仪安放在血糖仪配套基座上,所有信息将立即传输到系统工作站中。此过程具有快速、自动化、无纸化、精准化的优势。

1.1.2 条形码系统 患者入院后的常规腕带上有二维码,血糖仪通过扫描获取患者身份信息。

1.1.3 系统工作站 是管理全院血糖分析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装了Nova 专属的软件包后,可以实现以下功能:①对血糖分析仪的设定,如测试单位更换、临界值设定、质控要求设定、对于特定注释标记管理(用药分类、各个时点血糖值的管理)、测试结果的报告与分类等;②对试剂管理的设定(批号管理);③对操作者的管理(认证、授权);④数据库的管理(与HIS 对接时,数据表信息的分享和HIS 数据表的接受与发放等)。

1.1.4 HIS 接口软件(中间键软件)可将来自系统工作站(服务器)中的数据转化成HIS 可以接受的信息,并将HIS 中的信息下发到系统工作站中。

1.1.5 医护人员终端(电脑、PAD 等)是系统的末梢,将散落的血糖信息数据以一种医护人员方便、易读的方式予以归纳、分析和呈现,为临床工作提供便利和精准数据信息。

1.2 HIS 与Nova 血糖管理系统对接

HIS 是医院中整个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核心,为各种信息流和数据流的相互传输和交换提供支持,是实现血糖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HIS 与Nova 血糖管理系统数据库对接,内分泌科医生可 以直接在HIS 中查看血糖值。见图2。

图2 血糖数据平台与HIS 系统连接

1.3 在HIS 中加入全院血糖管理患者的功能

糖尿病患者散落分布在医院的不同科室,为了方便集中管理此类患者,我们提出在HIS加入全院血糖管理患者的功能。糖尿病患者所在的非内分泌科室管床医生可邀请内分泌科医生管理该患者的血糖,在发送第一份内分泌科的会诊单时,在会诊单界面上的勾选加入血糖管理备选框,该患者就可成功加入全院血糖管理。HIS 界面上设置有全院血糖管理患者的亚组,可显示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信息,内分泌科医生可以实时查看患者在本次就诊中任何诊疗信息。见图3、图4。

图3 会诊单界面上的勾选加入血糖管理备选框

1.4 开放参与血糖管理的内分泌医生权限

本院给予参与全院血糖管理的内分泌科医生开放权限,使其能够独立开立医嘱、查阅病程记录、书写病程记录,使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能够获得内分泌科专业的治疗。见图4。

1.5 成立全院血糖管理团队

我们成立了全院血糖管理团队,包括内分泌科专家、糖尿病护理小组、营养师、临床药师。内分泌科医师对加入全院血糖管理的患者制定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开立诊治相关医嘱并根据病情变化实时调整治疗方案。糖尿病护理小组负责全院血糖管理患者的胰岛素泵管理,胰岛素注射培训,糖尿病护理小组成员培训与考核等。营养师负责全院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教育、糖尿病套餐的制定和审核。临床药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服用的现场指导以及出院前的用药再次指导,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及依从性。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能够提高血糖管理效率、提高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从而达到与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同质化管理。

2 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估

于2017 年5 月起本院开始将构建的全院血糖管理模式投入使用。现将2017 年5 月至10 月期间入组的110 例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的临床干预效果。

本研究的统计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采用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前、后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

患者入院24 h 内的空腹血糖为(9.6±3.6)mmol/L,早餐后2 h血糖为(13.6±4.9)mmol/L。采用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出院前24 h 空腹血糖为(7.4±1.8)mmol/L,早餐后2 h 血糖为(10.0±2.5)mmol/L,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应用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 (n=110,,mmol/L)

表1 应用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 (n=110,,mmol/L)

2.2 比较传统会诊模式与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下的患者血糖变化

与入院时相比较,传统会诊模式下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下降(-0.3±1.7)mmol/L,餐后2 h 血糖下降(-0.4±4.0)mmol/L,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下的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出院时的空腹血糖下降(-2.3±3.4)mmol/L,餐后2 h 血糖下降(-3.6±5.0)mmol/L。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下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下降幅度大于传统会诊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传统会诊模式与信息化模式下的血糖下降水平比较(n=110,,mmol/L)

表2 传统会诊模式与信息化模式下的血糖下降水平比较(n=110,,mmol/L)

3 讨论

研究表明高血糖可增加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6]、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短期死亡率与远期死亡率[7]。未被控制的高血糖水平可能导致伤口不愈合、感染、造成外科手术的延迟,而过于严格的血糖控制则可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且不能改善住院患者的结局[8]。有研究指出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引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长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9]。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指南指出,糖尿病的管理需要多学科联合,包括内分泌科医师、护士、营养师、药剂师等,对住院患者进行个体化血糖控制,尽量减少低血糖[10]。为了更好管理住院的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我们构建信息整合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这是一种新型糖尿病管理模式,实现了院内“非内分泌科-内分泌科”无缝隙疾病管理。

本院根据实际情况,在信息化平台基础上优化整合全院血糖管理系统,构建全院血糖管理团队,用于规范化、系统化管理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该管理模式的创新点如下:①Nova血糖管理系统能够高效、快速准确地将获取的血糖数据及时上传至系统,保证了血糖值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②本院HIS 与Nova 系统的直接对接,保证了临床医生能够实时关注患者血糖,避免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繁琐切换。③在HIS 系统中设置了全院血糖管理的亚组,能够保证经过内分泌科会诊的糖尿病患者信息显示在内分泌科专科医生的管理小组中。④信息化的全院血糖管理系统为内分泌科医生开放了针对全院血糖管理患者独立开立医嘱的权限,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时调整治疗方案,更高效地为非内分泌科的糖尿病患者服务。该特点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可突显出本院HIS 的优势,提高了临床诊疗的效率,为糖尿病患者个性化的治疗和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提供了支撑。该管理模式为高血糖患者提供了快速高效的会诊模式,更有利于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目前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应注意的问题:①采用信息化管理后,医护人员仍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语言沟通,科室之间的医护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沟通,避免潜在问题的发生。②当前全国各家医院的HIS 独立存在且不尽相同,新型血糖管理系统的推广使用尚有难度。③国家相关部门尚未针对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做出相应的管理规范,仅仅是各家医疗单位为了提高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效率而单独使用。虽然该种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能否推广、长久存在虽仍有一定的疑虑,但只有更多的医院参与使用信息化血糖管理模式,才可能发现和改进不足之处,不断规范临床使用操作,以满足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需要。

本院采用的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构建以内分泌专业为核心、联合营养师、专科护理、临床药师、糖尿病患者所在科室的多学科管理模式,对住院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展现出独特的优势,真正做到患者信息与医疗设备、医务人员之间互联互通,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疾病负担、节省住院时间,提升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而在COVID-19 疫情期间则更应充分发挥信息化血糖管理高效、快捷、安全的优势,在提高血糖管理效果的同时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将患者的信息化血糖管理和床旁血糖检测有效整合到一起,为非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系统化诊治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改进了非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

猜你喜欢

全院内分泌科住院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内分泌科临床护理带教中联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
白衣天使穿上绿装拓展忙
覆盖全院科室的医院财产物资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内分泌专科与非专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管理对比分析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内分泌科护理中优质服务的思考
踏莎行 住院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