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初探

2022-07-25李慧君刘冬吴卫东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李慧君 刘冬 吴卫东

摘 要:本研究结合现场实践教学模式和传统文化渗透学习,探究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技能的融合途径,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改革。该教学模式将专业知识教育和立德树人教育有效融合,在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良好。该教学改革行之有效,可为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课程思政;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水质理化检验

卫生检验与检疫是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政策的核心技术支撑,被称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眼睛,水质理化检验则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它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主要分析化学在水质检验方面的具体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近年,我国面临的水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和多样,水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这也对水质理化检验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与人文社科课程相比,理科专业课程教师主要进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等教学,更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较少涉及思想政治和传统文化内容。

课题组以高等医学院校水质理化检验这门理科专业基础课程为例,探讨此类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探索分析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水质理化检验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以期为该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一、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思政育人目標

在理科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必须紧密结合课程专业特色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水质理化检验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该课程的专业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水质安全和水环境保护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除了让学生具备水质理化检验的基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环保意识,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二、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思政实现途径

(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贯穿教学全过程

理工科的课程思政建设并不等于理工科课程思政化。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讲述,更不能脱离专业知识,否则课程思政就会成为无根浮萍。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征服,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且首次把“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大会报告。大会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明确指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课题组在水质理化检验课程讲授过程中,将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闻资讯和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以行业热点问题与专业知识的交叉作为切入点,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垃圾分类等,激励学生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努力学习,为将来解决行业难题、探索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课题组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最新环保理念撰写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包含生态文明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课题组将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环保意识的培养融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解决现代社会工业化所造成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相较于文科教师,理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讲授,思政意识和传统文化教育意识较为薄弱。因此,理科教师更要加强自身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思政意识培养,将教书和育人有机融合,保证课程思政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当代生态文明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是一个富有创意且行之有效的路径。

古代先贤提倡人类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老子《道德经》开篇就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文子·七仁》中讲“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庄子·齐物论》中提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论语》中也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些古典文献体现了农业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朴素智慧,这也是我们现代人追求持续发展、倡导生态文明的文化根源,时刻提醒和告诫我们要尊重自然,不能过度开发甚至破坏环境。这些内容都能够让学生领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态理念和智慧力量。思政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合且贯穿各类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能够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是高校教育理念变革的需要,也是高校隐形思政理念发展的必然。

(三)在实践中转化课程思政教学成果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应该成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环节。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实际讲好每一堂课,将社会现实和实际应用融入到课堂理论教学;学生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理科专业课程教学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为此,课题组所在的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与新乡市疾控中心、新乡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新乡市骆驼湾污水处理厂联合进行水质理化检验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将理论与实际、理论课堂与实践基地、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打造一个融合教学实践与立德树人教育的综合性教学基地。基地能够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应用的,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感悟家国情怀、培养职业道德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从学生在教学基地学习情况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良好。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还制订了教师基地实践计划,授课教师每年需要到疾控中心等教学基地实践学习至少2周,以保证课堂授课内容紧扣实际应用,贴合社会需求。总体来看,课程运用好实践这个环节,能使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思维观念塑造落到实处,最终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

三、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95%以上的学生表示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明显。对基地工作的参观学习和基地教师课堂授课,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将来工作岗位的内容,懂得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经验结合;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职业精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专业课授课教师每年到疾控中心等基地进行学习,熟悉基地工作内容,在课堂授课中也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知识讲授和课堂教育。

2021年4月,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获得河南省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预防医学专业赛道特等奖和一等奖。2021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预防医学专业赛道全国总决赛中,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学生获得铜奖。2021年12月,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与新乡市疾控中心联合申报的河南省新医科(公共卫生)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河南省2021年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理科专业教师要基于学科特点挖掘对应的思政资源,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家情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的,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理科专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牛凌梅,康维钧.浅谈卫生检验与检疫新专业的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7).

[2]康维钧,李磊.我国高等卫生检验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0).

[3]李慧君,石如玲,赵茜,等.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水质理化检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1).

[4]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5]张亚杰,李丽静,李玉梅,等.基于法治精神培养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8).

责编:文 墨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