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55例疗效观察
2022-07-22万晓龙
万晓龙
海宁市中医院 浙江海宁 314400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西医以解痉止痛、体外震波碎石术、输尿管镜碎石术等方法为主,无特殊排石药物。笔者自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两组患者均来自本院急诊病人,共109例,男79例,女30 例,年龄19~68 岁,平均37.5 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对照组54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观察组17 例,对照组17 例;输尿管中段结石观察组15 例,对照组14例;输尿管下段结石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纳入标准:均为B 超或腹部CT 检查确诊输尿管结石,大小为0.5cm×0.6cm~0.8cm×1.0cm。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腰疼、血尿、膀胱刺激征等;病程最长1 年,最短1天。两组基础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00ml+山莨菪碱20mg(如有禁忌证用间苯三酚200mg)静滴,1次/日;在疼痛剧烈时以杜冷丁针50~100mg 肌注;血常规或尿常规有感染征象时以左氧氟沙星或头孢呋辛控制感染;每日多饮水,保持尿量>2100ml/日;平时适当增加跳跃运动。结石阻塞尿路、肾盂严重积水者为禁忌证,予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治。湿热蕴结证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方药“八正散”加减;气滞血瘀证予理气活血、通淋排石,方药“金铃子散”加减;肾阴亏虚证予滋阴补肾、通淋排石,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肾气不足予补肾益气、通淋排石,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上方每日1剂,1月为1疗程,并辅予辨证取穴耳穴压豆止痛排石。主穴:输尿管、交感、神门、艇中;配穴:肝、腹、腰肌、皮质下。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以直压法和对压法为主,急性期疼痛剧烈时宜强刺激。每次贴压1 侧耳穴,两侧交替进行,隔日1次,2周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B 超或腹部CT检查输尿管结石已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改善,B超或腹部CT 检查输尿管结石下移;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B超及腹部CT检查输尿管结石无变化。
3.2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4 体会
山莨菪碱属于抗M胆碱药,临床常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但不良反应较多;间苯三酚能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平滑肌,只作用于平滑肌痉挛,对正常平滑肌作用很小,用药安全;联合应用杜冷丁针止痛效果较好;有感染征象时控制感染,防止病情加重。
输尿管结石属中医学“石淋”范畴,其病因多为饮食肥甘,湿热郁积下焦或肝郁化火,移热于下焦,熬尿成石。中药利尿通淋的作用能降低尿石盐的过饱和度,降低肾内钙和草酸的含量,抑制草酸钙晶体生长与聚集,防止微小结石形成。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是有机的整体,它们通过经络互相联系,通过气血灌注互相影响。就耳来说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听觉器官,而与脏腑有着密切关系。如《灵枢·脉度》言:“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证治准绳》亦言:“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容。”《厘正按摩要术》中则进一步将耳分为心、肝、脾、肺、胃五部,认为“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可见,耳与脏腑在生理上息息相关,病理上不可分割。因此,通过耳穴压豆治疗可以调节脏腑和器官的功能活动,耳穴刺激相应的反射区会有良好的止痛及排石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方便安全,经济实用,疗效显著,值得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