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绪干预效果的meta 分析
2022-07-22安丽珺
郭 燕 刘 颖 安丽珺
空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唐都医院老年病科,陕西西安 71003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的血、缺氧所造成的心肌坏死[1-2]。近年来,我国AMI 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11 年我国因AMI 住院的患者数为15.40/10 万人[3-5]由于AMI 发病迅速且病情凶险[6-8],在临床诊治及护理中医务人员常因抢救而忽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9],且患者产生剧烈胸痛等症状以及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吸氧面罩等仪器的应用,常引起患者抑郁、焦虑及濒死感等不良心理状态[10]。由此可见,对AMI 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尤为重要,但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的实际效果却有待商榷。据此,本研究纳入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文献,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值的角度对其进行评价,从而为提高AMI的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检索
英文检索词为“AMI”“mental nursing”,中文检索词为“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检索PubMed、CNKI、The Cochrane Library、VIP、Web of Science、Wanfang Data、CBM 等医学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段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 年12 月。
1.2 纳入标准
①研究对象:符合AMI 诊断标准,不限性别与病程;②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诊疗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③结局指标:须包含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2 个指标;④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⑤语言种类:不限。
1.3 排除标准
①样本量<10;②重复收录;③数据不全;④检测指标与本研究不符。
1.4 文献筛选纳入方法
对两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统一文献筛选标准。两位工作人员独立对所有文献进行全文阅读进行初筛,对于筛选意见不一致的文献,由第3 位工作人员进行全文阅读及决定是否纳入。
1.5 数据提取方法
首先由一位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提取与整理,再由另一位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提取内容主要为:论文题目、第一作者姓名、文献发表年限、样本量、干预措施、结局指标。
1.6 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由两位工作人员根据“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for interventions(5.1.0)”对文献质量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对于意见不一致的文献,由第3 位工作人员进行评估。
1.7 统计学方法
通过RevMan 5.3 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各结局指标进行meta 分析。连续性变量使用均差(mean difference,MD)分析效应量,置信区间设置为95%CI,并通过I2及P 值分析异质性。当P >0.1 且I2<50%时,提示各文献在该指标上的异质性较低,可以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当P <0.1 且I2≥50%,提示各文献在该指标上的异质性较高,应该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共收集文献2571 篇,最终纳入11 篇[11-21],见图1。所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文献基本特征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研究
纳入文献仅有2 篇[14-15]指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 篇[13]指出是按入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的,故评价为“高风险”;5 篇[17-21]文献均表示为随机分组,但随机方法并未明确;3 篇[11-12,16]文献未表明是否进行随机分组,故评价为“不清楚”。所有纳入文献[11-21]均未描述隐藏分配序列方法,故评为“不清楚”。所有纳入文献[11-21]均未描述是否使用盲法,故评为“不清楚”。所有纳入文献[11-21]的数据均完整,故评为“低风险”。所有纳入文献[11-21]均不存在结果的选择性报告及其他偏倚问题,故评为“低风险”。偏倚风险评价见图2。
2.3 meta 分析结果
2.3.1 SAS 评分 对各文献SAS 评分分析显示[11-21],各研究间具有异质性(P <0.000 01 且I2=85%),运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可显著降低老年AMI患者的SAS 值(MD=-7.52,95%CI:-9.23~-5.80,P <0.000 01)。见图3。
因本指标异质性较大,需进行敏感性分析:原森林图显示3 篇文献[11,16,19]的发表偏倚较大,剔除后异质性明显降低(P=0.69 且I2=0%),可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仍显示心理护理可显著降低老年AMI 患者的SAS 评分(MD=-5.95,95%CI:-6.61~-5.29,P <0.000 01),结果未发生变化,敏感性较低,较为稳健可信。见图4。
2.3.2 SDS 评分 对各文献SDS 评分分析显示[12-21],各研究间具有异质性(P=0.0001 且I2=75%),运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可显著降低老年AMI患者的SDS 评分(MD=-8.02,95%CI:-9.38~-6.66,P <0.000 01)。见图5。
因本指标异质性较大,需进行敏感性分析:原森林图显示3 篇文献[17,20-21]的发表偏倚较大,剔除后异质性明显降低(P=0.23 且I2=27%),可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仍显示心理护理可显著降低老年AMI 患者的SDS 值(MD=-8.98,95%CI:-9.77~-8.19,P <0.000 01),结果未发生变化,敏感性较低,较为稳健可信。见图6。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可显著降低老年AMI 患者的SAS 评分和SDS 评分。但SAS 评分和SDS 评分的森林图显示,纳入文献在各结局指标方面均有异质性,经敏感性分析,3 篇文献[11,16,19]在SAS 方面发表偏倚较大,3 篇文献[17,20-21]在SDS 方面发表偏倚较大,数据的异质性较强,这可能是由于这2 项研究所纳入患者的病程、基础疾病、平均年龄、男女比例与其他研究的差异较大。
AMI 常出现呼吸困难、胸骨后压榨样疼痛、面色苍白等症状[22]。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抢救措施及陌生环境时易产生焦虑、抑郁、绝望等不良心理应激反应[23]。而不良情绪又会引起患者交感神经兴奋[24],并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释放更多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这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进而加重心肌缺氧与缺血,甚至导致心律失常或猝死[25]。因此在AMI 的临床诊疗及护理中,及时的心理干预显得弥足重要。纵观纳入文献[11-21],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可避免患者因负面情绪陷入恶性循环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生存质量,使患者重拾康复的信心,在临床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