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梅尼埃病的选穴配伍规律
2022-07-22董永书
时 赟 董永书
1.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2.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河南郑州 450000
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MD)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闷胀感[1-3],总体发病率为17/10 万~513/10 万,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4-6]。本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高于阿尔兹海默病与病亡前6 d的艾滋病或癌症[7]。现代医学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口服药物治疗(倍他司汀)、鼓室注射治疗、手术治疗等[8-10]。然而药物治疗无法治愈且副作用较多,手术治疗会损害前庭、导致患者发生平衡障碍,同时会对听力产生不良影响。针刺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促使血管扩张,消除内耳小动脉痉挛,增加内耳血循环,消除内耳积水[11],用以治疗MD 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12-14]。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系统,对针灸治疗MD 选穴规律进行分析,为针灸治疗MD 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 年10 月发表的文献。检索的关键词或主题词为“梅尼埃”or“美尼尔”or“梅尼尔”并含“针刺”or“针灸”or“电针”or“体针”or“温针”or“穴位”。
1.2 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为符合《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2]中MD 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且疗效确切;明确给出穴位处方;以各类针灸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可伴有其他治疗方法。
1.3 排除标准
关于梅尼埃病综述类文献;动物实验研究、个人经验医案类研究;会议类文献和学位论文;重复发表的文献只取1 篇。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
根据上述检索条件及纳排标准严格筛选得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参考中医药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15],使用Excel 2010 软件对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针灸选穴的录入。包括针灸的穴位、归经、特定穴等内容。
采用Excel 2010 软件对收集的腧穴进行使用频次、归经等方面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SPSS 26.0 软件,对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并用Rversion 3.6.1 软件进行腧穴关联规则分析和结果可视化。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在3 个文献数据库共检索到针灸治疗MD 相关文献494 篇,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仔细阅读文章并剔除不合规文献,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共计85 篇。见图1。
2.2 腧穴频次分析
纳入85 篇文献共涉及142 个针灸处方,腧穴72 个,应用频次总计810 次,应用频次≥15 次的腧穴。见表1。
表1 针灸治疗MD 的常用腧穴频次统计(频次≥15 次)
2.3 腧穴归经频次分析
对142 个针灸处方中所用到的72 个腧穴进行归经统计,结果显示,针灸治疗MD,共涉及十三经脉(共64 个穴位),其中使用频次排名前3 的经脉是督脉、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见表2。
表2 治疗MD 针灸处方中经络使用频次
2.4 特定穴关联分析
对于针灸处方中涉及的十三条正经的腧穴进行特定穴分析,一共涉及到9 种特定穴。见表3。其中交会穴在治疗MD 中的使用频次最高,占特定穴总使用频次的34.91%。
表3 治疗MD 针灸处方中特定穴使用频次
2.5 聚类分析结果
把使用频次≥15 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见图2。穴位可聚为四类:第一类为中脘、丰隆、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第二类为听宫、翳风;第三类为太冲、风池、印堂、合谷、百会;第四类为肾俞、太溪、肝俞。
2.6 腧穴配伍关联分析
选择使用频次最高的15 个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获得108 条关联规则,见图3。设定提升度>1、支持度>10%的挖掘条件,最终得到85 个有效关联规则,将以上取穴组合按照支持度的大小,进行降序排列,展示支持度>15%的组合,见表4。
表4 支持度>15%的组合
提取前60 名关联规则,并对其做可视化网状分析。见图4,图形的大小代表支持度,填充颜色代表提升度。可以看出百会和风池的支持度最高,其中有7 条关联规则提升度>2,提升度最高的关联规则是内关、足三里和丰隆。
3 讨论
MD 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性眩晕,主要表现为眩晕、听力下降等,属中医学“眩晕”范畴[16-18]。针灸具有辨证治疗,不良反应少的优势,能有效控制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显示,临床上针灸治疗MD 主要选用穴位为百会、风池、内关等,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在配伍上体现了上下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等腧穴配伍原则,同时发现三部配穴法在针灸治疗MD 中的应用方法,诸穴相配,体现出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定晕止眩的治疗原则。
3.1 辨证论治、局远配合
在临床上针灸治疗MD 常以中医辨证论治、局远配合为取穴原则。MD 病位在耳,耳为清窍,居于清阳,与脑相贯通[19],腧穴频次统计结果中最常用的8 个腧穴有一半都是头面部穴位,体现了针灸治疗MD 的局部取穴原则;“病在头者取之足”,且肝经的循行上达巅顶,太冲穴治疗MD 则体现了远部取穴原则;若呕吐较重者可加丰隆、内关,病为虚者可加足三里,体现出辨证取穴原则。归经分析结果示使用频次最高的是督脉和足少阳胆经,督脉为阳脉之海,手足三阳经均间接或直接与督脉相连,对全身阳经之气有调节作用,治疗MD 在督脉上主要选用百会、印堂,可疏调经气、调和阴阳。MD 的病位在耳,胆经循行过耳,因此足少阳胆经取穴以耳周穴位为主,主要选用风池、翳风,可通经活络、补虚泻实。特定穴分析结果示使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是交会穴,交会穴乃两经相交或者多经相交的穴位,卫气流动丰富,亦能扩大主治范围。
3.2 针灸治疗MD 的配伍规律
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升华,以便充分挖掘临床选穴配伍规律,用以指导临床、提升疗效。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类百会、风池、太冲、印堂、合谷,是治疗MD 的核心用穴;第二类听宫、翳风体现耳旁局部取穴,重在祛风通络、醒耳通窍;第三类中脘、丰隆、足三里、内关、三阴交重在健脾益气;第四类肾俞、肝俞、太溪重在滋补肝肾。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MD 的选穴配伍及处方大都以“百会、风池、内关、太冲”为核心展开。腧穴关联分析显示在16 对强关联腧穴配伍组合中,百会穴最常见,是组方的要穴。支持度最高的穴对是风池-百会。百会为督脉腧穴,又有“三阳五会”之称,可升清降浊、平肝熄风,是针灸治疗MD 的首选穴位。风池属于足少阳胆经腧穴,针灸风池可祛内外风、舒筋活络,从而改善眩晕的症状[20-23]。从总体上看,百会、风池、内关、太冲、足三里、翳风常配伍使用,共同起到疏经通络、调和气血、定晕止眩的作用,体现出上下、表里经、同名经配穴的配伍原则。
3.3 三部配穴法的应用
窦汉卿的《标幽赋》首次提出三才配穴法,即天地人三才也[24]。后世医家发展成为三部配穴法,意思是在病变部位的局部、邻近、远端同时取穴,形成穴位处方。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三部配穴法,是以辨证配穴为基础,天、人、地相对应的上、中、下三部的配穴法[25-26]。在本研究的腧穴关联分析中,“百会-内关-足三里”这一高提升度组合体现出三部配穴法,在天才部选百会、人才部选内关、地才部选足三里,三部共同作用以达到调和阴阳、升清降浊、定晕止眩的目的。
综上所述,数据挖掘技术对于分析针灸治疗MD的选穴配伍规律具有重大意义,分析结果发现了常用的取穴原则及配伍规律,可用于指导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