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心理与绘画的融合

2022-07-22吴丽萍

大观 2022年6期
关键词:绘画创作视觉

吴丽萍

摘 要:人们研究色彩,是因为色彩具有非常深刻和丰富的表现力与象征能力。色彩感觉是色彩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对人们产生的心理作用,这些感觉使人产生联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在对于色彩的应用中,除了要研究色彩之间的冷暖关系与相互作用外,还要会用客观的科学分析方法以及人们对色彩的心理主观感知。

关键词:色彩心理;视觉;色彩应用;绘画创作

当人们看到一幅画时,第一眼注意到的便是画面呈现出来的色彩。无论当下反应是给予极佳评价,还是觉得这个配色太过离奇,颜色确实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体的大脑非常神奇,每秒能够撷取上千种微小的细节,大部分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意识到。而对于颜色所产生的这些反应,则为大脑提供许多信息,驱使我们采取后续的行动。

一、色彩的应用与视觉

色彩应用是依据人们对于色彩的视觉感觉与心理效应,用一定的色彩组合去构建和搭配能表达创作意图的一种手段。对于人体的感觉来说,色彩是通过眼、脑和人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科学证明,人类对于色彩的认知与应用是通过发现差异,并寻找它们彼此的表里联系来实现的。大自然的色彩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人类对色彩的认知与意识也会因人而异,因自然环境而异,因人文社会而异。色彩是色与彩之间的合一。颜色是被解释的光(如漫射光、反射光和透射光等)从人的双眼传入大脑后产生的某种感官感受,是光、物、目、脑的综合产物。颜色具有知觉要素,与光的颜色相对应。

人类在观察色彩、鉴赏色彩、创作色彩的同时,还在不断地对其加以深化和主观调节,把人们在自然界中直接感知的纷繁复杂的色彩进行提取和综合,从而建立相应的色彩应用法则。因此,色彩从总体上来讲,可分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无彩色系主要指白色与黑色,以及由白黑二色混合调配而构成的灰度深浅不一的无色相感的色彩,有明暗程度的黑、白、灰系色调变化;有彩色系则主要包括在色光中被明显划分开来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以及它们依据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混合色彩。色彩有色相、明度、纯度三大要素。而以心理色彩划分,则更加注重人们的色彩感觉,出于人们的心理与感知的联想,借由色彩给予人的心理刺激,来划分冷暖色。暖色系的色彩有红色、橙色等,冷色系的色彩有蓝色、青色等。依据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经验,暖色画面多能带给观者开朗向上的感觉,能激发观者对于生活的热情,也使人产生温暖、热烈、活泼、积极向上、奋斗进取的感觉。相较于暖色的张扬,冷色则更加含蓄内敛,整体给人的感觉是神秘忧郁。

日常生活中观察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即形成心理颜色视觉感。在心理上把色彩分为红、黄、绿、蓝四种,并称为四原色。通常红与绿、黄与蓝被称为心理补色。黑白两色无法从这四个原色中混合出来。因此,红、黄、绿、蓝加上白和黑,成为心理颜色视觉上的六种基本感觉。

红色是一种象征行动力的色彩,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容易让整体画面显得张力十足;橙色是一种充满活力的鲜亮色彩,容易给人一种对于生命积极乐观的感知;黄色是一种和快乐相关的色彩,轻快明亮;绿色是一种生机盎然、象征治愈的色彩,温和亲切,对人的视觉刺激较轻,是一种非常舒服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安适、和平的感觉;墨绿色是一种更加深邃凝练的色彩,相对于绿色有着更为高的色彩深度,大量运用容易造成一种沉闷感;蓝色是一种情绪化的色彩,给人以凉爽、宁静、神秘的感觉,容易使人产生忧郁悲伤的情绪,但也容易让人平心静气,更为专注;紫色是一种神秘高贵的色彩,容易增加画面的梦幻感,激发人们的想象;粉色是一种柔和娇美的色彩,整体有种甜蜜柔软的视觉效果;黑色是一种具有自制意味的色彩,给人一定的庄重感与威慑力,常给人以隐蔽、坚实、厚重等感觉,但其在画面的运用上极富有戏剧性。

法国美学家德卢西奥-迈耶曾说:“色彩的情感特性堪比音乐。”正如人们所熟知的,红色表现的是热烈奔放。相对来讲,黄色象征着成熟的果实,表现出内在的丰满,并且明快而活泼;黄色可以增强富有感和温暖感,温暖的黄色是一种金子的颜色,是一种太阳创造的色彩,它象征着欢乐、富有、光荣的情感意义。蓝色,被看作理智的色彩,恰似大海的深渊与宁静,宛如提琴弦乐,它象征着一种清新、明晰、合乎逻辑的态度。

二、色彩的色调与印象

在色彩的应用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色彩的冷暖关系。这是色彩各种感觉中最重要的感觉。我们常常谈论的色彩的调子(也称为色调、主调或基调)就是我们见到的所有色彩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倾向,主要是按照冷暖来分类的。一般来说,蓝色最冷,红色最暖,其他色彩介于冷暖之间,绿色则是中性色。要合理运用色彩给人的视觉差异来进行绘画创作,比如色彩在视觉上的进退和胀缩感。两个同形同面的色彩,在相同背景的衬托下,给人的进退和胀缩感是不同。比如,在灰色背景衬托下的同形同面的黑色和白色,通常會让我们觉得黑色离我们较远,视觉面积也显得更加小。纯度不同的同一种色相,在一种背景色的衬托下,高纯度的色彩往往让人感觉近一些,而且视觉上的色彩面积也会更大一些。从视觉上来说,红、橙等明亮鲜艳、纯度高的色彩给人以前进或膨胀的感觉,会让人感觉比实际距离更近,面积更大。相比较而言,蓝、紫等偏冷的色彩及纯度过低的灰色调色彩,则给人后退或收缩的感觉,在视觉上会让人感觉比实际距离更远,面积更小。

色彩是人类认识物品的第一印象,同时也是最基本的视觉元素。当人看到物品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物品的色彩。即使与所看到的物品之间有相当距离,无法清楚观察画面细部,人们也可以立即分辨出整个画面的色彩。同样,视觉艺术基本原理也指出,丰富的彩色远比黑白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而强烈的色彩也可以激起人类视觉艺术器官的高度活跃。色彩有一定的隐喻,带有色彩的词语很多,诸如花红柳绿、白山黑水、绿水青山、金碧辉煌、苍白无力等。每看到一个带有色彩的词,人们就会在脑海里形成相对应的画面。形成的这种想象的画面和画面带来的情感体验其实就是色彩联想的内容。色彩联想是指当看到某一种颜色时,所想象出的情感或者事物。色彩可以传达的内容是多样的,可以是抽象的情感,也可以是具体的物象,还可以是不同的表情。喜、怒、哀、乐是人常见的几种情绪变化,这些都对应着不同的色彩表现。艺术家会运用其对应的色彩表现来在创作中表达个人情绪与意图,例如:表现喜——运用高明度的暖色调,以红色为主,其次是黄色和绿色;怒——运用明度比较低,但纯度比较高的颜色,如紫色、暗红色等;哀——运用纯度值较低的冷色调,或无彩色系,如低纯度的蓝色、粉色等。

色彩本身是没有重量的,但借由色彩传递给人的视觉效果造成的心理感觉就有了一定的轻重感。决定色彩轻重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明度。明度越高,个人心理感觉则越轻,明度越低则相反,心理上会感觉更重。物体的质感会给色彩带来非常明显的轻重感觉。有光泽、质地细密、坚硬的物体给人以重的感觉,反之,表面结构松软的物体则更容易给人轻盈的感觉。

作为人类第一视觉语言,色彩在绘画创作中是无可忽视的重要存在。色彩效应在视觉艺术创作上,能够产生直接、迅速的冲击力,乃至色彩本身就是一种引人注目的存在。绘画色彩要考虑观者第一眼的视觉感受,在一个展厅中快速地抓住观者的目光。让空间的关系,与创意理念和色彩一起形成视觉化、形象化的艺术语言,从而更为有效地协助观者认知形体、理解内容、了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迅速传达画面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互补色的使用有助于人们理解色彩的视觉残像。当互补色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时,效果会变得特别强烈。在周围充满了某种色彩的刺激时,在无刺激的地方便会产生相互补色的感受,并由此形成“无中生有”的错觉。同时对比则是指双眼在共同接受色彩刺激时,对色彩感知形成互相排斥的现象,导致相邻二色由于互相改变了原有性质的感知,而朝着对应方面发展。比如:亮色与暗色相邻时,借由暗色的烘托更能凸显亮色的鲜明;在二色之间,由于纯度的提高,相邻处有更明显的边缘;在色彩相邻时,用其中一色包围另一色,视觉效果会更加醒目。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艺术家会因个人差异有着不同的理念和不同的色彩偏重。色彩的视觉感受并不单单是对某一物象局部色彩的反映,而是对整体色彩创造性的组织与简化。艺术家在整体画面的色彩特性之中,用鲜明对比度来限制微小的色彩改变,对整体静态色彩进行提炼与简化。

在美术中用作装饰的色彩不同于传统写实绘画的色彩,写生色彩在色彩表达中较为丰富和直观,并追求对物象的直接体现,可以通过色彩精确、生动、艺术地进行再现。它主要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光源色和固有色,物质与环境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有物质的明暗关系,客观写实地去描摹事物本身的形体、质感、空间感等,目的就是突出事物本身的实际存在性质,是人们理解色彩的基础。但抽象的装饰性色彩并不是仿真的,也不依附于客观事物,是超出现实事物表现的单纯色彩创作研究,因此画家们在作品创作中也会研究考虑色彩明度、纯度、色相之间的关联,色彩的调和规律,及色彩与人心理感受的关联。色彩美的法则是对大自然色彩表现的一种梳理、总结、归纳。画家按美的规律和主题需要对色彩进行加工,更重视强调个人的主观体验,力图提供一种特殊的美术气氛与效果。色彩搭配是表达画家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意向的一种艺术手段。总体而言,大部分用作装饰的色彩大都源于对天然色彩的提炼,但它不同于天然色彩,而是画家基于审美需求,对天然色彩进行的艺术处理结果,它既是人类对天然色彩的再创作,也是人类主观赋予物质的抽象色彩。在色彩基本认知基础上,要注意从写实向写意转化。写生的油画更偏重于寻求真实感,而抽象的装饰性油画则更侧重于意境营造,讲究表达个人体验与感悟,因而它们对色彩的应用要求不同,要做好色彩的艺术处理。

在色调创作中把握好总体和局部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关系,要先从总体上看表现对象所处的具体条件来比较色调变化程度,再进一步掌握表现对象的色调变化与色彩条件之间的关系。从整体过渡到局部,但局部也不能脱离整体而独立存在。色彩创造的过程,归根到底是整体和局部不断完善,调整统一,实现和谐的一个过程。把握事物情感色彩和自我认识变化的结合,人们首先就应该注重第一印象,而不是一开始就从观念色彩变化入手。因为人类对事物的最初体验往往是非常深刻的,看久了便会形成审美倾向。因此,要通过第一印象觉察到表现对象的色彩倾向性。把握色彩规律,对于通过观察、认识表现对象的色彩,是有好处的,但这并不能够代表人们的具体观点和生动体验。艺术家运用色彩是为了塑造形象,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所要表现的主题,更加准确、鲜明、和谐地将色彩与表现对象相结合,借用色彩的不同表现形式来更加生动地表达创作构思。在绘画艺术创作中,所创造物体的形是借助于色彩来表现的,色彩是重要的艺术表达手段。

三、色彩的重量与感知

研究表明,不同國家的人对于色彩的应用惯例与喜恶,会影响其在艺术创作中对于色彩的选择。比如在中国,人们大多喜好鲜亮喜庆的色彩,如常见的红色、黄色等;美国人则喜欢视觉上更加明快的色彩,如淡黄、明亮的灰色和鲜艳的蓝色;法国人更加倾向于沉稳庄重的色彩,如黑、白、灰和相对稳定的绿色,这些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色。

著名画家阿恩海姆曾在其作品《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出色彩论,颜色可以代表情感,这是一种无可辩驳的事情。普珊说过:“绘画中的色彩好像是吸引眼睛的诱饵,正如诗歌中的韵文的美是为了悦耳动听一样。”鲁默也说过:“色彩能够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情感,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生理感受。”总之,要将已有的绘画知识、绘画经验、绘画兴趣、个人情感、生活阅历与创作目的指向性融入绘画的视觉表现,使作品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创作物象本身。通过色彩变化让观者产生情感共鸣,吸引人眼球的同时加深思考,对于艺术创作是有着积极意义的,能在帮助画家提高创作质量和画面张力的同时,提升作品魅力和价值,同时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黄柏青.设计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82-83.

[2]德卢西奥-迈耶.视觉美学[M].李玮,周水涛,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72.

作者单位:

湖北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绘画创作视觉
再识当代艺术绘画创作
教具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论黄山标识性材料设计的“焦甜香”表达
试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绘画中的体现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亨利摩尔雕塑的外在视觉意义
浅析构图程式在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孤独对画家创作的影响
豪气吞山河 风骚独自领——傅抱石毛泽东诗意画创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