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

2022-07-21吕莉丽张恒惠许晓文王元伟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17期
关键词:靳三针肌张力上肢

吕莉丽 王 崇 张恒惠 许晓文 王元伟

1.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康复科,江苏盐城 224700;2.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中医科,江苏盐城 224700;3.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宿迁 223600

上肢肌张力增高作为脑卒中恢复期的常见并发症,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肢酸胀、疼痛、屈曲等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1-2]。目前,通过康复训练干预方案可改善患者上肢肌张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3-4]。但有研究报道[5],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后,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肌张力增高症状,但部分患者仍存在上肢肌张力增高等情况,预后不佳。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认为,脑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并发上肢肌张力增高多由血气不运、筋脉不通等所致,当施以通筋活络、行气运血之法[6]。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以毫针刺穴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通行患者瘀阻经脉。其中靳三针作为在传统针灸理论基础上的现代中医理论产物,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临床效果较佳[7]。因此,本研究通过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收治的102 例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拟定康复训练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收治的102 例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5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由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8]中脑卒中的临床诊断;②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9]中中风的临床诊断,主证神识昏蒙、言语骞涩或不语、口舌歪斜,次证瞳神不瞬、共济失调,属痰浊内阻证;③年龄>18 岁;④出现上肢肌张力增高表现,且Ashworth 分级[10]评定>2 级;⑤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障碍;②自身免疫系统疾病;③入组前1 周内服用肌肉松弛药物;④皮肤病等中医针灸禁忌证;⑤无能力配合完成康复训练;⑥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干预,根据《康复医学》[11]中抑制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相关的训练指导,并结合临床实际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干预,具体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机械辅助训练、日常行为指导等。患者于训练4 周后评估康复效果。②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靳三针疗法,康复训练及时长等同于对照组。取平卧位,毫针入穴(0.3 mm×40.0 mm),上肢以内关、尺泽、极泉三穴行针;合并下肢痉挛者取下肢挛三针(三阴交、阴陵泉及鼠蹊穴);口角歪斜者加夹承浆、迎香、地仓三穴。针刺部位酒精消毒后,取毫针皮下刺入1 寸,行捻转、提插等中医针灸之法,行至患者上肢抽动为宜。1 次/d,持续治疗5 d 为1 个周期,停针2 d,于行针4 周后观察临床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根据改良痉挛量表(Ashworth)[10]中肌张力分级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定。治疗4 周后,上肢肌张力改善>2 级或恢复至<1 级为显效;上肢肌张力改善2 级为有效;肌张力改善1 级为好转;肌张力未改善或症状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以Fngl-Meyer 评分法[12]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周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全表共计33 个条目,总分值为66 分,得分越高则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越好。③神经反射波: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周的肌电图最大反射H/M 比值,H/M 越大,表明肌张力越高。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Barthel 指数[13]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周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总分值100 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⑤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理论频数1~5,行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多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整体分析发现,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2、4 周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研究组治疗后2、4 周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aP <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 <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反射波H/M 比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侧桡神经、尺神经及正中神经反射波H/M 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4 周,两组患侧桡神经、尺神经及正中神经反射波H/M 比值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反射波H/M 比值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反射波H/M 比值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整体分析发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2、4 周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研究组治疗后2、4 周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分,)

注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aP <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 <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研究组2 例患者针灸部位出现轻微红肿,短暂停针后症状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0,P=0.475)。

3 讨论

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作为影响脑卒中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导致患者自身平衡能力降低,增加患者预后康复的临床治疗难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4-15]。西医治疗中欲通过电针等治疗方案刺激肌张力增高区,诱导突触结构发生改变,重塑神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肌张力增高[16-17]。但介于电刺激疗法对患者神经系统具有一定创伤,因此部分患者接受率较低,临床研究受限。而中医理论认为,中风后肌张力增高归属于经脉受阻、气血不畅等因素,可施以针灸之法调节患者经脉受阻情况[18-19]。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侧桡神经、尺神经及正中神经反射波均低于对照组,且未增加康复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提示与传统单一康复训练模式比较,靳三针疗法更有利于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节神经反射波,且安全性良好。中医认为中风恢复期由于肾气亏损、髓海空虚等易出现经脉受阻、血气不畅,从而诱发病症[20-22]。靳三针以内关、尺泽、极泉三穴入针,针刺内关穴可通气活络、消滞祛瘀;针刺尺泽穴可调理肺气、清热和中;针刺极泉穴可宽胸理气、活血通络,联合针刺诸穴,对于提高患者气血运行等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气血畅则静脉通,从而有效改善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23-24]。此外,张宁等[25]研究发现,给予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靳三针疗法,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因此,后续临床实践研究中可在指导患者传统训练的基础上,积极予以中医靳三针辅助疗法,并根据患者实际治疗过程中肢体反射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复状况,适当调整针灸诊疗方案,有望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康复训练联合靳三针疗法,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康复效果,改善患侧神经反射功能且安全性良好,靳三针简单、可实施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猜你喜欢

靳三针肌张力上肢
靳三针配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运动发育指标延迟患儿的临床观察
靳三针疗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内脏脂肪的影响
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肢体的影响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靳三针治疗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