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姜红江教授治疗膝痹病的用药规律
2022-07-21石威邹德宝王志洲姜红江
石威 侯 燕 李 磊 余 昕 邹德宝 王志洲 王 杰 姜红江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合肥 230000;2.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关节三科,山东威海 264400
膝痹病即膝骨关节炎,以软骨和软骨下骨退变、磨损及滑膜炎症为特征[1],临床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且女性多于男性。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膝痹病患者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目前,中医药因其具备完善的理念、丰富的经验仍是治疗膝痹病最主要的方法。
姜红江教授是山东名中医药专家,首批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为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事骨关节临床、科教研工作近30 年,学验俱丰,尤其是运用中医药防治膝痹病有独到的见解与认识,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探索姜红江教授治疗膝痹病的用药规律和临证经验,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姜红江教授诊治的膝痹病医案,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2]进行处方数据挖掘,总结姜红江教授治疗膝痹病的学术思想特色,以期薪火传承,从而更好地为临床诊疗膝痹病的用药和科研提供更多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医案来源
收集2020 年9 月至2021 年4 月姜红江教授在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山东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诊治的膝痹病医案,由专人对处方数据进行统计。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膝骨关节炎)》[1]、《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 年版)》[3]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医案资料完整,包含姓名、性别、用药等信息。
1.4 排除标准
①进行其他方案治疗;②有膝部外伤史或手术史;③有其他系统严重器质性病变。
1.5 研究方法
1.5.1 中药规范 根据2020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和《中华本草》[5]对中药进行规范化处理。
1.5.2 医案录入 建立“姜红江教授治膝经验”医案库,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采用“双录入双审核制”,若对医案某处存在不清楚时,及时向姜红江教授明确。
1.6 数据挖掘
运用数据挖掘分析中的“用药”“多维分析”板块对医案的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得出中药配伍规律、核心方药组合、核心聚类群。
2 结果
2.1 频次分析
共收集到82 份医案,包括中药68 味,总计978 频次。中药频次≥26 次共有16 味。见表1。
表1 常用16 味高频中药(频次≥26 次)
2.2 属性分析
四气多以平(227 次)、温(208 次)为主。见图1。五味多以苦(449 次)、甘(355 次)、辛(277 次)为主。见图2。归经多走肝经(465 次)、肺经(358 次)、肾经(271 次)、心经(270 次)、脾经(218 次)。见图3。
图1 中药四气分布
图2 中药五味分布
图3 中药归经分布
2.3 功效分析
药物的功效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止痛为主,频次排名前10 位的药物功效见图4。
图4 中药功效频次分布(前10 位)
2.4 配伍频次和关联分析
选用关联分析结果中配伍频次>30 次的药对进行展示,见表2。为进一步挖掘中药组合规律,设置置信度>0.9,支持度≥0.33,得到20 组关联规则。中药组合置信度越高,提示可靠性越大、临床疗效越好。举例说明:川芎-牛膝在82 首处方中,共现频次为70 次,置信度为0.99,提示姜红江教授在临证中使用川芎时99%的概率会用牛膝;支持度为0.85,提示同时使用川芎和牛膝的概率为85%,见表3。通过中药配伍和关联规则可知,中药组合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湿止痛为主。
表2 中药配伍频次(频次>30 次)
表3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0.9,支持度≥0.33)
2.5 复杂网络分析
设置边权重>56,最终得到核心方药组合为牛膝、焦栀子、当归、盐杜仲、黄芪、续断片、川芎、丝瓜络、炒没药、连翘。见图5。
图5 复杂网络分析图
2.6 聚类分析
运用“层次聚类分析”,频次≥26 次的高频中药采用欧氏距离类型和最长距离法,以距离≥7 为界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得到4 个核心聚类群。聚类1 群:焦栀子、牛膝、川芎、连翘、丝瓜络;聚类2 群:薏苡仁、麸炒苍术、防己、茯苓;聚类3 群:当归、黄芪、桑寄生、独活;聚类4 群:续断片、盐杜仲、炒没药。见图6。
图6 聚类分析图
3 讨论
中医药治疗膝痹病源来已久,中医将其归属于“痹证”“骨痹”的范畴[6],早在《黄帝内经》就确立了“痹证”的理论体系。《素问·痹论篇》[7]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阐述了痹证的病因观;《素问·长刺节论篇》[7]言:“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诠释了骨痹的病位和病性。经后世历代医家在遵循《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治痹”理论。姜红江教授认为,膝痹病初起属实,久病耗伤正气而出现虚实夹杂,伴有肝肾亏虚、正气不足的证候,故病性属本虚标实。本属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源和病理基础;标在风、寒、湿、热邪气乘虚侵袭、瘀阻经脉,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治疗上总体以补虚行瘀之法,可根据不同兼症有所侧重,灵活化裁。
本研究所得药物功效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止痛居多,药性以平、温为主,药味多辛、苦、甘,归经以肝、肺、肾、心、脾经为主。有研究证明[8],药物配伍组合使用不是简单的随机使用,也不是药物功效的叠加,而是中药相须相使的应用,更是医家临床经验的升华。本研究结果显示:功效以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和祛风止痛的药物相互配伍使用对治疗膝痹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提示姜红江教授诊治膝痹病的用药经验和总体思路与中医治疗膝痹病的原则相切合。由此可见姜红江教授在诊治膝痹病时思辨用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对中药的选择准确且重点突出,药简效宏,注重肝脾肾同治,心肺同调,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止痛、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扶正与祛邪并行是姜红江教授治疗膝痹病的临证特点。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牛膝[9]具有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减轻滑膜炎症和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同时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的作用;当归[10]具有抗菌、抗炎镇痛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杜仲在预防骨质疏松[11]、抗炎[12]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川芎[13]在抗炎、镇痛、抗血栓形成等方面可产生积极的作用。黄芪[14]被证实有减少炎症介质的作用;续断[15]具有骨保护和平衡骨吸收与骨形成速率的作用;栀子[16]、没药[17]、桑寄生[18]、独活[19]在抗炎、抗氧化、镇痛方面有显著的药理作用;连翘[20]、苍术[21]具有抗炎、抗氧化、保肝等药理活性;丝瓜络[22]、茯苓[23]在抗炎、抗氧化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防己[24]、薏苡仁[25]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可治疗膝痹病,尤其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26]具有较好效果。因此,本研究结果中用于治疗膝痹病的中药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均具有现代中药药理理论依据,证实研究结果可靠性高。
本研究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姜红江教授诊治膝痹病用药规律进行科学客观研究,通过人工智能软件可获取到传统文献收集整理所不能发现的用药特点,实用价值较大,能更好地为临床和科研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