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火灸与艾灸用于产后宫缩痛产妇中的效果对比

2022-07-21刘芬张丽萍刘丽芳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6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4期
关键词:后宫艾灸产妇

刘芬,张丽萍,刘丽芳(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江西 赣州 341600)

产后宫缩痛为产后因子宫收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一般在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后自然消失,且多见于经产妇,强烈的宫缩疼痛会导致产妇产生焦虑情绪,严重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引发产妇产后抑郁[1-3]。因此尽早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产后宫缩疼痛对产妇的康复尤为重要。目前治疗产后宫缩疼痛的常规治疗方式为合成酶抑制剂等静脉注射镇痛以及非药物治疗,其中非药物治疗因无痛苦、无创等优势更容易被广大产妇及其家属所接受[4]。艾灸和雷火灸均为产后疾病康复治疗的常规手段,但关于二者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对比研究却鲜有报道[5]。本文通过分析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的临床资料,对比了雷火灸与艾灸用于产后宫缩痛产妇中的效果,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上有着较为前瞻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的临床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雷火灸组和传统艾灸组,各40例。其中雷火灸组:年龄23-35岁,平均(29.17±1.47)岁;体重50-76kg,平均(61.37±2.37)kg;孕周37-40周,平均(39.14±0.21)周。传统艾灸组:年龄24-34岁,平均(29.23±1.49)岁;体重51-75kg,平均(61.43±2.41)kg;孕周37-40周,平均(39.19±0.19)周。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可比度较高,本研究确保患者隐私未泄露给研究外人员,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①均为经产妇且宫缩痛符合相关诊断标准;②所有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妊娠且顺利自然分娩;③产妇及产妇家属知情且自愿参与,签署相关协议。

1.3 排除标准 ①近期阴道做过手术者;②妊娠期合并其他疾病或器质性疾病;③伴有传染性疾病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④因精神障碍或其他主客观因素无法配合者。

1.4 方法 于两组产妇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并采取常规护理。雷火灸组实施雷火灸,传统艾灸组以艾灸进行干预,两组方法如下:取产妇中极、关元、神阙、气海、子宫诸穴位,同时辅以三阴交、肾俞及合谷。将艾条或药柱点燃,置于产妇皮肤2cm左右的位置,对准穴位,直到产妇皮肤出现红热,治疗过程避免烫伤产妇,25-30min/次,1次/d,共3d。

1.5 观察指标 ①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得分范围为0分(无疼痛)-10分(剧烈疼痛);现实疼痛强度评分(PPI)得分范围0-5分;感觉项总分(S-PRI)涵盖11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范围0-3分;情感项总分(A-PRI)涵盖4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范围0-3分,所有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强烈,于产妇治疗前及治疗3d后进行评估。②分别于产妇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荧光分光分度法测定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水平。③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7]评分涵盖七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于产妇治疗前、治疗3d后进行评估。④统计两组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VAS、PPI、S-PRI、A-PRI评分比较 雷火灸组治疗后VAS、PPI、S-PRI、A-PR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传统艾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VAS、PPI、S-PRI、A-PR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产妇VAS、PPI、S-PRI、A-PRI评分比较(±s,分)

注:雷火灸组VAS、PPI、SPRI、APRI评分组内比较,t=21.326、26.502、18.102、46.557;传统艾灸组VAS、PPI、SPRI、APRI评分组内比较,t=20.602、25.905、16.875、43.202,P均<0.05。

组别(n=40) VAS PPI S-PRI A-PR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雷火灸组 6.47±1.21 2.14±0.43 3.15±0.54 0.79±0.16 6.97±1.68 2.04±0.38 4.51±0.47 0.75±0.20传统艾灸组 6.51±1.19 2.41±0.41 3.09±0.49 0.89±0.22 7.01±1.73 2.26±0.42 4.49±0.50 0.86±0.18 t 0.149 2.874 0.520 2.325 0.105 2.457 0.184 2.586 P 0.882 0.005 0.604 0.023 0.917 0.016 0.854 0.012

2.2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疼痛因子比较 雷火灸组治疗后PGE2、SP显著低于治疗前及传统艾灸组,5-HT、NE显著高于治疗前及传统艾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疼痛因子比较(±s)

表2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疼痛因子比较(±s)

注:雷火灸组PGE2、5-HT、NE、SP组内比较,t=10.164、20.435、25.770、16.658;传统艾灸组PGE2、5-HT、NE、SP组内比较,t=9.332、17.113、23.259、13.785,P均<0.05。

组别(n=40) PGE2(pg/mL) 5-HT(ng/mL) NE(ng/mL) SP(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雷火灸组 107.56±16.81 142.23±27.54传统艾灸组 111.15±17.23 76.56±9.46 189.26±21.34 291.23±23.25 162.56±31.25 346.12±32.45 246.52±28.45 162.19±26.92 t 0.943 2.617 0.688 2.361 0.093 2.324 0.095 3.278 P 0.349 0.011 0.494 0.021 0.926 0.023 0.925 0.002 82.11±9.51 192.56±21.59 278.89±23.49 163.21±31.27 329.23±32.56 247.12±28.17

2.3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雷火灸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传统艾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s,分)

注:雷火灸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评分组内比较,t=22.996、34.402、32.832、43.414、100.497、35.840、38.245;传统艾灸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评分组内比较,t=19.721、32.756、34.032、38.742、88.153、31.893、34.964,P均<0.05。

组别(n=40)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雷火灸组 2.14±0.32 0.87±0.14 2.21±0.27 0.58±0.13 2.26±0.33 0.47±0.10传统艾灸组 2.16±0.35 0.96±0.16 2.18±0.25 0.67±0.15 2.30±0.31 0.53±0.11 t 0.267 2.677 0.516 2.868 0.559 2.553 P 0.790 0.009 0.608 0.005 0.578 0.013续表3组别(n=40) 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 日间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雷火灸组 2.31±0.30 0.16±0.09 2.05±0.11 0.13±0.05 1.07±0.17 0.10±0.02 1.87±0.24 0.32±0.09传统艾灸组 2.29±0.33 0.21±0.08 2.03±0.12 0.16±0.06 1.09±0.19 0.12±0.03 1.91±0.26 0.37±0.10 t 0.284 2.626 0.777 2.429 0.496 3.508 0.715 2.351 P 0.778 0.010 0.440 0.017 0.621 0.001 0.477 0.021

2.4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比较 雷火灸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1/40)与传统艾灸组的7.50%(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后宫缩痛的主要原因是产后子宫通过收缩恢复到正常大小,多胎产妇及经产妇的痛感更强烈,主要是因为多胎产妇及经产妇产后只有加强收缩子宫,子宫才能恢复正常。中医理论认为,产后宫缩痛发病机制为“不通则痛”,产妇产后冲任空虚、胞脉失养、气血两亏,从而导致产后宫缩痛。针对产妇产后宫缩痛的治疗,针灸等治疗方法均可获得一定的疗效,通过中药的局部热刺激,有助于减轻产后宫缩痛,且对促进子宫复旧以及产后泌乳均有一定的帮助,此外,局部热刺激也可调节自主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保持愉悦的心情,进而改善其睡眠质量[8]。

雷火灸组治疗后VAS、PPI、S-PRI、A-PR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传统艾灸组,表明雷火灸用于产后宫缩痛产妇对疼痛缓解有促进作用。《扁鹊心书》曰“真气虚则入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意即可通过艾灸调节人体真气,使其保持在人体内的平衡,从而实现治疗效果;而雷火灸可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并加速血液循环,利用药效与温度来温经通络止痛、调和气血、祛湿除寒,通过热熨,达到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效[9]。而燃烧艾条时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因子能作用于穴位,通过感受器和外周神经传入途径,使刺激信号传入中枢,经过整合作用传出信号,使得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得到调整,改变整个机体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有效缓解疼痛[10]。

雷火灸组治疗后PGE2、SP显著低于治疗前及传统艾灸组,5-HT、NE显著高于治疗前及传统艾灸组,提示雷火灸用于产后宫缩痛产妇可降低疼痛因子表达。《医学入门·针灸》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又如《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其所言皆表明,针灸具有温阳散寒、疏通经脉、调整脏腑气血、扶正祛邪之功效。而雷火灸药灸条中含有多种中草药,燃烧时物理因子及药化因子会与俞穴结合,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以降低疼痛因子表达,而SP属于神经递质中发挥兴奋作用的主要介质,当疼痛缓解时,其水平会增加,进一步发挥镇痛作用[11]。

雷火灸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传统艾灸组,表明雷火灸用于产后宫缩痛产妇可改善睡眠质量。《扁鹊心书》:“肾俞二穴,凡一切大病,于此灸二三百壮。”而本次研究以雷火灸施针于中极、关元、神阙、气海、子宫诸穴位,同时辅以三阴交、肾俞及合谷,对子宫有着持久的兴奋作用,能增强子宫收缩力,同时能提高其紧张度和收缩率,配合局部热刺激,有利于改善产妇睡眠质量[12]。

雷火灸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与传统艾灸组的7.5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治疗方式安全性较高,其原因为雷火灸与艾灸均为中医外治,对产妇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雷火灸用于产后宫缩痛产妇,可降低疼痛因子表达,促进疼痛缓解,对改善睡眠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重视。

猜你喜欢

后宫艾灸产妇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孕期抑郁症怎么样护理
婆婆迷上了艾灸
一个易拉罐引发的后宫戏
后宫正传
千万“别”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