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理念下促进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2022-07-18熊曲文
摘 要:生态课堂理念简单来说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欲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理念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生本教育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培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基于此,本文从概念、现状、策略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课堂理念下如何促进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生态课堂理念;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提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学目标早已从教授知识转变为能力培养。而核心素养在能力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教育部门提出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要求。生态课堂理念引入高中化学教学中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所以,教师不妨借助生态课堂理念进行化学知识的教授。
一、生态课堂概念简述
生态课堂,即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并进行个性化发展。说得直白一些,便是教师需要放下严师架子,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不能使课堂教学再成为满堂灌,而是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才能推动学生的成长,才可以使学生通过互动、体验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而在生态课堂中,教师需要设置这样的三维目标:(一)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悟知识生成的过程。(三)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也就是说,在生态课堂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轻松、愉悦、自由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真正学习知识、体验知识,构建知识。
二、生态课堂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虽然生态课堂理念可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生态课堂毕竟处于探究阶段,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导致高中化学教学的效率、质量不如意。最明显的问题为:
(一)实验课程资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由于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不同,且数量存在较大差异[1]。而化学是一门实践与知识并重的科目,对教学资源有着较高要求,所以,当实验课程资源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时,将难以真正推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新课改背景下,对实验仪器、化学药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学校需要引入全新的实验仪器、化学药品,但学校资金有限,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只是对部分仪器、药品进行了更新。2.化学实验室数量较少。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只有一个实验室,而高中班级较多,平均9个班级使用一个化学实验室,难以使每个学生的实验需求都得到满足。3.化学实验危险性高,很容易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所以,需要专业的实验员进行管理。但是多数学校并未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实验员。4.教师积极性较低。实验要学生探究才可加深知识的理解,才可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给予学生较多指导,增加了教学量,导致很多教师对实验课是能避就避。5.缺乏资源不同。很多教师认为,学校缺乏各类教学资源,如化学仪器设备、人力资源等,而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的是网络资源、校外资源等。这种差异导致学生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二)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定问题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俨然意识到了能力、意识、精神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能力、意识、精神进行培养,但是应试教育在我国实施的时间太长,且各学校的设备有限、化学实验具有危险性,所以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次数较少[2]。即便开展了化学实验教学,教师也只是让学生进行了验证性实验,并未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而实验探究可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可推动学生的成长。所以,当实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时,也就无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三、生态课堂理念下促进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提高的策略
(一)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只有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成为生态课堂理念下的主体,才能形成核心素养。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将理论知识的教授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有效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核心素养[3]。
例如:化學教材中不仅涉及了理论知识,还涉及了较多化学实验的仪器,如试管、量杯、酒精灯等,而想要让学生在实验学习中用对仪器,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记忆,使其形成条件反射,精准运用仪器进行实验。在学习相关仪器的注意事项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基于教材内容进行实验。如试管及天平的注意事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解,然后使其进行实验。由于这一过程将文字变成了实体,让学生切实进行了实验操作,所以学生可感知精准运用试管仪器的重要作用,主动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在化学实验中灵活运用试管仪器。又如:在进行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实验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对实验室中摆放着的仪器进行回忆,一一说出仪器的名字、作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在学生回忆起相关知识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回忆实验试剂的使用方法,使学生知道如何添加实验试剂,如何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如何才可使实验变得更加完美。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化学仪器进行组装,使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学生相应鼓励,使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借助二氧化碳收集装置采用排气法进行化学实验吗?如果运用排气法进行二氧化碳的收集,怎样确定它充满了呢?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规律对理论知识产生了好奇,使其进行探究。由此可见,生态课堂理念下的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仅是引导者、组织者,在使学生在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能力的同时,推动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高,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供了保障。
(二)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法的应用可以达到生态课堂理念的要求。因为情境创设法的应用可使学生进入真实环境,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从而带给学生良好的体验、感受。通常情况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情境创设
化学实验虽具有一定难度,但其带给学生直观体验、感受,有利于学生走进化学世界、感受化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感悟,形成较强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因此,教师不妨借助化学实验进行情境创设[4]。
例如:在教學“过氧化钠”的时候,教师便可借助化学实验引入新知,并借助实验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获得独特的体验、感受。比如:教师可以将包有过氧化钠的棉球放在玻璃器皿里,一同放在讲台上。之后,教师可在棉球上滴入一滴水,使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实验,学生可发现:棉球燃烧了!而在学生以往的认知中,水一直都是灭火的工具,但是这个实验与学生的以往认知产生了冲突,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学习兴趣。又如:在进行“氨气的性质”的教学时,教师可引入“喷泉实验”,并在学生观看完实验后提出质疑。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学生的探究欲望会越发高涨,教学质量也可得到提高。这样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2.通过思维冲突进行情境创设
我国有句话叫作:“思起于疑”。这句话明显体现出了学生的思考是基于疑问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疑问。那么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疑问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冲突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提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化学学习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便可先提出问题:“我们在运用化学反应的知识时是不是无法快速分类?”学生会纷纷点头,并产生疑惑:难道教师有什么方法?而这种疑惑可瞬间集中学生注意力,此时教师可以引入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进行定义?这样的定义合不合理?哪里合理?通过相关问题,学生可对相关定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围绕其定义构建知识体系。为学生进行进一步学习提供保障。再如:复习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学生的思维存在冲突的问题。比如:混合PH值为3的硫酸和醋酸,而且其体积一样,混合液的PH值为3吗?我们都知道,加热蒸干氯化铁溶液之后会得到固体,请问这些固体是什么?硫酸铁的呢?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还可以将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引入。比如近期发生的社会热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等。这样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可以形成化学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借助思维冲突进行情境创设,可使学生进行思考、学习,感知知识、体验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
(三)知识生成
生态课堂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应当是拥有激烈的师生互动的。因为只有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才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出来,才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才可以帮助学生生成知识。
1.多样化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其实说白了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并未做到“授人以渔”,所以学生的学习方式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学生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欠缺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倡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高。而与其有关的教学方法有:辩论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表演法、探究法、自学法等。但是在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要使学生进行体验、探究。
例如:在教学“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时,教师便可借助游戏教学法进行知识教授。首先,教师可将两个气球扎在一起,将其放在桌面上,让学生进行观察,看其位置有何变化。在学生获得答案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把气球换成3个呢?4个呢?”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相关知识。发现化学世界与生活的联系。由此可见,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做好准备。
2.培养思辨能力
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让学生将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成为为国家发展而贡献力量的人才。而高中化学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方面有着一定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设计相应活动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呈现这样的题目:铝和氢离子浓度不同的稀硫酸、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不同的化学现象,而且铝和稀硫酸进行反应时,气泡量变少了。而这个问题与学生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学生在看到这一题目后会产生疑惑,并在疑惑的驱使下,到实验室进行了探究。通过探究学生看到了相关的实验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较多观点。
结束语
生态课堂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现了素质教育的落实,推动了教学改革。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基于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探究,使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培养。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理论知识、情境创设、知识生成三个方面入手。这样一来,便可使学生感知化学学习的魅力所在,对化学学习产生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朱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的教学实践[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018-30):91-92.
[2]宋珊珊.生态课堂理念下促进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提高[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7(9):26-27.
[3]刘乡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019-21):74-75.
[4]肖坤.高中化学核心素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7(19):202.
作者简介:熊曲文(1985— ),男,汉族,江西丰城人,阳江正雅学校,中教高级,学士学位。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