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高考招生机制改革

2022-07-18刘彤

高考·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综合改革公平性高考

摘 要: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是我国一项基础性人才选拔途径。主要目的是帮助国家及社会选拔出优质人才,实现人才高层次培养计划目标,使他们能承担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责任。因此,招生方面要积极做出创新和改革,不断优化招生方式,坚持公平性原则,实现社会协同发展。

关键词:高考;综合改革;招生机制;公平性

一、高考招生机制存在的弊端

(一)多样化人才选拔方式不合理

传统高考制度下,高考考试方式具有统一性,基本采取命制试题方法,形成了考生做一张试卷,答题两个小时的僵硬模式。当前社会普遍将学生分数作为决定性因素,以分数衡量其个人能力及判定是否优秀,决定了学生能否进一步获得更高阶段和更高层次学习机会,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学习压力,也造成了巨大心理负担。一般来说,高考笔试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专业学科题目,这对学生而言并不简单。受传统教育观念束缚,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对考试过于重视,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压力,如果压力得不到缓解,容易影响学生考试状态和考试水平。

(二)人才评价方式不科学

现阶段高考制度中,教育体系人才选拔主要是依靠其考试分数高低,成为衡量人才主导性因素。虽然这一方式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全面性合理考查,但也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和重视。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今天,道德品质、思维品质、人生观念、责任意识等要素都成为一个人素质的体现,对学生品质培养远比考试更重要。因此,传统高考制度人才选拔的方式存在一定片面性[1]。

(三)统一高考制度缺失教育公平性

我国地域广阔,统一高考制度会使教育公平性缺失。各地区间经济文化因素、历史政治背景因素、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教育资源等各不相同,这些客观性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地区教育资源在使用方面出现差异。比如,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和内陆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都是比较典型的区别。虽然地区不同,但对学生衡量却还追求一致,仍采取统一化考试制度,这对于教学资源较差地区的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

二、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与高考招生机制改革意义

(一)高考综合改革背景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恢复全国统一高考40多年来,伴随我国政治、经济及教育体制改革步伐,高考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基本形成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基本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才选拔道路。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等。为了维护高考公平性,实现高考制度与时俱进,2014年,国务院和教育部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为高考综合改革拉开序幕。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已在各地区顺利实施,在国家和政府部门积极号召下,各地区高校招生制度不断优化创新。高考综合改革政策实施,不仅给学生展示个性发展空间,让学生“学其所爱,考其所长”,让高校“录其所需”。

(二)高考招生机制改革意义

1.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积极进行高考招生机制改革,可维护教育公平性,让每个考生都有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高考制度是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基础,高考招生机制改革可构建公平的人才选拔平台,此种制度保障力求做到区域公平、学校公平、考生公平,完善公平人才选拔机制。高考招生机制改革能体现高考人才选拔程序公平,选择专业、机会、学校公平,优化诚信社会人才选拔环境,发挥社会公平、公正的价值。

2.有利于人才选拔

高考综合改革目的是帮助人才脱颖而出,优化人才选拔标准和方式。实施高考招生机制改革能强化人才选拔的科学性、特色性,构建出契合高校自身发展、区域社会发展的招生考试评价录取新体系。当前高考具备较多维度的内容,高考招生机制改革可挖掘学生综合能力、内在潜质、特色才能,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实际需求,挖掘具备“科学基础知识、实践技能、批判意识、创新精神、系統综合素养”的人才。在高考招生机制改革中,引入“差异化标准、综合性评审、多因素评价、多方式录取”新模式,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多元化评价等层次,选择适合本校人才培育的专业人才。

3.有利于推进自主招生

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正处于摸索和发展阶段,自主招生是契合高考综合改革工作目标开展的一种适应高等教育人才选拔的重要举措。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高校人才选拔权利,尊重高校人才选拔自主意识和权利,高校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社会人才需求制订出适合本校的招生章程、招生方案、入学标准、招生体系。推进自主招生可践行素质教育需求,实现高等教育进入大众阶段多元化人才选拔需求,让每个有特长的人才可以到高校接受更深入、更好的教育,对建立公平公正的高考选拔体系具备重要推进作用[2]。

三、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招生机制改革思想和目标

(一)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招生机制改革思想

深化新时代高考综合改革背景,建立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内容体系及中国特色考试招生评价体系,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顺应时代要求的普通考试招生机制,实行全面发展考试、综合考核评价、更加公平选拔,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统一。

(二)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招生机制改革目标

1.多元化人才选拔目标

招生机制改革目标之一是引入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将自主招生考核模式与高校统一招生考核模式紧密结合。针对高校统一招生模式来说,是严格按照高考与省控线要求,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订出人才录取标准。针对自主招生考核模式说,更注重考核学生专业素养、专业潜质、综合素养,让“偏科”的学生接受针对性培育,践行“因材施教”目标。当前,很多重点高校在自主招生选拔中强调了“适合性”,注重学生个性表现、人生志向、兴趣爱好、求新意识、文化理解能力、交往能力等。让不同特长爱好的学生通过个性化自主招生平台,找到自己特长专业,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

2.人才评价育人性目标

人才选拔育人性目标是在招生机制改革中注重人性,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校人才选拔参考,促进并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在人才选拔过程中观察学生全面发展情况,详细分析、记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实施。对学生高中时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体健康、艺术素养等层面进行考核。注重对爱国情怀、遵纪守法、思维创新、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将“成绩+育人性目标考核”贯彻到招生机制改革目标当中。

四、综合进行高考制度的改革

(一)全面改革高考制度,提高对考生重视

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考制度要在注重分数基础上,设计出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方案。以相关部门出台的改革政策为依据,在招生考试中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和考量,把考生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评估测试结合,从多角度分析学生。或在考试试题确认时,充分体现学生独立性,让学生灵活运用自身知识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使其具有差异性教育方式,凸显公平性,保障人才选拔的科学化、合理化、综合化。

(二)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社会各行业对人才需要不再单一,而是逐渐呈现出了复合型人才发展需要。这一需求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固化式应试方式发生变革和更新。因此,作为规范性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要及时转变目标,完善和优化教学手段,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全面性要求,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另外,要充分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打破传统应试教学所束缚的局面,认识传统教学片面性,全面落实素质教学理念,从不同角度规范对学生综合评价的制度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三观,以及责任感和道德品质,再通过多元化教学体系建设,使教学和高考、招生机制之间更好衔接,使我国教育体系和考试体系更完善[3]。

(三)坚持招生公平性原则

首先,要对不同地区高考加分制度整合规范,尤其在申报、审核,以及最终确定环节,不能出现任何不正式正规、徇私舞弊情况。其次,是对文化课之外的艺术类,以及体育类考生来说,要适当弱化专业测试,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优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后,根据地域性人口数量增长,调整录取机制,提高录取率,特别对农村地区及贫困地区考生给予政策上支持。将这些举措真正落实到高考和招生机制中,突出其公开性,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优化我国的招生各项工作环节。

五、在招生工作中的机制

(一)人才选拔方案多样化

在当前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招生管理工作要以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在招生数量和质量上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人才需要不仅要求其具备高水平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对综合性人才的呼声强烈。因此,根据现状,在招生环节上要尽量采取学科大类招生方式,通过对学生从基础学科教育和专业课学习到通识课程安排,最大程度让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的知识和素质、能力教育。学生有一定专业能力后,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权利,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补充弱项,为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二)积极发现和培养精英人才

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学生普遍具备较强个性化特征和创造力。针对部分考生的培养,首先要将其作为重点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平台,构建创新型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环境。因此,招生要特别注重对此类学生挖掘,通过自主招生渠道,让具备相同条件的学生有参加招生的机会,经过学生面试观察,对考生多方面综合评价,为他们进入学校后进一步走向精英人才行列提供必要條件[4]。

(三)招生要在宣传方式上实现多元化

一是可以适当开展院校专项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积极展示自身优秀教学资源,发挥自身教育及管理优势,吸引学生积极报名参与。二是定期开放院校,让不同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参观,深入了解人才培养模式,体验和感受体制状况。三是积极树立正面教学形象,不断提高教育认知,配置专业性和具有说服力的宣传招生工作人员。四是对考生专业志愿填报给予一定指导,对各个专业详细介绍和讲解,给予广大考生了解机会。通过以上不同方式,使招生工作顺利开展。

(四)积极建设交流平台

招生过程中要积极走进校园,利用学校资源来招生。比如,安排院校专业教师举办讲座等形式,从学习和活动等不同方面展示,树立积极、正面形象。另外,利用好现代化互联网渠道,与时俱进建设全新招生、交流平台,作为招生处,也要及时更新自身各项数据,方便家长和考生自主查阅和了解。

参考文献

[1]谭本龙.新高考改革视域下招生与高中教学管理研究[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9(37):4,89-93.

[2]徐勤荣,杨志亮,石磊峰.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中学教学与招生的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考试研究,2018(5):30-33.

[3]赵洁.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招生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现代化,2018(5):17,79-82.

[4]许晔.施行综合评价录取推动招生机制改革:以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改革为例[J].中国考试,2017(1):14-18.

作者简介:刘彤(1984— ),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考试评价与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综合改革公平性高考
核心素养视阈下中小学课堂评价的公平性研究
云环境下能耗感知的公平性提升资源调度策略
民族地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发展研究
提高职工医保统筹层次的必要性及其难点分析
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杭州拱墅区召开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机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