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双减”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作业的设计策略
2022-07-18孙宁波
摘 要:国家的飞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攀升,都离不开教育体制改革。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不断进行改革,为国家培养大量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教师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改良和创新教学方式,制订更优异的教学策略,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教师迎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如何在“双减”大背景下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以高中生物校本作业的设计策略为主题进行探讨,加强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提高学习效率,希望对推动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校本作业;设计策略;“双减”政策
高中阶段生物学科不仅是考试科目之一,更能让学生深入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在认识生命概念的过程中,了解生命发展的历程,在学习中不断摸索和研究生命的演变规律,从对生命的研究中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能力。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学习的场景和范围是广泛的,高中生物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后学习时间,特别是“双减”政策的实施,要让学生劳逸结合,适当地布置校本作业,也要传授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利用有限的课后学习时间,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是对“双减”政策的一种响应。使学生认清课后作业的作用和意义尤为重要,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内容,设计出合理且符合实际的作业形式和内容,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后作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设计一份符合当前教育环境的校本作业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拓展和完成“双减”的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针对高中生物校本作业的设计进行如下几点分析:
一、高中生物校本作业的基础含义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物作业分为“教”和“学”两个部分。首先是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教学和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落实就会轻松,完成的效果也会得到提升。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应试为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常会采取“填鸭式”授课,学生通过大量的试题和笔记,提高自身的考试成绩,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甚至产生一种抵触心理,教师在布置校本作业时也是利用这种“题海战术”,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低落,学习效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发挥不了校本作业的意义和作用。改善上述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创新教学模式,学会设计和布置科学、合理的校本作业,实现校本作业的真谛和意义[1]。
关于校本作业的解释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求,制订专门的训练科目和训练策略,其中包含的内容有课本作业、单元作业、课外作业等几个组成部分。在布置校本作业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出学生知识薄弱的环节对症下药,精准把握学生知识层面和能力方面的漏洞,加强学生对该题型的关注度,精准练习。校本作业作为重要环节之一,可以理解为对教材进行合理、有效的编排,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是保证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重要辅助工具。校本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把课堂知识、辅助书、家庭作业等合理地融合在一起,借助学案,对作业进行整合,让作业的布置在符合“双减”政策的同时,作业内容更加合理,更加科学规范,让高中生物在教学上发生质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学习,融入新的元素、新的概念到教学中,创新并完善新的教学理念,建立符合学生的校本作业体系,让学生课上和课后的学习能够有效地衔接在一起,以此为基础,完善校本作业体系,营造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热烈的学习氛围。
二、开发和实践高中生物校本作业的意义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校本作业的意义不要局限于优化生物作业的形式,要通过校本作业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对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化和改革,加强教师的专业性,保证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一)创新课堂结构
生物与语文等文化课不同之处在于生物是通过实验,探究和验证知识的,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会受到实验资源和实验条件等因素限制,很多实验不能在课堂上开展,只能通过教师的口述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的教学十分抽象,不够具体,十分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实验”所带来的知识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得经验很多,但学习的方式不够直接,亲身参与到实验中的机会十分少,造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受到束缚。随着校本作业的开发和布置,把高中生物课堂所学的知识和现实中的生活和生产实践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生物的接触更加具体和形象,在创新课堂结构的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更加顺利地开展,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提升[2]。
(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兴趣和需求
学生在接受教育初期,从开始受到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到后来受到校园环境和地方教育差别等因素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这也是高中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生物教师,如果按照统一的教学水平和进度进行教学,开学后不久,学生的学习问题就会大量出来,呈现一种理想和现实的差异,因为学生的文化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异导致正常的教学活动很难顺利开展或者开展得效果不佳。校本作业的出现可以改变这种现状,解决学生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差异所带来的困扰,校本作业的特点是能够协调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差异因素,为教学带来多元化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学生的特长和爱好进行开发和挖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全面锻炼的机会。
(三)加强生物教师的创新意识
高中生物教师专业知识过硬,但是思想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安于现状,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的融入,对校本作业的理解和掌握少之又少,业务以外的工作量大,无暇顾及校本作业的运用和开发。随着新课改政策的深入,学生的作业模式亟须做出改变,校方应该加大力度,重点关注生物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理念,在日常教學中融入校本作业,不仅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机会,更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进行全新的改变。
三、“双减”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采用“典型题”作为课后作业内容,提高校本作业的有效性
高中生物校本作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还可以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因此,教师在编制校本作业时,有必要选择少而精的问题作为作业内容,选择科学而典型的问题提高校本作业的有效性。例如,给出植物二氧化碳补偿点的概念和已知条件,然后让学生在课下作业中对相应原因进行说明,通常生长的植物A和B被放置在同一个封闭的室内,并在适当的光照条件下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下降了,原因是什么?本课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二氧化碳的补偿点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教师可以将这类题型转变成许多相似的题目,也可以将题目转换成图表或曲线形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考查学生学科思维的重点类型题[3]。
(二)校本作业要有梯度性和逻辑性
在校本作业安排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根据教学内容安排,这种作业的设计形式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导致学生完成的作业效果达不到理想狀态。在校本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科学思维的逻辑性,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知识。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作业设计,教师应根据作业的难度从低到高排列,然后在此基础上,可分别设置选择、判断、简答题等练习形式。另一方面,在假设演绎法和分离法的计算中存在着许多设问,这种设计形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注重分层差异设计,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育人如植花草,我们应该对植物的本质有足够的认识,并进行合理的施肥、浇水,这叫因材施教。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不同的,如果统一使用市面上的辅导材料,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为辅导材料中有许多题目都是各省市模拟题或高考题,虽然经典,但是如果教师过早地将这类练习题给学生练习,会违反知识的逻辑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做习题的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样,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如果使用统一练习材料,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消”的现象。因此,在设计校本作业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为他们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和难度,让学生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作业,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的作业设计,首先教师应将本节重难点归类,如分成A、B、C三个等级,在每道练习题序号前写上难度等级,让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将A、B两个难度等级的习题做完,并让学生可以尝试做C等级的习题。需要注意,这种校本作业设计模式,需要教师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之间的关系融入在B级难度中,用于培养大多数学生的归纳概括、演绎推理和逻辑分析能力。将个体基因型探究和自由组合规则验证实验设置为C级,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深度挖掘学生自身潜力。这样,这种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练习题的方法,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会让学生感到学得吃力,以致失去学习生物的兴趣[4]。
(四)巧用生物实验,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对传统作业的设计方式采用书面作业或口头背诵的形式,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中涉及很多实验,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设备,通过校本作业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新课改的推进下,大多数教师对考纲中涉及的实验都是进行实践操作而不是无实物地讲实验,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牢固地掌握实验原理,以及操作过程,对问题进一步地探索。因此,校本作业应与理论作业和实践作业相结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制教具或画图解。例如,自制细胞分裂的模型。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要求他们独立构建模型,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有的学生使用橡皮泥制作,有的学生使用扭扭棒制作,还有的学生使用铁线制作,最后由学生画图解,总结规律。这种校本作业设计模式,学生们更愿意接受,并积极主动地完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5]。
(五)融合探究性思想,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在高中生物校本作业的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如,设置课外实验探究、开放探究等活动,因为生物实验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生物理论特点。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实验现象或新问题作为深入分析知识的切入点,设置校本作业,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不同pH值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安排课前预习作业,如,哪些生物材料中含有过氧化氢酶?pH值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什么影响?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如选取猪肝、鸡肝、土豆、菠菜等材料进行实验,发现添加猪肝和土豆研磨液,过氧化氢逐渐分解并且效果良好,然后设置pH梯度进行实验,通过数据、曲线等方式呈现实验结果,让学生写实验报告,讨论和交流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研究和知识转移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开展课外调查,挖掘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作业的设计策略需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的作业类型,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对生物探究的欲望,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玉.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J].高考,2021(11):121-122.
[2]李新燕.高中生物校本作业的开发实践[J].高考,2020(36):94-95.
[3]陈贞莲.高中生物校本作业设计策略初探[J].当代教研论丛,2020(2):87,89.
[4]关慧.基于科学思维的高中生物作业设计与评价[J].名师在线,2019(3):41-42.
[5]柏栋阴.释放学生潜能,构建高中生物科学思维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7(22):86-87.
[6]万晓军.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校本作业设计的探索[J].开心素质教育,2014(3):60.
作者简介:孙宁波(1981— ),男,汉族,山东淄博人,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中学一级,硕士。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遗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