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民俗文化渗透
2022-07-18李炫美
李炫美
摘要:在中国地方院校的民族舞蹈课程中,要根据当地院校毕业生的特色和舞蹈技能,适当融入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从而将民族民间舞蹈的民俗文化内涵融入于舞蹈课程当中,寓舞于俗。把积淀在各民族中不同时代的传统民俗文化内涵,移植到当地院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实践当中,同时将传统散落于民间的舞蹈舞姿转移进入当地院校教学,并借助肢体的动作表现,有效地进行传统民俗的传播与渗透,以此提升民族高校学生的民俗知识,传播中华民俗与传统文化。
关键词:地方高校;舞蹈教学;民俗文化
当前,在国内地方艺术类高校中,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占舞蹈课程的比重越来越大,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必然离不开各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也就是各民族的民俗文化。为了更好地传播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将民族文化内涵融入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中,就必须全面掌握并领悟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传统民俗内容和文化底蕴,并全面剖析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探寻当前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改革创新之道。
一、民俗文化类型与文化底蕴
民族民间舞蹈来自人类的日常生活当中,与中国各地族民的文化习俗、信仰、生产劳作、社会情感等相互链接。来自民间各种各样的舞蹈形式,和中国各族人民的民俗习惯有着不可摆脱的关系,甚至可以透过舞蹈动作,看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信仰。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和谐的多民族国家,舞蹈类型也丰富多彩,简单列举以下几种民俗类型以及舞蹈表现形式:
(一)农耕文化与汉族民间舞蹈
在农业历史文明当中,汉族民俗舞和人类的农业劳动生活分不开,并有着鲜明的季節性舞蹈特点,具有代表性的汉族民俗舞蹈形式一般有灯阵、灯舞、胶州大秧歌、花灯、花鼓等,各种舞姿特点鲜明,有的大张大和,有的妩媚娇滴。
(二)草原文化与蒙古族民间舞蹈
蒙古族民间舞蹈和大草原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是在广袤无垠的绿野上孕育而成的灿烂民族文明之光,蒙古族是具有一种伟大开拓精神的民族,在其民族的灵魂深处蕴含着复合型的民族文化元素,其民族舞也具有豪爽、自信的少数民族风格特点,具有标志性的蒙古族舞蹈就有安代、盅碗舞等。盅碗舞与倒喇有极深的源流关系,舞曲舒展流利、热情奔放,并掺加有板腰圆场碎抖肩等舞姿技法。
(三)绿洲的传统文化和维吾尔族民间舞蹈
维吾尔族人由于其地理特点、生活习惯,而形成了一个集农耕、民俗文化、草原文化、商业文明为一身的绿洲文明,全民族均以赛乃姆舞为主要的民族舞蹈,并广为传播,其舞姿优雅婉转,柔媚生动,具有极强的文化感染力和民族魅力,演出风情别致,并有着晃头移颈弹指击掌等舞蹈动作,曼妙之舞姿,夺人眼球。
二、地方院校对民族与民间舞蹈课程的民俗文化渗透和融合研究路径
(一)加强地方院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师的民俗文化自觉意识
目前,提高地方学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师以及学生的民俗文化自觉意识,重点应该在如下方面进行建设与提高:培养文化主体意识,进一步明确民族传统舞蹈教育的现实价值和重要性,以更多地进行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工作,奠定他们的中华文化根基,追索中华民族灵魂;利用地方学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课程的方法与途径,进一步增强地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自觉意识,通过自成一体的地方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体系,良好地适应时代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变化,坚持着民族民间舞蹈的民俗文化精髓与艺术审美品质。
(二)营造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
在地方院校的文化舞蹈课程中,教师通过运用情景教学法策略,通过营建浓厚的文化舞蹈的气氛,精心创造带有特定情感感受、以形象为主题的仿真情境,从而激发民族舞蹈学习者的丰富情感感受,从老师精心设计的人物设定、仪式设置、场所设定等的民俗文化情境中,更深刻地掌握了民族舞蹈的人文含义。
(三)舞蹈服饰及舞蹈气质上的民俗文化渗透
在地方院校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当中,舞蹈服装也是不能忽略的重点内容,指导教师们应充分注意民族舞蹈服装的选用,要让舞蹈学习者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各个民族民间舞蹈的服装特点与样式,从而更好地掌握与了解民族民俗文化内容。
三、结语
在当前世界多元文化冲击与碰撞的新时代背景下,全国各地院校对民族民间舞课程要有更清晰的认识,坚守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的精神气质与民俗文化内涵,努力实现传统民俗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中的渗透与融入,引导广大舞蹈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体会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精华,从而做到对民族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叶玲.论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民俗文化渗透[J].艺术评鉴,2017(17):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