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分类研究

2022-07-17金超周梦雨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民俗体育文化资源

金超 周梦雨

摘要:民俗体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存在和传承对于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方法,对我国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研究,对其特征进行了大量分析,使我国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分类更加清晰,这对于以后进行该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价值,有了明确的分类,该方面有关的理论知识也更易于被人们所接受,这对于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分类研究

前言

2021年10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规划中写到“要加强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利用和传承,加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利用与活态传承,推动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构成成分,其发展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于《“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体育强国梦”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都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但缺乏系统性整理,不同地区受其不同生活习惯的影响,产生的民俗体育文化也大不相同。不同地区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但也正因其庞杂多样的特性,使得其没有明确的界限区分。因此,在了解这方面的文化时,特别容易造成混淆,本文旨在对我国丰富多样而又风格迥异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研究,试探性地将其整理成系统化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以推动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1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概念

民俗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分支,是较为原始的体育形式,传承和发展民俗体育是现代体育发展的迫切要求,民俗体育活动的形成和发展由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因素、地理因素、宗教因素等多重因素影响决定[2]。民俗体育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总是体现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民俗生活事项中,以其集体无意识的切身感、以体育形式和日常生活风俗(如节日、礼仪等)的融入与依附、及反映地方风俗的特色化构成其现代化的文化生命活力[3]。它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源远流长所带来的产物,是人们在解决自身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精神文化内涵的体现,它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先进性和传承性。

文化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资源是指以精神的形态存在的生产和文化生活的内容总称,贯穿在人类对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中,从狭义的视角上看,文化资源主要以思想和精神的形态依附在人们的思维中,并由此渗透至经济领域,从而对经济利益产生间接的影响[4]。我国是拥有悠长历史的大国,并被列为四大古国之一,在历史长河的积淀下,所带来的文化资源是十分雄厚的,所包含的门类更是数不胜数,它们的存在使得华夏文明更加的绚丽多彩。

综合来看,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是指我国民众依托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承,所创造的集节日庆祝、健康身心、娱乐为一体的一种集体性的生产生活运动,又因为我国地域广、文化资源丰富等特点,其发展也是大不相同,例如北方因干旱、严寒、的特点,摔跤、秧歌、溜冰、滑雪等项目较为常见,而南方因其丰富的水资源、林业资源,龙舟、竹竿舞、漂流赛、丛林跑等项目受到大力发展。而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不同地域、风俗、生活习惯的民俗体育项目,这对于研究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了明确的区分,我们可以进一步将其进行整合,借此对我国不同地域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充分了解不同地域的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对于当地的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2我国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特征

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影响因素众多,例如陈莉在《试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现实作用》中写到:民俗体育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长期以来赖以丰富生活,抒发情感,强身壮体,寄托希望,协调关系的一种特殊文化教育媒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深受各民族人民的喜爱,与各民族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这些适应本地区本民族生活生产的民俗体育项目,都因所在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不同而各具特色[5]。不仅如此,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项目极其丰富,它的丰富不仅体现在不同的区域,即便在同一自然地理区域内,单是一个省份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就足以令我们深挖许久,不同的民族之间更是如此,如傣族的秋千、蒙古族的马术、回族的掼牛、藏族的赛马、彝族的蹲斗、壮族的打扁担等等,这里只是列出各民族具有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项目,若是展开来写的话,我国56个民族几天几夜都写不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影响因素,使其出现了杂的特点。

综上所述,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特征大致上可以用区域性、多样性、庞杂性来概括。

2.1区域性

根据我国的四大自然地理分区,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每个地区因其气候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均有较大差异,因此民俗体育的发展受其影响巨大。在不同地域居住的不同民族,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风民俗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四川凉山彝族的火把节、藏族人民的赛马节、云南壮族的铜鼓节、侗族的花炮节、新疆的古尔邦节等等[6]。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且平原地形较多,秧歌便成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之一;南方地区降雨充沛、气候温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囊括了平原、盆地、高原、丘陵等,地势成东高西低且东西差异较大,因此舞狮、龙舟、竹竿舞等项目流传广泛;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比较干旱,并有大面积的山地、荒漠草原,赶木球、叼羊便成为其中的代表性民俗体育项目;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地形以高原为主,因此马术、赛牦牛等项目得到了高度发展。

2.2多样性

泱泱华夏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由此也催生了多如繁星的民俗体育项目,各种不同的项目相互融合碰撞,使得我国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也愈加灿烂,每个地区、每个省份、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俗体育文化项目。以贵州省为例,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地区,这里世代居住着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彝族等在内的18个少数民族[7]。苗族较为常见的民俗体育项目有射弩、秋千、爬花杆等;布依族较常见的有跳把式、抛绣球等;侗族则是毽球、抢花炮等;水族端坡赛马、顶花竹杠等;彝族赛马、甩石头、撵山等……以点窥面,仅一省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便如此之多,中国有56个民族,9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土,又有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历经数百个朝代,在这不断的历史交替中,使得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它的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繁盛,出现了多样性的特点。

2.3庞杂性

由上述两点可知,我国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具有区域性和多样性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两点,使得其出现了庞杂性的特点,我国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是丰富的,同样也是比较杂乱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节日,在多种因素影响之下,使得其显得杂乱无章,其中有很多慶祝节日的项目,如赛龙舟、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游戏娱乐类,如投壶、荡秋千、滚铁环等;修身养性类,如武术、五禽戏、扭秧歌等;竞技类项目,如蹴鞠、马术、射箭等,值得一提的是,各种分类之间又是互通的,例如竞技类项目当中,也掺杂了娱乐性的特点,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同时包含这个特点的,还有舞龙舞狮等节日庆祝类项目,另外游戏娱乐类中的大部分项目又可归为修身养性类,而在这个特点的影响下,我国民俗体育文化项目庞杂性的特点也是较为突出的。

3我国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分类

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相应的,其分类标准也是各有千秋,根据不同的特点可分为数个不同的类别。参考王雁在《齐文化资源的分类、品种及特征》中提到的:从存在形式的角度,可划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可划分为可再生文化资源和不可再生文化资源;从统计评价的角度,可划分为可度量文化资源和不可度量文化资源;从事物形态的角度,可划分为有形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从时空构成的角度,可划分为历史文化资源和现实文化资源[8]。依据此项参考可大致将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大致分为可再生的物质文化资源、可度量的文化资源、和无形的精神文化资源三类。

3.1我国民俗体育物质文化资源

要发挥体育文化的熏陶、教化和激励作用,体育物质文化资源是关键,它是体育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和基本中介[9]。放在民俗体育文化中亦然,体育物质文化资源的发展是传承和发扬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环节,由于民俗体育文化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和民族特点,因此我们主要从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和服装服饰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体育器材:我国民俗体育所需要的器材,也具有明显的特点,一类是纯天然,取之于自然,例如竹竿舞项目中所运用的竹竿,赛牦牛、马术,等项目中的动物资源,另一类则取决于人类自身,例如武术、广场舞、秧歌等,只需要身体参与的民俗体育文化类项目,还有一种则是经过人类的后天加工形成的器材,例如蹴鞠、沙包、毽子、秋千、射箭等,根据民俗体育项目的不同,所需要的器材也具有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种多样的特点。

场地设施:场地设施方面更是如此,武术、毽球、打陀螺,等项目受场地的限制较小,任何一块广场或开阔地,都可作为项目开展的场所,但一些竞技类项目,如摔跤则需要松软的场地,以保护参与者的安全,马术、射箭等项目,更是需要专门的场地,而且所需空间也更大,龙舟为水上项目,因此对于场地也有较高的要求,如水路的航向、水流的速度、水面开阔程度等。由于我国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其项目种类也较为齐全,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色彩,因此对于场地设施的要求,也大不相同,可以因地制宜的开展一些民俗体育项目。

服装服饰:服装服饰方面更具有民族和地域的特点,如藏族的藏袍、苗族的银衣、蒙古族的蒙古袍、傣族的大袖傣等,这与其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所处的地理区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风格迥异,有的具有着浓厚的历史色彩,如舞龙舞狮所需要的服装,是古人经历了数百年的摸索,最终形成的产物,除了具有一些浓郁的节日庆祝色彩的民俗体育项目,其他的项目对于服装服饰的要求相对来说较为宽松,大部分的服装服饰是为了使得节目效果更好,动作更整齐划一,如果是自己开展,对于服装服饰可以随意,甚至不需要特别的装饰,而根据民俗体育项目的不同,服装服饰也是大不相同的,如武术,一般以宽松的风格为主,而摔跤则以结实为其主要路线,秧歌以及近年来新兴的广场舞,则以色彩丰富、材质舒适,适合长时间的活动为主要风格,同时配有道具如彩扇,彩袖等。

3.2我国民俗体育制度文化资源

体育制度文化是人类通过体育运动改造和完善自身活动方式及其制度的产物,是调控和规范体育运动中人们各种社会关系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总称[10]。而民俗体育文化较一般体育来说也存在着其特殊性,一般都是由民间发起或组织,就目前而言,尚未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管理,因此其表现的也较为松散,地方民族特色比较浓厚。

从项目层面来说我们所熟知的各类民俗体育项目,并没有严格的制度等级,只是分在不同的节日、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域组织进行,除其中竞技类项目对于参与该项目的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外,以修身养性和休闲娱乐为主的民俗体育文化项目,存在着简单易上手,参与广泛的特点。从技术层面来说每种项目所需要的技术有不同之处,但也有相通点,而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人,因为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当地的人文历史和地理特征影响,因此对于同一个地域的民俗体育文化项目技术要求几乎通用,除非是跨区域进行,一般来说对于一些大众群体,只需要掌握简单的技术即可参与其中。当然,对于一些技术要求高的项目除外,而此类项目一般也较少,一般是具有显著的节日特点或者是民族文化,而此类项目一般也是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才能参与。而在规则方面,古语有言,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而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又是经历了悠久的历史积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也较为显著,例如在广东地区龙舟只能由男子进行,而女子则不能参与,只能作为观众欣赏,苗族的踢腿术也是以男子为主体,同时其具有较为完善的规则来规范参赛人员,这对于安全也有了极大的保障,而像武术,蹴鞠,骑射等项目,因为其浓厚的竞技色彩,因此该类项目的规则也是较为完善的,从古时就有相应的衡量标准,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非常完整的评判体系,而深受民间群众喜欢的休闲类项目,也慢慢的有了规则的意识,如近几年兴起的广场舞,也相继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比赛并有专业的评委进行打分评比。

3.3我国民俗体育精神文化资源

弘扬、丰富和发展民俗传统体育,将体育精神和民俗体育文化相融合,能使民俗体育更好地发挥凝聚力、精神激励等作用,并为深入推广全民健身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其独特的作用[11]。2014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12]。民俗的精神内涵是及其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国对于“体育强国”的建设目标愈发重视,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也为此目标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体育强国的建设是多个方面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民俗体育文化的探索,不断推陈出新,从中汲取营养,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体育层面的价值,同时也是民族精神和人的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悠久,历史韵味浓厚,他经久不衰的原因就在于代代传承的精神,而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文化传承精神,老一辈传承者将接力棒交到了年轻人的手上,年轻人再将其传承发扬下去,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国500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才能得以传承下来,而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具有完整传承的文化古国,在这长达5000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文化传承一直没有中断,而这也正是我们建设体育强国所需要的精神。体育一直是以正能量的形式影响着人们,它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而民俗文化,也是我们祖祖辈辈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所带来的产物,它给我们带来了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而民俗体育文化则综合了两点,既有体育的正向影响,又有文化层次的精神传承。

4结语

民俗体育文化的产生,是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体现,它的存在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民俗体育文化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甚至许多人每天都在经历,只是对其没有深入了解,而无法对其进行准确概括,因此本文存在的意义主要是为了让人们更加了解我国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同时通过分类的方式让人们的了解更加深入,也能更好的服務人们的生活,丰富精神世界。通过本研究了解我国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分类,对于后续研究的开展也能起到促进的作用,中国人民刻在骨子里的传承精神就是来源于文化的自信,通过深挖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唤醒国民的传承意识和发扬精神也是本研究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1-10-25)[2022-06-09]. https://www.sport.gov.cn/zfs/n4977/c23655706/content.html.

[2]涂传飞,陈志丹,严伟.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8):24-31,51.

[3]段丽梅,王建洲.“身体叙事”视角下民俗体育花棍舞(打莲湘)的生命存在感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3):50-55.

[4]郝董景.彝族文化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云南师范大学,2020.

[5]陈莉.试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现实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3):5-7.

[6]张军平.地域文化视阈下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发展方略与路径选择[J].搏击(武术科学),2012,9(12):92-95.

[7]孙津.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特征与传承变迁[J].艺术研究,2020(6):88-90.

[8]王雁.齐文化资源的品种、分类及特征[J].管子学刊,2012(2):65-69.

[9]王道杰.体育物化文化研究引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6):13-19,28.

[10]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162.

[11]张文涛,卢春根,崔皓.论体育精神与民俗体育文化的融合[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0(06):41-43.

[12]赵珊.民俗体育文化回归人类“精神家园”的系统解构[C]//.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2015:1079-1080.

基金项目:

2020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基金项目“中国体育文化资源的活化路径与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TY03)。

作者简介:

金超(2000-),男,山东青岛人,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文化;

通讯作者简介:

周梦雨(1998-),女,河南洛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民俗体育文化资源
民俗体育视角下于都客家灯彩调查与研究
两汉文化资源在徐州市区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资源网络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意义结构”的重构是发展民俗体育的根本出路
开封体育旅游开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