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路径

2022-07-17王晓波

速读·下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高校辅导员

王晓波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推向新局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家独唱,更应该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合唱。本文从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角度出发,梳理了目前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

教育部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强调,高校要充分发挥每一门课的育人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各类课程要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作为高校育人的主要群体,肩负着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更是推进“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动力。

一、目前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1.协同育人意识淡薄

目前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存在着工作侧重点不同,缺乏协同育人意识。高校专业课教师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储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他们的侧重点是通过第一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范围。与之相对的是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第一课堂的管理和引导,这样一方面不利于良好的学风和班风的形成;另一方面,对日常的管理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没有形成课上课下一体的教育和管理体系。

2.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

高校再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缺乏有效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各自为战,不能针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和管理。一方面,是各高校或者各二级学院没有建立有效的机制体制,没有可供双方进行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是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责任不明确,存在互相推诿的心理 ,没有明确课程思政是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体系。

3.部分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挖掘不够深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我国的学科分类种类繁多,不仅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还包括理学、工学、农学等。在探索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过程中,怎么挖掘、何时挖掘、挖掘多少是阻碍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问题。一方面部分专业课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对融入课程思政有着较大的自由度,怎么讲、如何讲、讲多少取决于每一名专业课教师本身。另一方面,部分专业课教师有着强烈的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由于本身知識结构的限制,对于思政元素的运用也存在着欠缺和偏差。

二、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路径

1.提升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意识

首先要解决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观念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他们的工作任务都是育人,只是实施育人的途径和方式不同,各有侧重,两者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发挥1+1大于2的功效,才能不断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持续向前发展,才能确保高校育人工作高效、稳步向前推进。其次,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政修养,感受思政元素的魅力,用思政元素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塑造人、凝聚人,让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思政的大环境下,自觉提升协同育人意识。

2.健全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

第一,健全协同育人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各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构,成立专门负责协同育人的相关部门,加强对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指导与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协调和处理好分工与合作的关系,齐抓共管,规避互相推诿和职责不清的现象。第二,健全制度保障,完善激励机制,将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情况和工作业绩纳入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等,激励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努力形成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良好氛围。第三,定期聘请专家或者有经验的教师对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工作情况进行指导、交流,及时纠偏,确保协同育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确保协同育人工作硕果累累。第四,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加强课程建设制度层面的规范,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应该协同联动,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专业的特点、时代的发展要求等,重新设计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制定新的评价标准,科学分配教育资源。

3.搭建实践平台,拓展在实践中的协同育人

通过技能大赛、创业大赛、志愿活动等实践活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益结合起来,不断增进两支队伍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多角度、多种形式、全方位加强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的途径。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激发二者的灵感,使二者以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与形式,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确保“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4.多角度、多形式、多范围的挖掘思政元素,丰富教育内容

各专业课教师要在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讲授过程中,打破原有观念的束缚,深度挖掘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最佳结合点,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从多种角度、通过多种形式等充分将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及与实际结合的热点问题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辅导员也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协助专业课教师挖掘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可利用的思政元素,便于育人效果的实现。

高校是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摇篮,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是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各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的实践,积极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体制,使高校“课程思政”的发展建设从理论走向实践,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产生跨越式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石丽艳.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

[2]曾春妹.课程思政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G].文教资料,2019(04).

[3]刘奕琳.推进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2):81-83.

[4]赵鹤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01):108-110

[5]马云天,石罗晶.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基于“课程思政”视角[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05):89—91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高校辅导员
简述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和工作要点
工科院校专业课教师实践培训探讨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下专业课教师的机遇与挑战探讨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