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教融合路径探析

2022-07-16余蛟龙何梦颖

民族文汇 2022年46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产教融合创新能力

余蛟龙 何梦颖

摘 要:随着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国家出台系列文件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高校应明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突出应用导向,强化产教融合力度,准备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落实立德树人职责,抓好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产教融合最初是为了解决职业教育的发展而提出的政策,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先后颁布系列文件解决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对教育发展与产教融合的问题进行规划,如在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在2019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在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产教融合从职业教育的发展政策转变成了国家教育强国的发展战略。

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重要批示,指出要重视研究生教育,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高层次人才培养使命,在产教融合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发展历程

1990年我国设立第一个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到2020年我国共有47种专业学位类别,其中硕士专业学位40种,占比高达85%。从招生规模来看,在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扩大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数量;提高专业学位人才在高层次人才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规模[]。在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指出支持学位授予单位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到2025年,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在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比2021年增长80万,增幅为21%。其中,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普遍超过学术硕士,超过研究生招生总量一半[]。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专业学位类别数量、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实现了双重增长,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和各行各业骨干力量的主要来源。

(二)当前面临主要问题

1.高校研究生培养特色不够明显。

在2013,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但当前一些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仍以课程教学为主,在有限的学习年限内学生未能很好的进行实践、实习中,锻炼实践能力。另外,一些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已经突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强调毕业论文(设计)的应用导向,并将调研报告、产品开发、案例分析、艺术作品等纳入毕业论文(设计)的概念之中,但是在院系层面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实际的考核评价仍多惯性沿用旧有成熟的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评价办法[]。

2.双导师队伍交流融合不够深入。

现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主要由原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术型导师转换而来,这些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学术功力,但却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在把握行业特点、市场趋势方面存在短板,不能很好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另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按国家要求执行双导师指导制度,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部分高校并未严格落实双导师制度,校外行业导师只是“挂名”,并未实质的参与到学生的培养环节,指导力度较小。同时,高校对校外行业导师的聘任、管理考核等制度尚不健全,对校外行业导师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3.社会需求匹配程度不够。

虽然我国已设立了硕士专业学位40种,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行业与职业不断涌现,缺少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学位和教育培养,专业学位的设置稍显滞后。另外,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资格认证是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目前很多的专业并未有效衔接职业资格认证,有相当一部分专業学位研究生在毕业以后进入了非对口行业领域,这与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初衷是相悖的。

三、对策及建议

1.明确培养目标,准备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

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主要区别是专业学位具有职业性的属性,产教融合的特征。专业学位培养研究生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以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有特定要求与标准,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高校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到培养学习、毕业就业等环节,都应以培养目标为准绳,将应用性理念贯穿始终,构建完善的制度环境和软硬件保障,不断推进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

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进一步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转变课程教学模式,从理论定向转变为实践定向[];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联合打造一批集创新研发、项目孵化、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增强研究生实践操作能力、应用创新能力。

2.落实立德树人,抓好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是高校的职责,也是研究生导师的职责。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责任人,对研究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学业学习负有引导与培养的作用,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导师应从自身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开始,师正为范,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双导师队伍建设,完善相关管理及激励制度,优化师资队伍专业结构,提升导师队伍水平,打造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选派优秀研究生导师深度参与企业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设立产业教授流动岗位,吸引企业高端人才以及有较强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在高校兼职,为研究生授课,进行实践指导等,提升行业對研究生教育的参与度。完善考核制度,突出对研究生授课教师队伍实践教学、实践指导能力的考查。

3.深化改革,强化产教融合力度。

学科建设是龙头,高校应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工作,瞄准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促进学科融合发展,打造学科群,开展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推进课程设置与专业技术能力考核有效衔接,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资格认证,突显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性特征。

完善专业学位评价制度,将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成效纳入评价的范畴,突出应用导向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质量要求,体现产教融合的本质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将专业学位教师教学案例编写、行业企业服务等合作研究成果纳入高校评价考核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产教融合多方利益相关者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多淑杰.我国产教融合研究的演化路径与展望[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21(8):94-95.

[2]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02-1-9)[2022-03-1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0201/t20020109_162658.html

[3]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EB/OL].(2002-1-9)[2022-03-1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009/t20200930_492590.html

[4]中国教育在线: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EB/OL].(2021-12-25)[2022-03-17].https://www.eol.cn/e_ky/zt/report/2022/acticle.html#abstract

[5]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EB/OL].(2013-11-13)[2022-03-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1311/t20131113_159870.html.

[6]冯路,张子瑞.刘语潇 试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北京教育,2021(8):17-18.

[7]黄宝印,唐继卫,郝彤亮.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7(2):21-22.

[8]王洪才.关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验报告[J].复旦教育论坛,2010(4):47-52.

[9]徐德龙,冯政清,李洪胜,等.搞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探索多元化创新性精英人才培养新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4):15-18.

[10]汪全报,卜春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产教融合——基于目标导向的特色化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3):26-27

作者简介:余蛟龙(1987-),女,彝族,四川雅安人,法学硕士,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何梦颖(1989-),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公共管理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产教融合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