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路径研究

2022-07-16霍桢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培养路径

摘要:本研究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主体,探讨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关键途径。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迫切性及必要性,针对当大学生安全知识匮乏、安全意识相对淡薄的问题,提出学生主导型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培养路径;学生主导;安全文化建设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履有发生,凸显了一系列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其中安全观念薄弱的问题尤为突出。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均倾向于事后补救,而非事前预防,侥幸心理的存在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悲剧。而学生是高校科研活动的主体,如何推进学生在各类实验环节的精准培训,真正提高其安全意识、安全应对手段,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主导型安全教育的内涵

(一)学生主导型安全教育的含义

学生主导型安全教育指学生作为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发起者,自主开展项目风险与应急预案的分析设计,方案由导师、二级单位分别审核,通过后学生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二)学生主导型安全教育的特征

1.針对性强

传统安全教育以宣传栏、报刊、讲座等形式居多,且多为由校级或院级发起的安全通识教育,面向的群体模糊,对特定实验室的针对性较弱。学生主导型的安全教育则由特定实验室甚至特定实验出发,其实用性、针对性更强。

2.学生参与度高

学生主导的安全教育中,学生成为实验室安全防范的发起者,这就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各个实验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思考-反馈-再思考”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隐患认知更加清晰,提高了其责任自觉。

二、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意识淡薄

高校实验室使用周期长,专有设备、专有药剂种类多数量大,同时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强,导致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实施难度大,教育成果无法保证。同时,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安全工作均由学校保卫部门承担,高校师生参与安全教育的热情普遍较低,安全体制的建设基本由事故推动。在这种情况下,依靠传统教育方式开展的安全教育很难得到理想的实施效果,学生对安全宣传的关注度极低,导致高校安全教育开展较为困难。

(二)安全教育体系零散

由于高校重科研、轻安全的倾向,安全教育始终处于边缘地位,针对不同危险源类别的实验室制定的针对性方案质量层次不齐,零散的专业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无法有效地聚合为一个具有长效性的专业体系。长期以来,高校安全文化的建设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实验室操作人员对必需的安全教育认知不足,且由于多数实验室未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现有的实验室安全培训时间间隔长、针对性差,针对必要的安全项目缺乏培训考核制度,没有形成安全教育长效机制。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体系的缺失导致规章制度无法落地,安全教育成效无法保障。对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部分高校没有成立实验室安全领导机构,缺乏系统的实验室安全监督考核机制;或成立了安全委员会、安全领导小组,但未开展校级活动。对于出现问题的实验室,缺乏合理的奖惩制度保障实验室安全整改到位。

(四)安全教育投入不足

现今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偏低,其一表现为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人员的培养不足:实验室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缺少有效手段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另外多数高校的安全投入偏低,许多高校没有专项实验室安全管理经费预算,为了节省这方面的开支,安全教育的质量自然无法保障。

三、学生主导型安全教育在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中的应用

(一)完善安全文化内涵

1.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而学生既是安全文化的主体,也是安全教育的对象。安全教育的本质是尊重生命价值,只有将尊重生命,爱护学生等观点内化到师生的思想观念里,才能在安全教育中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安全文化教育理念中,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位置。学生主导型安全教育则把实验室的学生放在了主动发展的位置上,成为安全教育的发起者,鼓励学生从项目的通盘高度去考虑每个环节中安全隐患的存在。这需要学生主动去观摩以往的实验记录,思考每一个防护动作背后的动机,在这个过程中以安全为首要角度去考虑问题。这一做法不仅能克服传统安全教育针对性弱的缺点,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让安全观念始终围绕实验过程。

(二)健全安全教育理论体系

1、通识安全教育全覆盖

饮食、交通等通识安全制度要从学校的角度做到无差别全覆盖,每一个生活、学习在校园内的人员都有责任、有义务了解基本的通识安全,并将其活化在生活、工作中,做到对他人、对自己负责。由校级安保部门进行编制审核,通过演练、安全讲座、宣传月等活动,多样性地传达给师生,确保所有人都有效掌握基本安全知识。

2、学科安全条线铺开

学院针对本学科的特色对大类安全知识进行宣贯(化学安全、生物安全、机电安全、辐射安全等等),由本学科的专业实验人员进行编制并及时更新。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入此类课程的编排,确保进入学院实验范围的所有师生都熟知本学科内的危险源种类及其防范方法。

3、实验室安全点对点

具体实验室的准入制度要执行到位,常规的准入培训对于首次进入的人员必须通过。另外,学生主导型的安全教育在实验室层面开展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且其针对性强、提倡学生主导的特征可以极大提高本层级安全教育的成效。

(三)夯实安全教育执行体系

从学校的角度,要在资金预算中预留安全教育的投入,从人才发展的角度为安全教育工作人员提供职业发展空间。各二级单位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安全政策,贯彻执行校级安全决议,同时利用学科特色进行多样性的宣传引导,实验室层级则保证本实验室内部的安全教育到位。如此形成完备的安全教育执行体系,确保层层递进,逐级精准管理。

(四)完善安全监督制度

形成“校-院-系-实验室负责人”的多层级实验室安全网络,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上一层级对下一层级负有监督责任,形成周期性的实验室安全检查规则。另外,建立问责追责机制,纪检监察机关、人事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按照各部门权限和职责分别提出问责追责建议。对于安全责任事故,需要倒追安全教育培训责任,对于检查中出现违反安全规定的实验室,需暂停实验直至安全隐患整改到位,确保专业实验室罗列准入清单,完成所有安全培训并取得准入许可后方可进入实验室。

四、总结

海恩法则强调: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只有真正培养高校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倡导主动规避隐患、消灭侥幸心理,才能真正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简介:霍桢,1994年6月,女,汉族,湖北省随州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与管理,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安全文化建设培养路径
浅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及安全文化建设结合实施模式分析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生产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措施浅论
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及途径探析
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效能关系研究
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效能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