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办院校开展双创教育有效性研究
2022-07-16余银宝
余银宝
摘要:文章以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为研究对象,从职能服务部门视角出发,就地方民办院校双创教育问题进行积极思考,认为双创教育工作主要受区域及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实训实践条件等因素影响,推进缓慢。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借力特色优势专业、与时俱进更新双创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形成学校双创工作以“校内师资+行业专家+创业校友”为基础、资源整合效果明显、实践平台建设好的工作局面,形成双创工作新局面,为其他院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方民办院校;双创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双创教育是指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为目的综合素质教育。在新时代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双创教育被賦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重任。具体到地方民办院校,双创教育更要结合学校自身优势,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努力提高双创教育质量,做好人力资源的有效输出。现阶段地方民办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管理者往往重视程度不一,缺少系统思考成为常态,对于双创工作如何融入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莫衷一是,加上双创教育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较为松散,远远滞后于甚至不能匹配学校发展需求,较大程度制约了地方民办院校双创教育的发展。
一、地方民办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的总体数量日益增多,与社会岗位有限、饱和(尤其是地处滇西北的丽江)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同时,部分大学生对高质量、高薪就业有比较高的心理预期,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又难以匹配对应的工作,在择业与就业过程中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院校大学生就业的整体形势。针对这一情况,地方民办院校积极响应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了双创教育,独立设置双创教研室,开设双创教育课程,做出了积极努力,双创教育的现实意义更加彰显。
第一,开展双创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增加社会阅历,提升综合素质,强化专业知识储备,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减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承受的就业压力,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目标更加明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所学专业与就业工作性质的匹配度。第二,开展双创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努力尝试的精神,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在实践过程中挖掘自身潜能,并且不断检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是否适应当前就业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第三,开展双创教育可以促进当地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应届大学生积极投身地方中小微企业就业,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益的补充,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解决就业岗位不足的问题,不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生命力,而且为自身全方面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二、地方民办院校双创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双创意识
地方民办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重专业、轻双创,双创教育形式化,各版本人才培养方案均强调以专业课程教学为中心,并没有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或者双创教育占总学分比例有限(双创教育仅由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2门公共必修课程构成,每门课程17学时1学分),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发展及与专业的有效融合。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到双创教学工作上,存在教学方法单一、以传授经典理论与知识为主、不注重实践训练的情况。在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2门公共必修双创课程中,仅有2学时用来实践训练,其余32学时都是理论教学,加之未能充分释放国家双创政策的红利——大学生可休学创业或者提前完成学业去创业——限制了大学生的双创能力培养。
(二)对双创教育的认知不统一
地方民办院校双创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积累的经验不足,还处于探索建设阶段。地方院校的内部管理者对于双创教育的认识还不统一,对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对双创教育的理解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一,将双创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认为双创教育的开展只是为了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特别是近两年,受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就业形势更加艰难,双创教育更是前所未有的举步维艰,重创业教育而轻双创教育的现象越发凸显。第二,对双创教育本质的理解不透彻、不完整,没有认清双创教育是思想教育、创新教育、专业教育的融合。双创教育本质是素质教育,但是被较为简单地理解为就业与求职。第三,认为双创教育就是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双创大赛,学校过分追求竞赛的胜率,使双创教育过于比赛化、形式化。特别是地方民办院校较为注重此类大赛,主要目的是想在此过程中提升院校知名度。
(三)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管理松散
师资是实施教育的必要前提,双创教育更是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作为支撑。然而,当前地方民办院校的双创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第一,地方民办院校多缺乏专门的双创人才,缺少接受过系统教育和专门培训的双创教育讲师。从学校承担双创课程教师所属人员类别来看,地方民办院校大多以学校的行政人员和专职辅导员为双创指导课程的导师,这些双创课程导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存在差异,且平时还承担其他烦琐工作,投入双创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也有限,因而师资专业性及教学有效性有待商榷。第二,学校双创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依托教务处、团委、众创空间等部门、机构,指导学生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实战大赛、青年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管理松散,单打独斗,不善于总结参赛经验,周而复始也未有效整合学校资源,未形成合力、战斗力。
(四)双创教育实训实践体系不完善
实践实训体系是检验双创教育是否落实的重要指标之一。双创教育要落实落细,也需要有高度完善的实训实践体系支撑。限于学校所处区域、重视程度、建设时间等诸多因素,地方民办院校双创教育的实训实践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目标模块方面。实训实践体系建设没有达到培养大学生的双创意识、兴趣和能力的目标,为完成体系建设而完成体系建设,实训实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现有体系缺乏双创能力的有效考核措施,亟需构建可量化且具有可行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的设计各级评价指标以及主要的观测点,从而提高实训实践体系的效度。
第二,教材模块方面。双创教育教材选用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大同小异,授课形式参差不齐,并且理论性太强,未将专业理论与实训实践充分结合,与地方院校实际脱节,缺乏针对性、特色不突出。另外,授课教师缺乏创业就业经验,授课时往往照本宣科,不够形象生动,很难激发学生的聽课热情,对学生就业的启发性更无从谈起。
第三,实践模块方面。双创实训实践基地数量不少,但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没有建立密切的、广泛的、多层次的合作。另外,双创实训实践基地本身出于经济因素考虑,重形式、轻建设,自然双创实训实践作用小,未达到充分锻炼大学生双创能力的设计初衷,导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偏低。
第四,项目模块方面。地方民办院校单纯地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项目作为孵化项目,实际开展双创项目时往往思维固化,开展的双创项目往往是“新瓶装旧酒”,导致双创项目整体的质量偏低、数量偏少、项目落地少。
三、地方民办院校开展双创教育有效性思考
(一)完善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地方民办院校双创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要从理论性课程的开设与规划方面进一步创新,另一方面要从实践性课程水平的提升方面进一步完善。
1.双创理论性课程
首先,学校双创教育主要负责单位应主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了解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找准专业发展定位,开展针对性调查研究,精准对标修正偏差,并不断开拓理论课程创新点,适时调整双创教育理论课程总体占比。同时,做好课程建设长远规划,挖掘符合专业教学实际的双创资源,积极做好自编教材工作,为大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更加专业的指导,促进其双创能力的提升。
其次,学校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化资源的挖掘力度,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整合优秀双创资源,搭建学校信息化教育平台,利用慕课、微课等现代化教育模式,拓宽大学生接收双创知识的渠道。同时,加强对双创课程导师的培训,不断提升双创课程导师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指导学生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再次,双创教育的指导单位及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理论性课程的情况,建立学习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理论性课程学习的满意度,根据学生的反馈适当调整理论性课程的讲授方式和及授课进度,进一步优化理论性课程的设置,切实提高双创理论性课程的有效性。
2.双创实践性课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双创实践性课程是双创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有效检验双创理论性课程的试金石。地方民办院校要充分发挥办学灵活的优势,努力提高双创教育实践课程的水平,可以通过整合校外各级各类孵化园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使其为学校双创教育提供助力。同时,学校要拓宽实践基地内涵外延,如科技园、双创园,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实践路径,促进其个性发展。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实践基地开展双创活动,并组织邀请相关专家现场指导学生双创实践,促成大学生双创从“参加比赛”到“落地创业”的转变。
(二)借力学校特色优势专业,确立双创教育新理念
双创教育既要打造“风景”,也要培养“盆景”。地方民办院校开展双创教育,可以实践为基点,依托学校特色优势专业,以点带面,先行先试,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稳步推进,建成“以优带劣”的工作格局,既促进各专业的稳步发展,又逐步突破各个专业开展双创教育的难点,助力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同时,院校要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深度合作关系,促使双创教育落到实处,使学生素质能较好满足未来岗位需求,并实现自身个性化发展的目标,进一步打造学校双创教育特色。
(三)打造结构合理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是做好双创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学校应将双创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整体建设范畴,实行无差别的薪资待遇,适当倾斜部分培训资源,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等途径增强双创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程度高的双创师资队伍,使双创教育能够有稳定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第一,为现有师资提供系统的双创教育思维和能力的培训,进而提升双创教师的指导水平。也可以组织双创教师到行业挂职体验创业,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第二,选聘各企事业单位资深专家担任双创课指导教师,让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走进校园,为在校大学生传经送宝。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重回母校开展创业就业讲座,吸纳创业校友作为学校就业创业导师。
这样既能充实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又能充分发挥其行业企业优势,为双创教育提供难得的资源,帮助指导双创实践,提高双创教学质量,打造“校内师资+行业专家+创业校友”的机构合理的双创师资队伍。
(四)加强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创建,建设双创实践平台及孵化园
1.加强专业实训实验室建设
专业实训实验室是大学生双创实训实践的主要基地。围绕双创教育,加大专业实训实验室建设力度,配备齐全的软件设备和硬件设施,同时满足专业课程实训、双创训练的需要,为学生校内双创实训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
2.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搭建产学研平台
以建设市级、省级、国家级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目标,加强校外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将实训实践基地建成实训实践教学、就业、双创三位一体的合作交流平台,开拓双创人才培养新途径。搭建产学研平台,做好协同育人,建立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在校校、校企合作中强化双创能力培养,为大学生双创教育提供支撑。
3.加强大学生双创孵化园建设
积极利用学校、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有效资源,加强大学生双创孵化园建设,满足学生自主创业、双创实践训练的需要。在大学生双创孵化园可设立“双创基地”“项目实战”“创投服务”三个功能区域,打造专业的一体化平台,学校在场地、通信、网络等硬件设施上为双创者提供必要扶持。双创教育主要负责单位做好服务工作,在政策介绍、资金申请、技术鉴定、策划咨询、项目指导、人才培训等方面为双创者提供支持;引入企业、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机构与优质双创项目对接;推送优质的双创项目进入基地,为双创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撑和补充。
四、结语
地方民办院校的双创教育工作要结合所处区域的特点,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学校内涵发展要求,高度重视双创教育,逐步統一对双创教育的认识,健全完善双创工作体系,顺势借力整合资源,将双创教育融入学校整体教育各过程、各环节,通过有效的双创教育真正实现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升,推进地方民办院校双创教育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丁,范国权.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关系[J].魅力中国,2018(22):212.
[2]潘鹤立,陈清西,郑超明,等.新农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探析:基于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J].福建农业科技,2020(9):65-69.
[3]舒向阳.基于双创教育提升民办湖南信息学院本科就业质量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18:23.
[4]蔡小簪.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12.
[5]张一青.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