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角下红色文化传播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2022-07-16郑晓花
摘要:本课题以邯郸市红色文化教育实践路径为研究对象,借助融媒体理念,将分散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中的传播渠道、内容资源、产品形态、技术手段等融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打破一直以来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红色主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学习强国、慕课等APP,更生动、鲜活地实现红色元素与思政教育的课程融合,彰显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提升我市红色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挖掘我市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时代价值,发挥我市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融媒体;红色文化;教育实践;课程思政
一、融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谱系的时代内涵
(一)邯郸红色文化谱系内涵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特殊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经过长期革命建设而形成的中国特色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政治符号,凝聚了先进的思想理念,彰显了先进的时代精神,有效传播红色文化能够发挥意识形态引领作用。邯郸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在抗战中创建于邯郸的《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影响深远,催生出了如火如荼的边区大众文化。现代最早的纪念性建筑--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涉县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及"将军岭"名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邯郸是冀南晋冀鲁豫边区的中心。刘伯承、邓小平及其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出边区人民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刘、邓首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在这里指挥大小战役3100多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形成了光彪史册的革命军事文化。解放战争时期,邯郸也成为国民党及其国民政府与我党、边区政府争夺的焦点地区。刘邓大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发动邯郸战役,是役持续10天,导致国民政府军队伤亡、被俘、起义等共达三万多人,并缴获大批枪支弹药,极大的壮大了我党和边区政府的革命力量。邯郸成为了我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城市红色政权。这些鲜活的革命事迹和厚重的革命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必将发挥重要的教育意义。本课题意在挖掘邯郸市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通过新媒体方式,丰富红色文化教育路径,创新教育实践形式,不断提升我市红色文化影响力、吸引力、渗透力,增强大家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使他们自觉维护、大力传播、主动传承红色文化。
(二)融媒体理念
融媒体是一种新兴技术,它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以发展为前提,充分利用多种媒体优势,从而实现内容整合、资源共通、宣传融合。在融媒体视阈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精神,通过多种技术的支持,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对于高校学生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道德价值和文化价值融媒体时代下,信息将被技术重新赋能并获得全新的流通链条。在大数据推动之下,红色文化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分发,极大提升了红色文化产业传播生态的整合与升级路径。此外,技术带来的变革除了传播矩阵之外,还实现了红色文化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加强了受众的沉浸式体验。当前,融媒体环境正处在迭代升级阶段,大数据、AI、AR、VR、MR等高新技术正在赋能新媒体实现向智慧媒体的转型,红色文化也正在利用这些技术完成自身的内容优化,拓宽产品的全新体验,為受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三)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陷入“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去探求价值实现问题,而是更好的实现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关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资政育人、价值引领等作用。融媒体时代中,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要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方式。因此,主流媒体采用融媒体技术可以把众多信息巧妙地融为一体,立体式的投放,如把图片、声音等融为一体,而不再依靠单一方式刺激受众的某一个感觉器官使其接受信息,并在虚拟环境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的情况下,让受众在不自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传播红色文化的正能量,发挥红色文化的积极作用。
二、融媒体时代下红色文化传播教育实践路径
(一)实现新老传播媒体优势整合
本文借助“融媒体”理念,对传统媒体、新媒体载体的优势整合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形成全新的教育运作模式,充分利用邯郸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作为主阵地,进行显性思政教育;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育云平台,组建网络课堂,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库,强化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衔接,进行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最终实现新老媒体、线上线下、显性隐形相结合的教育路径,打造适合邯郸市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新模式。
(二)创新红色文化课堂教学方式
借助“渗透理论”,本课题形成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为主阵地,进行红色文化的讲解和灌输,营造浓厚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红色文化进课堂的活动,推进邯郸市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利用邯郸市的区域优势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自觉为国家建设不懈奋斗。目前课程思政教学已经延伸至全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红色文化元素的挖掘,利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提高红色文化教学实效性。结合当前邯郸市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精神内涵和分布特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一是融入视觉化。“一图胜百言”,图像和文字相结合又会大大强化信息的传播效果,通过开展“观看红色影片,弘扬红色文化”等活动方式,进行直播带学,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抗战时期,邯郸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而创造的一种历史文化传承下去,记录邯郸人民不畏强权、英勇抗战的光辉历史,彰显着邯郸民众主动作为和奋勇当先的时代精神传承下去。二是增强仪式感。将“诵读红色诗词,画绘红色记忆,歌颂红色精神”等活动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性,赞颂了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
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和那个特定时代的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坚强的精神。让革命事件更加形象生动,大大增强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故事化重塑。我们在课堂设置“讲述红色故事”教学环节,将口语化、简单易懂而富有感染力的红色故事,通过讲述,形成一种“社会性胶水”,将学生正在构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黏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伟大的党、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红色文化教育融入课程思政
在融媒体时代,教学要重视利用融媒体技术。融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线传播形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而红色文化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要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中,高校应利用融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觉吸收红色文化的养分。高校可以合理利用融媒体技术,构建适合红色文化和课程思政学习的融媒体平台。通过融媒体技术,打造符合高校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的风格,为学生构建健康、积极、向上的红色文化环境。通过建立融媒体学习平台,能让教师获取更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将与自己所教内容相匹配的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育,优化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教学化繁为简,利用视频等材料使之生动实效,让高校学生更加快速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借助融媒体学习平台,能够让学生将红色文化内化成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借助“红色文化+融媒体”手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时效性。探索适合邯郸市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新路径。基于融媒体技术应用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实现优势互补、媒体整合发展,敢于创新,尝试媒体传播模式的改革。
三、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和时代功能
本课题以邯郸市红色文化教育实践路径为研究对象,借助融媒体理念,将分散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中的传播渠道、内容资源、产品形态、技术手段等融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打破一直以来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红色主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学习强国、慕课等APP,更生动、鲜活地实现红色元素与思政教育的课程融合,彰显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提升邯郸市红色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挖掘我市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时代价值,发挥我市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
(一)促进红色文化互动式传播
教育方式本质上是动态演化的,因此,随着时代的更迭,教育方式也要与时俱进,融媒体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在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把知识对象化,实现参与式、体验式的智能互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亲自领悟曾经的战争岁月和烽火英雄,可以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通过智媒体,教育方式可以由单向演化传化为双向互动,学生能够置身于智媒体所营造的互动式、可视化的学习空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多维度、全方位地感受红色文化。可见,通过教育方式的革新,进一步深化理解红色文化背后的现实意义,实现情感上、思想上的共鸣共振。
(二)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融媒体背景下,整合新老媒体的传播媒介,共同服务我市红色文化教育宣传。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加强邯郸市红色文化的教育工作,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弊端,充分利用红色主题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学习强国APP 介绍邯郸市红色文化,丰富教育路径。目前,高校借助融媒体渠道加强信息整合,改进传统线下教育模式,助力线上线下教育模式共同发展。构建一支技术本领过硬、政治能力较强的教育队伍,完善网络教育阵地,提高教师队伍思政教育水平,确保学生在红色文化教育教学中不断吸取新鲜养分,引导其在网络学习中及时辨别不良思想,以此确保受教育者能独立面对多元化网络思想力,提升辨别意识和辨别能力。
(三)拓展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
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需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引导,既要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在价值引导时借助先进技术助力价值导向功能拓展。例如,学校可借助融媒体资源构建相应的舆论监督氛围,避免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产生影响。融媒体平台优化时,也应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于一身,以此武装大学生头脑。学校可借助实时热点问题剖析,向学生反馈先进的政治理念和政治理论内容,抛弃传统的说服式教育,利用情感熏陶提升思政教育的说服力。网络教育与融媒体之间相辅相成,融媒体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机融合,而网络思政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应积极与线下思政教育相联合,才能在价值观引导时确保学生探索更多的未知空间,并以此提升自我约束力。融媒体时代基于受教育者发展需要,优化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强化其思想引导功能、政治引导功能与价值引导功能,能真正助推思政教育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也能在思政教育中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教育模式,确保学生个性化成长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有效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转型的多元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挑战、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新要求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融媒体”角度,丰富教育路径,提高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水平,推广我市红色文化,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天然载体,红色文化的高效传播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融媒体时代下,信息化大爆炸带来的是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在在这样的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播发扬能够塑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受众的价值导向,引导受众群体接受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通过红色文化教育的传播力量,将会引导正确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的形成,并坚持以高标准的社会主导下的政治标准提高自我要求、行动标准,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五)红色文化产生经济价值
红色文化的传播能够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扩大红色文化产业链的再生产,从而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升级,创新市场经济发展。尤其在融媒体视阈之下,红色文化通过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的创服务提升市场价值,在虚拟与实际的双向结合当中,不仅传播着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还将通过红色旅游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市场经济。红色文化所形成的经济道德也将持续、深入地影响我国文化市场的经济发展,最终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文化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李征.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江潭瑜,许海波等.高校大德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5]王冀生.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文化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6]赵正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机制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7]李世平.“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9.
[8]刘承功.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06).
[9]趙鹤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01).
(本文系邯郸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项目:“融媒体”视域下邯郸市红色文化教育实践路径研究成果,编号:2021015)。
作者简介:郑晓花,1987年3月出生,女,汉族,河北邯郸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行政管理专业方向,现就职于邯郸开放大学,讲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