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琥珀在清宫像生盆景中的应用特点

2022-07-15刘思桐

中国宝玉石 2022年3期
关键词:蜜蜡佛手清宫

刘思桐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北京 100006

前言

琥珀,是古代的树脂长久埋在地层中,经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混合物。在文献中有“虎魄”“江珠”“兽魄”等名称,这与古人对其形成的各种猜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间有着如“烧蜂巢所作”“桃渖入地所化”“兔丝,琥珀苗也”等说,亦有学者通过观察琥珀的自然特征做出的理性推测,《太平御览》引《广雅》曰:“琥珀珠也生地中……深者八九尺,大如斛,削去皮成虎珀如斗,初时如桃胶,凝坚乃成”。至少在公元三四世纪,人们就已认识到琥珀乃松脂入地所化而成:“松脂入地千年化为茯苓,茯苓千年化为琥珀”。

在我国,琥珀作为装饰材料至少可以追溯到三星堆时期(距今五千年至三千年前)。经过漫长的时代发展,其使用范围愈加广泛。在清代,宫廷艺术对琥珀的应用达到了极致。现存清宫传世文物中,可见其应用于首饰、陈设、文房、器皿等诸多门类。其中,一种使用贵金属与各种稀有宝石为材料模拟自然物的清宫陈设—像生盆景,所用的琥珀数量繁多且制作类型广泛。本文以故宫博物院旧藏文物为依据,结合清宫档案等材料,梳理琥珀在像生盆景中的制作与使用特点,以及清宫琥珀的品种、来源等问题。

1 清宫琥珀品种

根据记载,以往各个朝代对琥珀一般依据颜色、透明度、内含物等特征进行分类,并无统一的标准。至晚在明末清初,人们对于琥珀品种的产地特征及分类已有了清晰的认知。如方以智《物理小识》曾记:“红如血者琥珀,出云南者上。金珀、蜜蜡、水珀则闽广舶来,久亦油坏”。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琥珀来自云南者多血珀,来自洋船者多金珀。蜜蜡水珀,广人雕琢为器物特工,余则以作丸药之用”。《康熙字典》中“珀”有蜡珀、明珀、水珀、石珀、花珀、金珀、瑿珀:“色黄明莹名蜡珀,色似松香红而且黄名明珀,无红色如浅黄多皱文名水珀,如石重色黄者名石珀,文一路赤一路黄者名花珀,淡者名金珀,黑者名瑿珀”。清人虞德升在《谐声品字笺》中也写到琥珀有蜜蜡、血珀、金珀之分。对于这些品种的优劣,古人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明人谢肇淛在《五杂组》云:“琥珀,血珀为上,金珀次之,蜡珀最下”。清代谷应泰《博物要览》则形容:“琥珀之色以红如鸡血者佳,内无损绺及不净沾土者为胜;如红黑海蜇色及有泥土木屑粘结并有莹绺者为劣”。

在清宫档案中,出现与琥珀相关的词汇有蜜蜡、蜡珀、琥珀、金珀、龙油珀、油珀。通过故宫博物院旧藏文物与底账名称可知,清宫对于琥珀的分类标准主要在于透明度。金珀通常是指透明度很高的琥珀,不透明者称为蜜蜡或蜡珀,琥珀的透明度介于二者之间,一些半透明的琥珀,在局部呈不透明的蜜蜡特征,图1~3 为不同品种琥珀制作的同类器物。根据前辈学者考证,由于“蜜蜡”一词直至明代中后期才作为琥珀的一个品种使用,所以清代的“蜜蜡”兼具琥珀和蜜滓二意,在器物中则指不透明的黄白色琥珀。这些不同品种的琥珀在实际使用时,也依原料的优劣程度分类制作。如清代宫廷服饰中的朝珠,其材料的选择关乎使用者的身份以及使用场合。据载,皇帝在祭地时用蜜蜡、琥珀朝珠,清宫旧藏文物中有不少琥珀、蜜蜡、金珀、油珀朝珠(图4),其共同点在于内无损绺及颜色均匀,是为同种材料中的上品。

表1 为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的记载整理的琥珀在像生盆景中的制作种类。根据表1,像生盆景中最常使用的是不透明的蜜蜡,约占八成;其次是半透明的琥珀;金珀、龙油珀和油珀则不常见。不同品种的琥珀在像生盆景中的应用与搭配基本无异,为行文方便,下文将其统称为琥珀。

图1 金珀荷叶式洗(8.2×4.8×3 cm)Fig.1 Golden amber “lotus” pen wash

图2 蜜蜡玉兰花形洗(10.5×7×3 cm)Fig.2 Honey-style amber “magnolia” pen wash

图3 琥珀花叶式洗(13×9.7×3.7 cm)Fig.3 Amber flower pen wash

图4 油珀朝珠(周长156 cm)Fig.4 Amber court beads necklace worn by official

表1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16]琥珀在像生盆景中制作种类统计表Tablet 1 The application of amber in different types of artificial bonsai

续表1

续表1

续表1

续表1

2 像生盆景中琥珀的制作与来源

带有琥珀点景(点景,即像生盆景中的某一独立形象)的像生盆景来源,一方面依赖宫廷造作体系承制,其中负责各种活计的内务府造办处扮演着重要角色。进入宫廷的琥珀材料会先行入库,随后根据旨意进行设计并绘制图样,由皇帝亲自修改认可方能开始制作,这是乾隆有意识地建构宫廷工艺范式的有效手段。例如,在乾隆三年(1738)二月六日的“珐琅作”曾传旨将呈进的“小蓝宝石十二块(重六分)……蜜蜡珠大小九个”等二十三种宝石在“镶嵌盆景上用”,后于当月十二日画得“芝仙祝寿、栢鹿长春……纸样七张”,呈上后皇帝对用材等方面下达了细致的修改指令,而后才得以继续制作。另一方面,一些琥珀点景是由较大材料改制而成,如乾隆三十二年七月八日的《活计档》中曾记录将一件“汉玉盆珊瑚枝珠子葡萄蜜蜡山子盆景”上的“蜜蜡山子改做葫芦五个”。

这些在造办处制作的点景所使用的琥珀原料,或是源自进贡,或为前朝遗存。源自臣工进贡的琥珀多为成品,既可单独陈设,也可如前文所述经由改制成为点景。比如在雍正十一年的“万寿贡”中便有广州将军柏之蕃进贡的“万寿蜜蜡如意” 一尊,广东巡抚杨永斌进贡的“蜜蜡寿珠” 一盘,粤海关监督毛克明、副监督郑武赛进贡的“蜜蜡朝珠、蜜蜡万福如意、蜜蜡灵芝、蜜蜡果”等。大块的琥珀则多来自欧洲国家,如荷兰、俄国都曾向清室进献过琥珀块或较大的琥珀成品。据晚清梁廷枏《海国四说》记载,荷兰的进献属于“例贡”,清初便被定为:“大尚马、珊瑚珠、照身镜、琥珀、丁香……”,到康熙二十五年(1686):“减定嗣后进贡方物:珊瑚、琥珀、哆啰绒、织金毯……”琥珀自始至终都在贡品之列。与荷兰不同的是,俄国进献并无“定例”,但琥珀制品亦常见,康熙十四至十六年使团携带的礼品中有琥珀;康熙三十一年至康熙三十四年使团礼品有琥珀大烛台一对,琥珀瓶一只,琥珀框镜子一面。上述荷兰、俄国所进献的琥珀应产于波罗的海沿岸,此地是世界上最为知名的琥珀产地之一。出产的琥珀以黄色为主,也会由于氧化而成深橘色和红色,具有块度大、质量优的特点。对此,《职方外纪》曾说:“琥珀则欧罗巴、波罗尼亚有之,沿海三千里皆是。盖为风浪所涌堆积。此地土人取为器物”。《池北偶谈》也记:“波罗尼亚国有波罗里海。滨出琥珀”。

除此之外,清宫琥珀还来源于明代宫廷的遗存:“明初岁贡金二千两……宝石、琥珀等珍,皆责其供办,产尽则更举一家……琥珀出孟养山中,价不昂贵,而蛮汉阻绝,商贾难通。万历二十二年,奉旨责备输二百余斛……”。明代朝廷多次责成云南地方入贡琥珀,明代宫廷应藏有不少琥珀制品。清代统治者住进明代皇宫紫禁城,同时也接管了大批明代皇宫中的奇珍异宝。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明代皇家器物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其中的琥珀制品应该也有明代遗留的部分。

3 像生盆景中琥珀的制作种类

根据目前学界的一般认识,像生盆景的结构分为主景、配景、地景及盆钵,从清宫档案和清宫旧藏文物来看,琥珀应用于以上各个部分的制作。我们可依据制作类型将其划分为人物形象、植物形象及山石等其他形象。

3.1 人物形象

像生盆景中的琥珀人物形象一般为主景,多选取颜色均匀、质地细腻者进行雕刻制作。主景旁或辅以动植物、建筑、山石点缀,配景色调与主景相互映衬,主辅相依。如一件旧藏永寿宫的紫檀嵌玉座镶蜜蜡珊瑚仙姑驾凤盆景(图5),主景为一昂首延颈、展翅欲飞的红珊瑚凤凰立于孔雀石上,凤翅上为蜜蜡制麻姑,肩披点翠嵌红宝石彩带,手持碧玺桃宝,双眸凝视下方,如对观者,以传祥寿;后部以金累丝嵌珍珠松树和嵌红宝石的灵芝、寿石为衬。此盆景选取红色珊瑚与橙色蜜蜡为主景,色彩喜人。蜜蜡质地细腻,整体颜色均匀,富有树脂光泽,人物面部刻画匀称饱满,衣纹细劲流畅。据《活计档》记载,乾隆六年十二月:“初四日司库刘山久白世秀来说,总管刘沧洲交珊瑚凤蜜蜡仙人嵌珠宝盆景一件。传旨:‘着收拾,钦此。’(于本日司库白世秀将收拾好珊瑚凤蜜蜡仙人嵌珠宝盆景一件交总管刘沧洲收讫)”。此条档案或为这件盆景的相关记录。

图5 紫檀嵌玉座镶珠宝蜜蜡珊瑚仙姑驾凤盆景(通高37 cm,盆口径21×4 cm)Fig.5 Honey-style amber and coral figures of fairy riding phoenix inset with gemstones on rosewood base inlaid with jade

另外,还有一些独立的圆雕人物作品或原为大型像生盆景上的装饰部件。如院藏执桃枝老人(图6)、鹤鹿同春三星(图7)、东方朔(图8),三者底部均有内凹的孔洞,应作承插之用。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的《活计档》也曾有为一件蜜蜡东方朔配做珊瑚根或青金绿苗石座的记载。

图6 蜜蜡执桃枝寿星(通高11.3 cm,宽4.8 cm)Fig.6 Honey-style amber carving of the elderly

图7 琥珀鹤鹿同春三星图嵌件(通高14.3 cm,宽7.5 cm)Fig.7 Amber carving of crane and deer in spring

图8 蜜蜡东方朔(通高11.2 cm,宽6 cm)Fig.8 Honey-style amber statue of Dongfang Shuo

3.2 植物形象

3.2.1 花卉

从院藏实物看,以琥珀制作的花卉一般有两种加工方法。其一是将琥珀原料打磨成片状花瓣,在每片底部打孔后以铁丝拴系成簇,中间再配以各式花蕊形成完整花头。图9 中的银累丝海棠式盆珊瑚盆景原陈设于乐寿堂后殿,以珊瑚拟树,深绿色的翠叶丛簇拥着白玉、芙蓉石和蜜蜡雕琢拼合而成的牡丹花。整株珊瑚树栽植于银累丝海棠式盆中,盆身以点蓝桃花枝叶为地,开光内饰桃树麒麟纹与凤凰展翅纹。此盆景中使用的琥珀原料为棕红色,微透明,呈树脂光泽,内部有不规则裂纹,经雕琢后呈倒卵形,边缘部分如波浪,中间选用同种材料雕琢雌蕊,再配以珊瑚小珠穿成的雄蕊点缀,雍容富丽、充满巧思。其二是将琥珀原料雕琢出完整的花头后,于中心直接雕刻花蕊。如图10 中作为配景的菊花,花头直径约为1.5 cm,以一块原料雕刻出菊花的花瓣及花蕊部分。另外,以琥珀制作的桂花亦常见,例如院藏紫檀嵌松石长方盆蜜蜡桂花盆景(图11),以一株桂花树为主景,其上蜜蜡为花、碧玉为叶,旁衬碧玺、白玉小花、染石山子与金属小草。由于天然桂花的花瓣较小,以琥珀制作的仿制品为追求物象统一,每瓣只有约2~3 mm。

图9 银累丝海棠式盆珊瑚盆景(通座高69.8 cm,盆口径26×24 cm)Fig.9 Coral bonsai in lotus-shaped filigree planter

图10 铜镀金嵌玉委角长方盆玉石梅花盆景(通高44 cm,盆口径24×18.5 cm)Fig.10 Part of gemstone plum blossom bonsai in gilt copper planter inlaid with jade

图11 紫檀嵌松石长方盆蜜蜡桂花盆景(通高45 cm,盆口径31.5×21 cm)Fig.11 Honey-style amber Osmanthus bonsai in rosewood planter inlaid with turquoise

3.2.2 果实

使用琥珀制作的石榴、枸杞、葫芦、桃、佛手、柿子等在像生盆景中极为常见,这些果实本身皆取意吉祥,比如佛手寓意“福寿”;葫芦谐音“福禄”,象征后代绵绵;桃有着“长寿”之意等,不一而足。院藏铜镀金嵌画珐琅长方盆点翠珊瑚石榴盆景(图12),以通体錾宝相花及缠织纹的长方盆承托,盆身四面开光嵌龙凤图案画珐琅片,盆上栽植石榴一株,以点翠为叶,珊瑚为花,结数颗直径约3.5 cm 的棕红色蜜蜡石榴果,石榴子以红宝石粘接,十分逼真。

图12 铜镀金嵌画珐琅长方盆点翠珊瑚石榴盆景(高59 cm,盆口径35×23 cm)Fig.12 Coral pomegranate bonsai with kingfisher craft in gilt copper planter inlaid with painted enamel

在众多果实中,清宫尤喜爱以琥珀制作佛手。佛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因其果顶分列,或张开状似观音手指、或握拳如如来拳头而得名。佛手既可入药,也可当做观赏植物置于案头,成为清供之品。明清时期,陈设佛手、香橼等闻果之风日盛,乾隆皇帝曾作诗题咏:“八闽风候暖,佛手出冬花。秀质含霜净,幽香度岭赊。却难称色相,似欲揽袈裟。不必标全月,清凉本一家”。诗中点明,佛手适宜在八闽(今福建)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清宫中虽设有花房,但由于花期及养护等因素,还是制作了大量的像生盆景代替之。佛手在成熟时呈金黄色,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干枯变成棕褐色,这与琥珀的颜色十分相近,推想这也是清宫喜爱用琥珀制作佛手的原因之一。纵观院藏,琥珀佛手既可栽植于盆中(图13),亦可与碧玺桃、玻璃荔枝等成为像生果盘,还可单独成为陈设佳品(图14)。

图13 掐丝珐琅盆玉石佛手盆景(通高32.8 cm,盆直径18 cm)Fig.13 Gemstone fingered citron bonsai in cloisonne enamel planter

图14 蜜蜡佛手(8×6 cm)Fig.14 Honey-style amber fingered citron

3.3 山石、灵芝等其他形象

在《活计档》中,曾有多条以琥珀制作山石、灵芝的记录,反观院藏实物确是如此。这些配景既能使盆景整体构图饱满,也可与主景遥相呼应。如原陈设于慈宁宫的画珐琅委角长方盆蜜蜡佛手盆景(图15),在以绿色珐琅釉为地的盆钵中铺满青金碎石,地景之上散落着蜜蜡灵芝、山石、象牙水仙花等点景,它们共同映衬着一株天然木佛手树,树上结满蜜蜡佛手花与果实。蓝色的点翠叶、绿色的盆钵与棕红色佛手色彩对比强烈,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又如图16 为一件青金石长方盆珊瑚枝蜜蜡苗石山子盆景,以长方形青金石为盆,盆中插红珊瑚一枝,旁衬深红色琥珀与几块山石形的翡翠摆件,组成一件假山树石盆景,文雅如画中小品。二者虽然均是以棕红色琥珀为山石,但由于构图不同,所呈现的画面与给人的感官却有着巨大差异。

图15 画珐琅委角长方盆蜜蜡佛手盆景(通高50 cm,盆口径31×20 cm)Fig.15 Honey-style amber fingered citron bonsai in painted enamel planter

此外,在文献中亦常见鹿、松鼠、猿等琥珀动物形象。这些动物除本身带有寓意外还可以相互组合。如雍正五年八月:“初十日首领太监程国用交来珊瑚蜜蜡雀鹿封侯盆景一件,随錾花银盆,内有金珀一块、蜜蜡大小十块、蓝宝石三块、红宝石一块……传旨:‘珊瑚蜜蜡雀鹿封侯盆景铺地景见新配座,钦此’”。在此件盆景中,用到了雀、鹿、蜂、猴几种动物元素,组合起来便谐音取意为“爵禄封侯”,借动物的形象和名称,表达晋爵封侯的寓意。

值得注意的是,档案中还有以琥珀制作桥、玲珑塔、盆的记载,虽然目前在院藏文物中尚未见得,但通过其他材料制作的相同物象来看,体积应较大。这种大块原料在故宫博物院中也有收藏,如图17 中的琥珀山子陈设,长84 cm、宽24.8 cm、高54.3 cm,是将完整的琥珀原石去皮略作打磨而成。如此体积巨大的材料虽然极为罕见,但也侧面证明了的确有大块的琥珀原石进入过清宫,具有被制作成桥、玲珑塔等大件物品的可能。

图17 琥珀山子(84×24.8×54.3 cm)Fig.17 Amber rockery

4 结论

综合来看,琥珀在像生盆景中的应用有如下特点:

其一,由清宫档案和院藏文物可知,像生盆景中使用最多的琥珀品种为蜜蜡。相较于配景,主景所用的原材料质量更优,尤其是在人物造型的选材上,通常使用颜色均匀、质地细腻的不透明蜜蜡,以便更好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及衣纹细节。其二,在选择花卉与果实的制作材料时,更注重“像生”意味,如使用黄色至棕褐色的蜜蜡表现佛手成熟至枯萎时的颜色变化。这种表面上的像生,实则为抽象符号,反映了清代宫廷生活对吉祥寓意的世俗性渴求,正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其三,由于琥珀的摩氏硬度为2~2.5,易于雕刻,并且可以进行如拼接、穿孔等多种加工工艺,所以以其制作的点景类型广泛,涵盖了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等多种题材。

总之,清宫像生盆景所用琥珀制作的各种形象,既完善了盆景的构图和寓意,又体现着琥珀的稀有和珍贵,令人不能不惊叹当时工匠们的巧思,堪称是宫廷艺术宝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感谢故宫博物院授权使用图片。

猜你喜欢

蜜蜡佛手清宫
清宫大戏《铁旗阵》改编考述
华清宫
方草寻源
鲜美海味佛手螺
鲜美海味佛手螺
B超在产后宫内胎盘残留清官术中的应用价值
新宠蜜蜡:老珠也疯狂
5年涨10倍 蜜蜡迎来投资好时代
药物流产不全清宫后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的临床疗效评价
神奇美丽的琥珀蜜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