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课创新 采用自制体育器材
2022-07-13吴咏梅
文 / 吴咏梅
幼儿体育教学的开展包括了多种游戏活动,对幼儿的成长有着促进的作用,其中游戏器材作为重要的内容,对游戏活动的开展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使用的器材达不到质量要求,无法保障幼儿的安全。当前自制体育器材的应用逐渐普及,这种方式可使器材种类有限及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得到解决,根据活动的需求来制作相应的器材,同时可使幼儿参与到其中,使体育教学的进行具备完善的条件,可使教学的质量提高。因此,应对自制体育器材进行分析。
1 自制体育器材简介
自制体育器材是由教师、家长及幼儿共同利用废旧材料,结合幼儿的年龄、当地条件以及季节等,以模仿或者创新的方式制作出来的,可为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提供辅助条件,同时可加强幼儿的动作的灵活性及协调性,以培养幼儿身体及动作为目标的一类玩教具[1]。在资质体育器材应用中,需要考虑到幼儿园的体育器材数量及种类可否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还应考虑自制体育器材的使用频率、范围以及运用效果等。幼儿可结合实际情况及所处的季节来对自制体育器材使用进行调整,为了保证运用的效果,需要考虑自制体育器材的配备及使用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还需结合活动的内容来对器材进行合理选择,并且分析幼儿是否可以选择自制体育器材工[2],还需对自制体育器材进行全面的消毒及维修保养,使自制体育器材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此外,在应用中应考虑到幼儿园的经费投入情况,使自制体育器材的运用发挥出有效作用。
2 自制体育器材在幼儿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2.1 可以解决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
一些幼儿园的体育活动资金投入有限,现有的器材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可利用自制体育器材来改善该情况,使资金压力得到缓解。由于自制器材的成本比较低,可使用废旧物品材料来制作,同时,可结合幼儿的兴趣及特点来进行体育器材的制作加工,使器材发挥出有效的作用,为教学的开展带来帮助。
2.2 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运动能力
在制作体育器材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幼儿也参与到其中,让幼儿在指导下制作一些比较简单的体育器材[3]。在实践动手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力及操作能力可得到锻炼,提升了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可与教师共同来完成器材的制作,达到锻炼幼儿交往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实现幼儿的全面培养,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2.3 激发幼儿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幼儿参与都体育器材制作过程中可使其对体育活动更加感兴趣,在亲自动手制作的时候可使幼儿的探究欲望得到满足[4]。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与教师、家长之间合作来完成制作,并且有效培养幼儿的体育活动能力,为其身体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环境,可使幼儿的身体素质水平提高,同时可使幼儿实现健康发展的目标,进一步推动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2.4 提高幼儿教师教学能力
幼儿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对其制作体育器材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为了使制作顺利进行,应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教师应结合创新思维从其他的作品中获取灵感,根据教学需求来合理选择材料,通过对材料的设计及制作,使体育器材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保证其质量及应用效果[5]。同时,教师还需深入了解幼儿的特点,使教师掌握幼儿的情况,可使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发挥出更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应提升自身的素质。
3 加强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材应用效果的措施
3.1 充分准备自制体育器材制作材料
在自制体育器材前,教师应全面收集材料,收集材料的时候可设置废旧器材存储区域,将塑料等废旧材料收集起来,并且对不同材料划分不同的区域[6]。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使幼儿的环保意识形成,也可使幼儿更好地与其他幼儿合作,锻炼幼儿的材料分类能力。在收集完成材料之后,应选择安全的材料,根据实际需求来使用材料。在选择的时候,需要对存在棱角的材料二次加工,使其表面光滑平整,还需对一些不具有使用价值的材料提出,在准备中需要检查材料的卫生性,可利用有效的杀菌方式来进行清洁,可使幼儿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得到保障[7]。同时,需要对材料统一管理,便于进行使用,为了提高材料的使用量,应将材料整理好,根据材料的价值来定期调整。比如,可将瓶子等材料纸张及布类材料等用于体育活动自制材料。经过对材料的分类管理,可使材料的使用发挥出更好的作用,为各项活动的开展带来帮助。
3.2 全面开发自制体育器材材料
在开发自制体育器材的时候,应根据幼儿的兴趣来进行设计,可通过对幼儿活动情况的观察来了解幼儿的需求,有选择性地制作幼儿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器材。比如,部分幼儿喜爱小狗或者小猫等动物,可使用一些小猫小狗形状的玩具。一些幼儿对卡通形象比较感兴趣,可制作出一些与卡通形象相似的球类,可使幼儿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更加感兴趣,也可使幼儿的参与性加强[8]。在制作器材的时候,应充分利用材料,比如,使用易拉罐的时候,可将其作为梅花桩、保龄球、高跷等体育器材。在制作投掷物器材的时候,可使用布袋及沙袋来作为材料,同时保证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性,避免给幼儿带来伤害。通过对材料的科学选择,可使器材自制顺利完成,并且让幼儿自由地进行选择,增加幼儿的参与热情。在选择器材的时候,还需考虑到幼儿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幼儿的身体素质情况等来选择材料及体育器材,使器材的设计开发更加有效,实现满足幼儿需求的目标。比如,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幼儿,其身体运动能力比较差,为了使其运动安全性及便捷性得到保障,可选择一些使用海绵及布类材料制作的器材,使幼儿更好地享受活动。而对于年龄相对较大的幼儿,可增加器材的使用难度,使幼儿从中得到锻炼。
3.3 合理利用制体育器材制作材料
教师应根据幼儿情况来合理利用体育器材,结合物尽其用的原则来运用自制体育器材,创新器材的使用方式及活动内容,使幼儿从中获得快乐,并且促进其健康成长。可让幼儿发挥自身想象力来创造新颖的活动形式,可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为了使体育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应对幼儿开展有效的指导,在指导中合理使用语言,明确自己的身份,使指导发挥更好的效果。比如,在跳箱子活动中,幼儿一般会选择2~3个人一起玩,教师可提前准备制作完成的箱子,并且将其展示给幼儿,让幼儿尝试能够跳过几个箱子,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并且使幼儿产生挑战的意识,使活动顺利开展。在幼儿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可使其更好地体会体育活动的乐趣性,同时也可使教师更好地与幼儿之间进行交流,为活动的开展带来帮助。再比如,教师可引导幼儿使用报纸制作大纸球,结合幼儿的兴趣来进行投放,一般年龄较大的幼儿动作能力更强,教师在提供器材的时候应给幼儿选择更具有挑战性的,使幼儿合作来进行开展活动,例如跨越纸盒障碍等,使幼儿利用器材来创新活动内容,进而发挥出自制体育器材的作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条件,为体育教学的进行带来保障,进而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
4 不同类型自制体育器材的实际应用
4.1 走跑类自制体育器材
在制作自制体育器材的时候,应结合幼儿不同年龄段特点进行分析,使器材的应用满足其成长的需求,可使幼儿的注意力被吸引。应用走跑类的自制体育器材可锻炼幼儿的脚力、走、跑能力,使幼儿的四肢平衡性加强。比如,可结合滚铁圈的特点来设计器材,使用藤条来代替铁权,将其围成圆形,使用砂纸进行打磨,可避免对幼儿安全产生影响。在使用中,可让幼儿单手握住滕圈向前滚,看滕圈能滚出多远。还可将藤条摆成直线形状,让幼儿以小组形式进行接力,从圆圈中一个接着一个跑过去,可锻炼其运动能力。
4.2 跳跃类自制体育器材
跳跃类的自制体育器材可提升幼儿的跳跃及身体协调能力,在制作中保证器材的安全性,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比较差,应确保器材的安全性。在制作中可使用常见的材料,并且避免幼儿使用锋利的工具,对器材进行消毒处理。比如,可使用自制的跳舞毯,利用涂色笔在布料或者毯子上画格子,并且填写数字,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报数字,让幼儿结合数字顺序踩在对应的格子上。还可使用布料缝成布口袋,让幼儿站在口袋里面用手拉起边缘向前跳跃,可使幼儿的跳跃能力得到提升。
4.3 投掷类自制体育器材
投掷类的自制体育器材可锻炼幼儿的上肢力量,为了保证器材使用的效果,需要加强器材的坚固性,使其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比如,在进行掷飞盘活动的时候,可制作飞盘器材,将一次性纸盘准备好,将两个纸盘粘在一起,可让幼儿在飞盘上画出不同的图案。在使用的时候,让幼儿使用手腕及手臂的力量将飞盘扔出去,看能够扔出去多远。该活动要点是掌握正确的姿势,教师可给幼儿进行示范,使幼儿了解如何将其扔的更远,提升幼儿的肢体力量。在制作的时候,应结合幼儿特点及活动的开展目标来选择,并且引导幼儿正确使用。
4.4 平衡类自制体育器材
运用平衡类的自制体育器材可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应在制作过程中保证器材的趣味性,使幼儿对其产生更多的兴趣,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需求,应在保证自制体育器材的实用性的情况下,使其具备丰富有趣的特点。一些幼儿在使用器材多次之后对其失去了兴趣,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在制作中进行细节的优化,使幼儿产生新鲜感。比如,可使用自制小型高跷,利用性质比较坚固的易拉罐,在易拉罐左右各打一个孔,使用绳子从孔传过去,预留出一定长度之后打结,幼儿可每只脚踩一个罐子,用手拽着绳子走路,可使幼儿的平衡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也可激发幼儿的兴趣。
5 结语
为了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应重视幼儿体育教学的创新,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可借助丰富的自制器材来提供活动条件,使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更加丰富,为幼儿创建更好的环境。教师应充分准备自制体育器材制作材料,全面开发自制体育器材材料,合理利用制体育器材制作材料,使幼儿体育教学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