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Meta分析

2022-07-13顾伟于肖田甜刘华茹潘凌靖秀石学慧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16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温针灸急性期

顾伟于 肖田甜 刘华茹 潘凌靖秀 石学慧

【摘要】 目的:分析评价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建库至2021年12月的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F)、中国生物医学、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中关于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从中获取相关数据及资料,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共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18篇文献,共1 347例患者。温针灸疗法在总有效率、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躯体功能评分、痊愈时间方面均优于非温针灸疗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温针灸 周围性面瘫 急性期 Meta分析

Meta-analysis of Warm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GU Weiyu, XIAO Tiantian, LIU Huaru, PAN Lingjingxiu, SHI Xuehu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2, 19(16): -17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warm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Method: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warm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of CNKI, VIP, WF, China Biomedicine, PubMed, Cochrane Library and other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from database establishment to December 2021. Relevant data and materials were obtained and they were analyzed by RevMan 5.3 software. Result: In the end, a total of 18 documents that meet the standards were retrieved, with a total of 1 347 patients. Warm acupuncture therapy was superior to non-warm acupuncture therapy in total effective rate, facial disability index (FDI) physical function score and recovery time,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Warm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which is worthy of wid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Warm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Acute stage Meta-analysis

First-author’s address: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16.041

周圍性面瘫又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其病因未明,多考虑为病毒感染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面神经缺血、水肿,继而导致神经受压,多表现为一侧面肌瘫痪。周围性面瘫的中医临床诊断为“面瘫病”。中医认为,面瘫的发病原因大多与人体正气不足、过度劳累、感受风寒风热之邪等因素有关。目前,对于周围性面瘫的分期尚无定论,临床上普遍认为,急性期为自发病起至发病第7~10天。在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治疗方案中,西医多主张进行激素冲击治疗,配合营养神经药物等,但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治法种类繁多,有针刺、皮肤针(梅花针)、电针、艾灸、拔罐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为针刺治疗。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时,针刺面部穴位时多主张少穴、浅刺,针刺远端穴位时多重刺并选用泻法。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的结合,最早见于《伤寒论》[1],通过艾绒或艾柱的燃烧,将热量通过针柄输送到针刺的穴位处,对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具有温经通络、活血祛瘀的效果[2]。另外,艾柱燃烧时会产生红外作用,也可达到疏经通络的效果。因此,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对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为临床使用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应用计算机检索相应数据库中关于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相关文献。语种为中文及英文。中文文献主要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F)、中国生物医学等数据库,英文文献主要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中文检索关键词为“周围性面瘫/面瘫/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急性”“温针灸”,英文检索关键词为“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facial paralysis/facial nerve palsy”“acute phase/acute”“warm acupuncture”。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文献中需带有“随机”“随机分为”等文字表述;(2)纳入病例均为确诊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要有明确的诊断、纳入和疗效评价标准;(3)试验组研究方法以温针灸治疗为主,可配合其他中医辅助疗法或西医治疗措施,对照组治疗方法为不同于温针灸治疗的其他中西医疗法;(4)预期结局包含总有效率、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躯体功能评分、痊愈时间中的一项或全部。排除标准:(1)除临床研究文献以外的文献,如动物实验、医案分享、经验分享、会议文献等;(2)重复发表的文章;(3)温针灸治疗为辅助疗法;(4)设有多个对照组,或未设置对照组,或为个体前后对照;(5)诊断标准不明确;(6)结局指标不明确;(7)与本研究相关的Meta分析文章或研究进展等综述性文章。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名检索人员阅读文献,进行筛选,过程中需要收集的信息包括文献的第一作者、文献发表年份、各个分组的样本量(试验组、对照组等)、試验选取的随机方法、干预措施及疗程、结局指标(总有效率、FDI躯体功能评分、痊愈时间等)。若过程中出现意见分歧,则由2名检索人员进行讨论,得出一致结果。

1.4 文献质量评价 选用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若2名研究者对于纳入的试验研究的评价结果有明显差异,应由其共同阅读后讨论解决。评分总分为7分[3],0分文献不纳入研究,1~3分纳入研究并评价为低质量研究,4~7分纳入研究并评价为高质量研究。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纳入的数据选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前应对纳入的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若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1,I2≤50%,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若其不符合P>0.1,I2≤50%,但可以探索到其异质性来源,则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若不可以探索到其异质性来源,则选用描述性分析。本研究所纳入的数据为二分类变量和连续型变量,分别选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均数加权均数差值(MD)及其95%CI为效应指标。对于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最后共检索到符合检索时间及检索关键词的文献308篇,经过筛选排除重复发表的文献、非临床研究文献后,剩余25篇文献,再通读全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8篇[4-21]。流程图见图1。

2.2 纳入情况 在最终纳入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共有1 347例患者,其中治疗组674例,对照组673例。在纳入的文献中,文献[4-17]治疗组为单独使用温针灸治疗,文献[18-21]治疗组为温针灸联合其他疗法治疗,包括电针、西药等。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有常规针刺、先药后针、电针、西药。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及质量评价见表1。

2.3 风险评估 纳入的文献中,有4项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7,10-11,21]进行分组,有1项研究采用“奇偶数法”[8]进行分组,有1项研究采用“随机信封法”[12]进行分组,有1项研究采用“抽签法”[4]进行分组,有1项研究采用“区组随机法”[18]进行分组,有7项研究仅提及“随机”字样[5,14-17]或“随机原则”[9]、“随机分组法”[20],有3项研究未提及分类方法[6,13,19]。所有18个研究均未提及盲法。经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评价后,有8篇文献为6分[4,7-8,10-12,18,21],有2篇文献为5分[9,20],有5篇文献为4分[5,14-17],有3篇文献为3分[6,13,19]。见表1和图2、3。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总有效率 对18篇文献[4-21]进行总有效率的比较。其中治疗组共674例,对照组共673例。通过异质性检验后(I2=0,P=0.79)选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7,95%CI(1.21,1.33),Z=10.00,P<0.000 01]。依据单独使用温针灸疗法与温针灸联合其他疗法进行亚组分析。单独使用温针灸疗法中,治疗组493例,对照组492例。结果显示,单独使用温针灸疗法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I2=0,RR=1.28,95%CI(1.21,1.35),Z=8.91,P<0.000 01]。温针灸联合其他疗法中,治疗组181例,对照组181例。分析结果显示,温针灸联合其他疗法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I2=0,RR=1.24,95%CI(1.13,1.37),Z=4.60,P<0.000 01]。见图4。

2.4.2 发表偏倚分析 对纳入文献作漏斗图分析,总有效率漏斗图见图5,结果显示,所有研究均在漏斗图内,中线两侧均有分布,但不是完全对称,中线左侧的研究数量较多。

2.4.3 FDI躯体功能评分 有5篇文献[4-5,7,10,13]对治疗前后的FDI躯体功能评分进行了比较,其中治疗组189例,对照组189例。通过异质性检验后(I2=44%,P=0.13)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的FDI躯体功能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MD=3.10,95%CI(2.75,3.46),Z=17.20,P<0.000 01]。见图6。

2.4.4 痊愈时间 有4篇文献[6,16-17,21]对治疗前后的痊愈时间进行了比较,其中治疗组121例,对照组121例。通过异质性检验后(I2=0,P=0.90)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的痊愈时间较对照组更短[MD=-3.85,95%CI(-4.85,-2.85),Z=7.56,P<0.000 01]。见图7。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多为面部一侧病变,表现为一侧口眼歪斜、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饮水漏水、不能咀嚼食物、口角向健侧歪斜,有些患者还会伴有味觉异常。因其病变部位在面部,对患者整体的美观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尽快缓解症状乃至痊愈是所有周围性面瘫患者的迫切需求。因此,找到一种疗效好、起效快的治疗方法极其重要。周围性面瘫大多起病急、病变迅速,患者普遍为感受风寒、风热或劳累后,出现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因其发病急促,所以很难做到未病先防,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困扰。西医治疗该疾病主要以激素治疗为主,其疗效在临床上被普遍认可。但是部分患者接受治疗时对其副作用存在一定的抵抗心理,也有部分患者拒绝接受激素治疗。因此,中医针灸治疗作为一种绿色、副作用小的疗法成为大多数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首选疗法。

研究表明,温针灸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甚至消除炎症等作用[2]。周围性面瘫在中医多属于气滞血瘀所致,在西医又属于面神经炎症,由此可见,温针灸在周围性面瘫发病机制方面可以做到“对症治疗”。部分患者会在周围性面瘫的同时出现面部肌肉痉挛,有研究表明,温针灸对于肌肉痉挛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22]。温针灸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同时发挥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点,达到复合疗效的效果。但目前临床上对于温针灸的应用还不普遍,大多是因为温针灸的艾绒制作较为困难,其技术要求较高,并且治疗过程中若艾绒掉落易发生烫伤,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伤害,因此很多临床工作者会放弃选择温针灸疗法。因此,关于温针灸的数据挖掘可以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增加其临床使用率,提高温针灸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该Meta分析显示,温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在总有效率、改善FDI躯体功能评分、痊愈时间方面均优于其他疗法。亚组分析显示,单独使用温针灸疗法和温针灸联合其他疗法在总有效率方面均高于其他疗法,说明温针灸治疗该疾病的临床优势,为该疗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1)纳入文献中的治疗方法虽均为温针灸疗法为主,但温针灸的取穴、治疗时间、治疗疗程、艾绒的大小、艾绒的质量等存在差异;(2)纳入文献均无具体的随机方法的选择、确定过程,有的仅提及“随机”字样;(3)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较为单一;(4)纳入文献样本量较少,缺少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容易造成结果偏倚。待收集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文献后,再进一步论证,提高可信度。

参考文献

[1]钱雅楠,邱东升.近五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2,13(7):48-50.

[2]穆妮热·赛买提,吴惠清,马忠.温针灸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9,37(1):180-182.

[3] JADAD A,MOORE R,CARROLL D,et al.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Is blinding necessary?[J].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1996,17(1):1-12.

[4]袁冬青.温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2):15-18.

[5]汪玉婷子.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9):1581-1582.

[6]潘传慧.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6):103,105.

[7]羅权,曾嘉涛.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10):110-111.

[8]孟令和.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9):139-140.

[9]喻昭.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J].名医,2020(5):60.

[10]王丽君.温针灸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0):167-168.

[11]闫英英.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4):20-22.

[12]张聪.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1):117-118.

[13]杨燕青.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疾病应用温针灸治疗的效果及FDI躯体功能评分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6):82-84.

[14]侯克魁.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167-168.

[15]周光进,贾宁,杨嘉恩,等.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名医,2019(10):109.

[16]杨柳华.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大医生,2017,2(4):75-76.

[17]王磊.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417-418.

[18]辛凤.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8(14):37,42.

[19]万媛媛.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3):175.

[20]郭丽霞.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0):172-173.

[21]李伟.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3):123-124.

[22]王静华,崔耀辉,李瑛,等.针刺患侧“反映点”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19,39(6):588-592.

(收稿日期:2022-04-20) (本文编辑:占汇娟)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温针灸急性期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温针灸配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药结合辨证治疗68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推切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35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