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科技期刊品牌培育的几点思考

2022-07-13刘念念

出版广角 2022年11期
关键词:稿源办刊科技期刊

【摘 要】在品牌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企业和产品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赢得市场。科技期刊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同样需要依靠品牌的力量,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品牌作为科技期刊重要的无形资产,是衡量其市场竞争力和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分别从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品牌培育,明确办刊宗旨和期刊定位,注重科技期刊品牌的国际化发展,组建稳定而庞大的作者和读者群体,培育期刊的文化底蕴、组建高素质编辑队伍,精心进行选题策划、建立健全审稿机制,设计有特色的期刊标志、提高印刷质量方面,探讨科技期刊的品牌培育问题。

【关  键  词】科技期刊;品牌培育;市场竞争

【作者单位】刘念念,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1.015

科技期刊在激发自主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建立创新型国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数不胜数,培养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品牌有助于推进我国科技的进步。科技期刊的品牌培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期刊工作者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打造真正有竞争力的品牌[2]。

一、 科技期刊品牌培育的意义

对科技期刊而言,品牌培育有利于提升期刊形象,明晰期刊发展方向,提高期刊核心竞争力。品牌作为期刊的办刊理念、风格特色、市场定位、内容质量的高度概括,是期刊专业性、权威性、影响力的高度抽象。科技期刊品牌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期刊定位、组稿、编审、发行、传播等方面的全面优化提升,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还可以提高期刊质量和附加值,提高期刊的市场竞争力。

对社会发展而言,科技期刊品牌培育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科技期刊是传承人类文明、引领科技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品牌影响力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品牌培育可以为我国实现科技水平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二、科技期刊品牌培育的策略

1.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品牌培育

政府作为推动科技期刊走向世界、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推手,也是科技期刊评估和品牌培育的重要管理者,在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建设,培育更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技期刊,2019年,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联合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旨在从征稿、编辑、出版等方面补齐科技期刊产业链的短板,建设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高起点新刊、集群化试点,明确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方向,形成了一批具有高影响因子的科技期刊。

此外,各级地方政府也非常注重对科技期刊品牌培育的扶持。除了鼓励众多科技工作者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科技期刊上,以此提升国内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地方政府还通过拓展宣传推广渠道、制定扶持政策、强化科技期刊管理机制等方式助力科技期刊发展。如上海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科研资源和丰硕科技创新成果等优势,根据科技期刊的特点出台了众多扶持政策,为科技期刊的品牌培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2.明确办刊宗旨和期刊定位

办刊宗旨和期刊定位是决定科技期刊主体思想、品牌定位、收稿方向、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科技期刊的品牌和特色,是其内在本质和核心内涵的直接反映,是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科技期刊的品牌能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主要取决于期刊的定位是否明确,办刊宗旨是否满足广大读者需求,是否符合科技发展规律,是否符合科技行业发展要求。因此,培育科技期刊品牌,必须建立在明确的办刊宗旨基础上,明确期刊发展方向,即明确科技期刊的读者范围、内容定位、风格定位等。

国内很多品牌科技期刊都有明确的办刊宗旨,期刊定位精准。以《中国国家地理》为例,其办刊宗旨和市场定位明确。期刊以“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为宗旨,市场定位为“立足于话题与谈资,关注科技创新的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科技探索、科技创新背后精彩的背景故事”。根据定位,《中国国家地理》将办刊风格定位为“图片上有着丰富的着色层次,内容上地理与人文相互交织,展示一种思辨的地理哲学”。期刊从市场、受众和风格三方面出发,确立了最核心、最根本的期刊定位,即人文与自然相互交织融合的科学传媒,地理与人文因素相互阐释。再如,《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在办刊初期,通过广泛征求广大读者、作者和医疗专家的意见,形成了鲜明的办刊宗旨,即“面向临床,突出实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提高广大临床内科医生的诊治水平服务”。根据办刊宗旨,期刊社将读者定位为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内容定位强调“以报道临床实用成果为主”,办刊风格与定位突出了期刊的实用性特征。

3.注重科技期刊品牌的国际化发展

培育科技期刊品牌,提升期刊品牌影響力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科技期刊品牌和传播内容能够被国际受众关注、认同,进而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地位,实现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但是相对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国家科学院汇刊》)、Nature(《自然》)、Science(《科学》)、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等国际知名期刊,我国科技期刊在规模化、学科专业化、出版国际化、知识服务化、管理集约化等方面尚未与国际接轨,未能真正实现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的国际化提升。我国科技期刊要想实现品牌的国际化发展,可从稿源、编委、审稿、语言载体、论文编排、出版发行、经营管理等方面着手。

首先,打造科技期刊国际化出版与传播平台。科技期刊品牌的国际化发展,必须要实现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转变,并根据科技期刊国际化出版的要求,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版平台和具有发展活力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发展之路。《中国科学》《中华医学会》《中国激光》《浙江大学学报》等都打造了数字出版服务平台,旨在实现科技期刊的集约化、国际化发展,全面提高科技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3]。

其次,打造国际化的编审团队。内容是科技期刊的核心,也是品牌培育的关键,只有严格的审稿制度、规范的审稿流程、高素质的编审人员,才能有效保证科技期刊内容的高质量和国际化。一方面,科技期刊应引进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办刊能力的专业人才,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和学者担任编审委员,定时访问各国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权威专家,将他们列为审稿人的人选。另一方面,科技期刊应建立完善的审稿人数据库,根据学科背景、学术研究领域等详细划分稿件编审人员,以提高稿件编审的效率,严格把控科技期刊的稿件质量。

最后,加大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宣传推广力度。为了扩大中国科技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影响力,强化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的能力,科技期刊应通過专题企划、重点发布等方式,对期刊的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活动、代表成果等进行宣传推介。此外,科技期刊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设计和运营专题宣传网页,在主流媒体平台以文字、图文、视频等形式,制作卓越期刊学术前沿快报、期刊风采、主编访谈、重要活动快讯等内容,以实现科技期刊多渠道宣传推广的目标,提升期刊的国际知名度。

4.组建稳定而庞大的作者和读者群体

期刊品牌的塑造,有赖于作者和读者队伍的建设。从作者队伍建设的角度来说,接收作者来稿是期刊工作的起始点。作者来稿越多,稿源越丰富,编辑部的选择余地就越大,为提高期刊论文质量提供了保障。从读者队伍建设的角度来说,期刊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商业价值,就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读者群和较高的市场发行量。因此,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科技期刊必须注重作者和读者队伍建设,组建稳定、庞大的作者和读者群体。

《中国兽医学报》始终强调读者队伍建设,把提高论文质量放在首位。为了扩大稿源,争取足量的高质量稿件,期刊社采取专家约稿与自由投稿相结合,编委会组稿与编辑组稿相结合的方式。一是组织编辑到上海、北京、南京、哈尔滨、兰州、扬州、西安、杭州等地,与兽医科研实力强大的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关科研人员座谈,开展有先进性、影响力的科研项目,有的放矢地约稿。二是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聘请50余位全国知名的畜牧兽医界专家、学者担任编委,向他们征求办刊意见和建议,并发动他们组稿、撰写稿件。通过积极、主动的组稿,期刊社稿源数量显著增长,稿件学术质量稳步提升,期刊处于“优稿、优刊、优誉”的良性循环之中。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根据国际化定位,注重从国外组织稿源,在要求外籍编委会成员推荐优秀稿源的同时,也主动向相关领域的国外专家约稿。为了方便国外作者投稿,《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建立了高效、便捷的在线投稿服务系统。通过大量的稿源组织工作,其作者群已经遍布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稿源总量超过了国内稿源总量,真正实现了稿源国际化的目标。《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在注重作者队伍建设的同时,特别强调读者队伍建设。由于读者主要在国外,因此期刊将海外发行权委托给国外公司,开创了中国科技期刊由国外公司代理发行的先河,为期刊开拓海外市场、打造国际品牌创造了条件。

在读者队伍建设方面,《长江蔬菜》的经验值得借鉴。作为“湖北省十大名刊”之一,《长江蔬菜》的使命是蔬菜技术普及,主要面向从事蔬菜产业发展和基层农业推广的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期刊坚持读者至上的原则,注重与读者沟通,注重期刊的可读性、实用性、先进性、时效性。考虑到读者群中约有一半人的文化程度是初中或初中以下,期刊社特别注重文字内容的通俗易懂。

5.培育期刊的文化底蕴,建立高素质编辑队伍

品牌是产品的无形资产,不仅是受众对产品或服务高度认可的体现,也是衡量科技期刊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科技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科学方法、科技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如果单纯依靠广告宣传,只能提高期刊的知名度,但这种知名度是难以持久的,要想拥有持久的知名度,必须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科技期刊而言,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经历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期刊的宗旨与定位、选题策划、稿源组织、期刊风格等各个方面。期刊的文化底蕴是形成期刊品牌的重要基石,期刊文化底蕴一旦形成,就是相对稳定的。

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对期刊品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期刊编辑的专业素质决定了期刊的稿件质量、品牌培育效果和核心竞争力。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期刊培育的灵魂所在,是科技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4]。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具备越来越高的综合素养:既要拥有专博结合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编辑学知识,以此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期刊《细胞研究》为例,其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先后从国外引进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期刊Cell的编辑等7位专职编辑。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成为《细胞研究》宝贵的人才资源,为期刊社跻身分子生物学领域知名品牌期刊奠定了基础。

6.精心选题策划,建立健全审稿机制

选题策划在期刊品牌培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科技期刊要打造品牌,就必须做好选题策划工作[5]。科技期刊选题具有导向性、权威性、综合性和时效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现代科技期刊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选题的竞争。以Nature为例,期刊选题面广,几乎涵盖所有科技领域,以“集高价值科技研究成果”著称。在精心开展选题策划的基础上,Nature每期都呈现科技界的热点话题和技术研究领域的技术突破,并对每一个话题发表综述、原创研究、评论等,让人阅读之后产生一种遨游科技时空的快感,为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智力支持。

审稿,是对来稿选题、内容、格式、语言等方面的审查,是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期刊文章内容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保障[6]。在期刊品牌培育的过程中,如何建立严格的审稿程序,做好期刊审稿工作,不仅与程序和方法有关,还与指导思想有关。国内外知名品牌期刊都有一套严格的审稿程序。以Science为例,期刊收到稿件之后分别送给英国、华盛顿的多位编委会成员,编委会成员将围绕“稿件是否适合在Science杂志发表”这一问题进行评价、打分,期刊编辑在参考编委打分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将稿件交付同行评价。顺利通过初审的稿件会以匿名方式发送给多名同行专家评审。审稿通过后,编辑将对拟用稿件进行编辑加工。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亚洲男性学杂志》)为保证快速、严格地完成审稿工作,邀请国际男性科学领域知名专家作为审稿人,目前已经建立了多达900人的专家审稿队伍,为提高审稿可信度提供了基础。同时,期刊社坚持稿件三审制甚至多审制,全面保证了审稿的公平性、实效性、准确性[7]。

7.设计有特色的期刊标志,提高印刷质量

科技期刊的品牌培养必须建立系统完善的品牌标志系统,即注册商标、名称和标志。期刊名称应融合期刊主办或出版单位、期刊定位、风格特点等信息,如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杂志》、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学》等期刊,其名称就是对主办单位的体现,为后续的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期刊标志主要由会徽、刊徽、收录数据库标志、获奖标志等图形、符号组成,是期刊价值、权威性的彰显。商标由名称、标志等各要素组成,具有较高的法律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是期刊品牌培育的法律保障。

期刊的外在形式与刊物内容同等重要。期刊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通常会给读者留下第一印象。高质量的装帧设计,可以彰显期刊的品牌特征[8]。长期以来,为体现期刊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国内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以严肃、庄重为主调,缺乏时代气息和吸引力。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读者群体对科技期刊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要求科技期刊不断创新封面设计。期刊的封面设计可以适当结合广告宣传的内容,使之更加丰富多彩,但广告圖案和文字不能喧宾夺主,版权标志仍然是最重要的内容。此外,装订质量也是影响期刊形象的重要外部因素,期刊在装订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裁剪不规范、印刷不清晰、内页折叠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期刊的品牌培育。因此,期刊必须要精雕细琢装帧设计,只有设计精美、印刷精良且特色鲜明的期刊,才能彰显专业性,进而提高其品牌价值和认可度、知名度。

|参考文献|

[1]汪峰. 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化建设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探讨[J]. 新闻世界,2013(6):130-132.

[2]陈峰,徐若冰,刘亮亮,等. 简论科技期刊品牌建设[J]. 编辑学报,2013(1):1-2.

[3]刘婵君,付佳豪,金宣谕. 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现状与提升策略分析:以陕西省科技期刊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11):1363-1371.

[4]崔兆玉,穆建叶. 论当代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J]. 编辑学报,2014(4):312-314.

[5]汤阳. 科技期刊选题策划的思考[J]. 科技传播,2014(6):13-14+20.

[6]夏爽. 科技期刊审稿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编辑的主导性[J]. 编辑学报,2015(3):207-209.

[7]詹燕平,游滨,陈移峰,等. 论科技期刊审稿专家的选择与管理及其审稿积极性的调动[J]. 编辑学报,2014(6):572-573.

[8]于精国. 市场竞争下的科技期刊品牌培育与建设[J]. 新闻传播,2013(5):133.

猜你喜欢

稿源办刊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科技期刊的分类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浅议科技期刊稿源的可持续经营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