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我国综合性熟语词典出版分析
2022-07-13姜楠
【摘 要】综合性熟语词典是指以汉语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为收词对象的词典,其收词范围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熟语类型。具有现代辞书性质的综合性熟语词典的编纂出版已有百余年,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探索期(1900—1949年)、停滞期(1950—1979年)、迅速发展期(1980—1999年)和繁荣发展期(2000年至今)。20世纪以来,综合性熟语词典的出版数量呈波浪式增长态势,编纂体例结构逐步完善,用户范围逐渐扩大,出版类型呈多元化和系列化的发展趋势。
【关 鍵 词】综合性熟语词典;辞书;出版;特征
【作者单位】姜楠,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辞书信息数据库的中国汉语辞书理论史研究”(18ZDA30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H0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1.014
熟语本义是指常用的话语。20世纪50年代,熟语的概念从俄国译介到我国,指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固定短语的统称。之后,学界运用国内外语言学相关理论对熟语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孙维张的《汉语熟语学》(1989年)、外广和的《熟语浅说》(1989年)、武占坤的《汉语熟语通论》(修订版)(2007年)、温端政的《汉语语汇学》(2005年)等。熟语理论的深入发展为熟语词典的编纂和出版奠定了基础。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可知,熟语一般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熟语词典是以熟语为收词对象的词典,分为专门熟语词典和综合性熟语词典两大类。专门熟语词典指以一种熟语类型为收词对象的词典,如郭后觉的《国语成语大全》(中华书局,1926年)以成语为收词对象。综合性熟语词典指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熟语类型为收词对象的词典,如温端政主编的《汉语常用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 1996年),其收词对象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
我国最早对熟语进行辑录的专书可追溯到东汉,东汉服虔的《通俗文》是最早辑录俗语的辞书,南朝梁代刘霁的《释俗语》也很有名,但两书均已失传。明清时期,辑录熟语的专书逐渐增多,辑录熟语的专书有十几种,较具代表性的有杨慎的《古今谚》、翟灏的《通俗编》、钱大昕的《恒言录》、梁同书的《直语补证》、钱大昭的《迩言》等,辑录了丰富的谚语、成语、歇后语等熟语。这些辑录熟语的专书虽然收录了大量的熟语,但是由于熟语概念以及辞书编纂理论的发展尚不成熟,其编纂的意义主要在于辑录。20世纪以来,我国辞书编纂进入全新发展时期,大量具有现代辞书性质的词典出版,辞书编纂理论日渐成熟,专门收录谚语、成语、歇后语等熟语的综合性熟语词典开始出版。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专门熟语词典的出版情况进行了分析,如杨薇(2004年)、李晋(2016年)和宗慧坚(2018年)分别分析了汉语成语词典和谚语词典编纂及出版的成果;朱俊玄(2018年)对近些年来熟语类工具书的出版情况进行了总结,但是其考察的熟语类工具书仅有31种。由此可见,前人对综合性熟语词典编纂和出版情况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因此,本文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数据主要来源于曹先擢、陈秉才主编的《八千种中文辞书类编提要》、北京图书馆编纂的《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综合性图书》、徐祖友和沈益主编的《中国工具书大辞典》、任宝祯主编的《中国辞书大全》、杨牧之主编的《中国工具书大辞典(社会科学卷)》等工具书以及百度学术、读秀、当当、孔夫子旧书网等网站),对20世纪以来综合性熟语词典的出版情况进行了梳理,按照其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总结综合性熟语词典出版的特点和经验,以期为当下熟语词典的出版发展提供参考。
一、不同时期综合性熟语词典的出版概况
1.探索期(1900—1949年)
20世纪初,西方民俗学伴随着西方民主科学的思想传入我国,在我国掀起一股“民俗热”。俗语、歌谣等作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受到当时学者的重视,他们开始重视对歌谣、谚语等熟语的搜集整理,并指出整理熟语的重要性。如鲁迅(1913年)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提出:“当立国民文术研究会,以理各地歌谣、俚谚、传说、童话等,详其意谊,辨其特性,又发挥二光大之,并辅翼教育。”对歌谣、谚语和歇后语的征集和研究推动了熟语词典的编纂及出版。与此同时,大众语运动要求白话文进一步大众化,大众俗言俚语开始受到关注。据本文统计,这一时期共出版了7部综合性熟语词典,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专门收录俗语的词典,这类词典与传统收录俗语的专书相同,收录的主要是词、词组和固定词组。如胡朴安的《俗语典》(上海广益书局,1922年)收录了词、习用词组、熟语等共计7300多条,其中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书中对所收录的熟语不释义,只引书证,重视熟语的溯源;孙锦标的《通俗常言疏证》(1925年)收集的熟语主要来自元代小说戏曲,全书仿《通俗编》编排,按照意义分类,包括天地、天文、地理、水火、宫室等40多类,全书不释义,只引书证。此外,专门收录俗语的词典有高殿澍的《萃语类编》(太古山房,1933年)、李鉴堂的《俗语考原》(1937年)和陈长铸的《俗语格言集》(世界书局,1940年),这一时期的综合性熟语词典主要以溯源为主,不释义。另一种是以方言俗语为收录对象的综合性熟语词典,如严芙孙的《上海俗语大辞典》(上海云轩出版部,1924年)和汪仲贤的《上海俗语图说》(上海社会出版社,1935年)主要以上海地区流行的俗语为收词对象。这一时期的综合性熟语词典不仅收录熟语,还收录了一些常用词和方言词。
2.停滞期(1950—1979年)
20世纪50年代,国内学者对熟语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分析。由于此时正处于对熟语理论的探索时期,再加上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出版的综合性熟语词典较少,只有鲁青主编的《汉蒙熟语词语汇编》(呼和浩特市蒙古语文工作委员会,1979年),这部词典由呼和浩特市蒙古语文工作委员会内部发行,主要为蒙古语的教学服务。
3.迅速发展期(1980—1999年)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全面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稳定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学术文化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其中,关于熟语研究的理论成果增多,综合性熟语词典的编纂出版也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据本文统计,这一时期共出版了49部综合性熟语词典,包括汉语综合性熟语词典38部、双语综合性熟语词典4部、方言综合性熟语词典6部以及少数民族综合性熟语词典1部。汉语综合性熟语词典有温端政主编的《中国俗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武占坤和马国凡主编《汉语熟语大辞典》(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徐宗才和应俊玲主编的《俗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等;双语综合性熟语词典主要有尹邦彦主编的《汉英常用熟语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和杨诎人主编的《日汉例解常用熟语谚语词典》(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年)等;方言综合性熟语词典有温端政和张书祥主编的《忻州俗语志》(语文出版社,1986年)、林伦伦主编的《潮汕方言熟语辞典》(海天出版社,1993年)等;少数民族综合性熟语词典只有1部,即热外都拉·罕木都拉主编的《维吾尔熟语详解词典》(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年)。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版了其他不同类型的综合性熟语词典,如谭永祥主编的《汉语同义熟语词典》(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年),这是我国第一部同义综合性熟语词典,其收录的熟语以组为单位,同义熟语群为一组。同时,还出版了针对不同年龄段词典用户的综合性熟语词典,如肖懋艳等编的《中学作文常用熟语分类词典》(知识出版社,1992年)和陈彦军主编的《新编小学生名言熟语实用辞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部分词语综合性熟语词典也是这个时期出版的重要综合性熟语词典类型,如李布青主编的《金瓶梅俚语俗谚》(宝文堂书店,1988年)和刘益国主编的《元曲熟语辞典》(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这一时期,综合性熟语词典不仅数量增加,而且类型增多,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可满足不同词典用户的需求,这也从侧面说明综合性熟语词典的出版会较多地考虑市场对该类词典的需求。
4.繁荣发展期(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以后,综合性熟语词典的出版进入全新的繁荣时期,据本文统计,出版数量为82部,其中,汉语综合性熟语词典52部,双语综合性熟语词典10部,方言综合性熟语词典7部,少数民族综合性熟语词典13部。这一时期综合性熟语词典的出版数量再创新高,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熟语的整理和收集受到关注,综合性熟语词典的编纂受到重视。另一方面,熟语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和成熟,这是综合性熟语词典出版数量增长的重要动因,如温端政先生提出了“语词分立”的学术观点,主张构建与“词汇”平行的“语汇”概念,建立语汇学,并致力于语典编纂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语汇学理论和语典编纂理论的发展为综合性熟语词典编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推动了综合性熟语词典出版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汉语综合性熟语词典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我国第一部收录民间熟语的大型工具书——《语海》编委会主编的《语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和我国第一部以规范为目的的综合性熟语词典——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规范词典》(华语教学出版社,2011年)。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版了许多较有影响力的综合性熟语词典,如人民教育出版社辞书研究中心编的《汉语熟语小词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温端政主编的《中国俗语大辞典(辞海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和《新华语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等。这一时期出版的双语综合性熟语词典较有代表性的有王永升和赵苍率主编的《新日汉成语谚语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金玉兰主编的《韩汉谚语惯用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2007年)、许震民主编的《汉德熟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和曾东京主编的《汉英双解熟語词典》(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方言综合性熟语词典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杨增武主编的《忻州方言俗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袁庆述和袁楚主编的《长沙方言常用熟语通释》(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周长楫主编的《闽南方言俗语大词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等。少数民族综合性熟语词典有姜信道主编的《韩中谚语惯用语词典》(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5年)、蒙元耀主编的《壮语熟语》(民族出版社,2006年)、援朝主编的《蒙汉熟语大词典(蒙)》(辽宁民族出版社,2020年)等。纵观2000年至今出版的综合性熟语词典,其类型仍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且每个类型的综合性熟语词典出版数量均呈增长趋势。
二、20世纪以来综合性熟语词典的出版特征分析
1.出版数量不断增加
综合性熟语词典作为汉语熟语词典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出版数量不断增加,共出版139部,但是相对于20世纪以来的词典出版总量而言,出版数量仍相对较少。20世纪以后,我国的辞书出版事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辞书开始由传统辞书向现代辞书转型。综合性熟语词典在这一期间经历了探索期(1900—1949年)、停滞期(1950—1979年)、迅速发展期(1980—1999年)和繁荣发展期(2000至今)四个时期,经考察,探索期共出版7部、停滞期共出版1部、迅速发展期共出版49部、繁荣发展期共出版82部。总体来看,综合性熟语词典的出版数量呈波浪式增长趋势。
2.编纂体例结构不断进步和完善
在收词立目方面,20世纪以来综合性熟语词典的收词数量和所收熟语类型不断增加。从收词数量方面来看,在探索期,胡朴安主编的《俗语典》收录俗语7300多条,是当时收词量最大的综合性熟语词典;进入繁荣发展期,《语海》收录谚语24000条、俗语20000条、歇后语32000条、惯用语10000条、成语14000条。此外,温端政主编的《新华语典》约收录25600条熟语,收词数量非常大。
此外,综合性熟语词典的释义体例也在不斷完善。在探索期,胡朴安主编的《俗语典》和孙锦标的《通俗常言疏证》不释义,只标明出处,重点在于溯源和用例;在迅速发展期,王剑引等编、王亦秋等绘的《彩图俗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对熟语的释义比较详尽,不仅对熟语中的疑难字词进行解释,还对熟语的本义、比喻义和转义进行分析,全书配有彩色插图辅助释义,有助于读者理解释义和实现词典的功能。温端政主编的《常用俗语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对收录的每条熟语都标注了语类,谚语标注“谚”,歇后语标注“歇”,惯用语标注“惯”,对每条熟语的字、词进行解释,之后对整条熟语进行释义,说明出处或典故,且每条熟语都配有例证。经过长期发展,综合性熟语词典的编纂体例日趋成熟完善。
3.呈现用户范围扩大、出版类型多元化和系列化的趋势
综合性熟语词典所适用的用户范围扩大,由成人扩展至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方便不同文化层次的词典用户使用。探索期出版的《俗语典》《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考原》等实用型综合性熟语词典所对应的读者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成人读者或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学生读者;迅速发展期和繁荣发展期出版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使用的综合性熟语词典,如万森主编的《小而全系列:歇后语 谚语 俗语 惯用语 词典》(知识出版社,2009年)、凤宝莲主编的《小学生 歇后语 谚语 俗语 惯用语 词典》(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年)、温端政主编的《辞海版·新课标·学生系列辞书:中学生歇后语谚语惯用语辞典(袖珍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等。词典用户范围逐渐扩大。
此外,综合性熟语词典的出版类型还呈现系列化的趋势。相关统计资料表明,20世纪以来综合性熟语词典的出版类型虽然主要以汉语综合性熟语词典为主,但方言综合性熟语词典、双语综合性熟语词典和少数民族语言综合性熟语词典也被大量出版,其中,方言以我国境内方言为主,主要包括潮汕方言熟语、广州方言熟语、福建方言熟语、河北方言熟语等;外语包括日语、英语、韩语、德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包括蒙古语熟语、维吾尔语熟语、朝鲜语熟语、壮语熟语等,充分体现了20世纪以来综合性熟语词典的出版类型呈系列化和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三、结语
20世纪以来,综合性熟语词典的出版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其出版数量不断提升,编纂体例结构逐步完善,用户范围逐渐扩大,出版类型呈多元化和系列化的发展趋势,满足了不同词典用户的需求。虽然综合性熟语词典在出版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应不断完善编纂体例,提高出版质量和市场适应能力,以满足词典用户与日俱增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大桥. 文学人类学的中国进路与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曹先耀,陈秉才. 八千种中文辞书类编提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北京图书馆. 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综合性图书[M].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4]徐祖友,沈益. 中国工具书大辞典[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5]任宝祯. 中国辞书大全[M]. 济南:黄河出版社,1995.
[6]杨牧之. 中国工具书大辞典(社会科学卷)[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7]孙维张. 汉语熟语学[M].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8]温端政,温朔彬. 语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9]温朔彬. 俗语辞书编纂史[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