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打击乐器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7-13陆韵梅
摘 要:打击乐器教学作为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都可发挥出重要价值。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因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的打击乐器教学活动时,容易忽视学生的身心需求,从而影响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对小学阶段的打击乐器教学进行分析,从学生的音乐感知、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四个方面出发,提出有效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科;打击乐器;教学手段
作者简介:陆韵梅(1983—),女,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打击乐器教学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各种乐趣。打击乐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艺术,其音域表达和操作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大优势,教师将打击乐器教学融入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当中,可使学生收获更加独特的音乐价值。
一、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在新课改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需要以学生掌握基础音乐知识为基础,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综合性音乐素养的发展注入动力。打击乐器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器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同的打击乐器受其材质和构造的影响,会发出独特的声响,教师可积极利用打击乐器的这一特点,将游戏式教学法与音乐学习整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1]。
(一)引入游戏式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需要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作为主要的教学依据,抓住小学生“爱玩”的天性,以此出发,设计出符合小学生发展需求与打击乐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在“玩”中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度过一段快乐有趣的校园时光。每种打击乐器都具有自身独特的音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能被传统教学理念所束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而是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与学生一起探索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经过一定的探究分析之后,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打击乐器,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中。例如,在教学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牧童》这首曲子时,因这首歌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不算陌生,所以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各种小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小朋友找伙伴”“分组接龙”等游戏,让学生借助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实现对乐器的区分。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比较适合本堂课教学曲目的打击乐器,与教师的演奏配合在一起,让乐曲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二)重视聆听、观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聆听意识。打击乐器中,有的声音听起来比较悠长,有的声音听起来比较短促;还有的音色比较明亮,有的音色比较低沉。在实施具体的教学前,教师可通过播放由不同打击乐器所演奏的乐曲,让学生对其声音特征展开讨论,并对乐曲中出现的打击乐器的类型进行判断。教师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让学生仔细了解、探究打击乐器的结构和材质,并与聆听结合在一起,明白打击乐器的物理构造与其音符时值的长短、音调的强弱快慢的联系,体会这些内容在乐曲演奏中的作用。以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为例,该乐曲为抒情的二段体结构,其第一部分轻松欢快,第二部分热情优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用沙锤、碰铃等形态不一的打击乐器给该乐曲伴奏,以乐曲的情感特点为主要依据,第一部分的伴奏可采用沙锤敲一拍、空一拍的节奏,第二部分的伴奏可选用碰铃两拍碰击一下的节奏。学生仔细观察、聆听,对比这两种打击乐器,以此种方式来直观地感受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进一步加强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促进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体验打击乐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具有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想让小学生在整节音乐课中保持足够的注意力,单纯依靠唱、说、跳等教学手段远远不够,教师需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音乐活动当中,以深刻的音乐感受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需要将打击乐器教学延伸至实践,引导学生体验打击乐器的演奏和应用,这样能帮助学生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從而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实现其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一)通过歌曲练习体验打击乐器的节奏
在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大雨和小雨》这首乐曲的教学中,教师可选择沙锤作为此堂课的主要打击乐器,通过播放乐曲,让学生感受大雨和小雨的区别。经过一定的聆听、学习和演唱活动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据大雨和小雨的特征,尝试运用沙锤进行伴奏。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沙锤吸引,有的学生观察沙锤的材质和构造,有的学生自主聆听乐曲,思考如何令沙锤伴奏与乐曲相配合。接着,教师可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歌曲节奏,在演唱《大雨和小雨》时加入沙锤伴奏,让这首歌曲得到完美演绎。最后,经过教师的指点和对沙锤的实际应用之后,学生初步认识了沙锤这一打击乐器,同时也发现了打击乐器在乐曲节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打击类乐器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二)通过名曲欣赏了解打击乐器的功能
《保卫黄河》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歌曲,在小学中高年级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播放打击乐版的《保卫黄河》,带领学生开展音乐欣赏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演出视频,展示声乐演唱和打击乐器结合所带来的音乐舞台效果,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蕴含的爱国之情。演出视频播放完毕之后,教师可将视频中演奏者所使用到的三角铁、沙锤、碰铃、响板、双响筒等小型打击乐器展示给学生看并让他们操作。之后,教师询问同学们是否有演奏打击乐器的兴趣,大家纷纷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并且希望继续将打击乐器应用在后续音乐教学活动中。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积极地投入器乐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为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可将打击乐作品赏析融入教学实践,带领学生应用打击乐器进行情感表达,形成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
三、自制打击乐器,拓展学生音乐思维
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培养,通过此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素养。想要完成这个目标,教师需要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其中,自制打击乐器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2]。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玻璃杯、易拉罐、铁片、木棍等,都可以作为制作打击乐器的材料。比如,在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能获得不同音调的声音;利用易拉罐、瓶盖、铁片等材料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小型架子鼓;等等。在自制打击乐器的过程当中,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都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制作出自己满意的打击乐器,并将其应用于乐曲演奏当中。
(一)展示自制乐器,收获设计灵感
当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后,教师要提供给他们一定的展示机会,然后依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入自制乐器的实践应用环节,帮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打好音乐认知基础,并促进其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以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册《乡间的小路》的教学为例,这首歌曲为校园歌曲,整体旋律舒缓,给人带来一种舒适惬意的感受。用以演奏这歌曲的打击乐器一般以弦乐乐器为主,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些打击乐器参与演奏,由此产生一定的乐器设计灵感,自制出与这首歌相适应的打击乐器。比如,学生在旧文具盒中装入一些沙子,将其作为沙球,并将这一自制打击乐器加入演奏,以此收获另一种音乐感受,让《乡间的小路》别有一番风味。
(二)应用自制乐器,合理解决问题
学生在自制打击乐器并对其进行应用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教师就要发挥出自己的引导和辅助作用,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学生改进其自制乐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比如在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册《梨园英秀》的教学中,这首曲子应用了二胡、京胡、鼓、板、大锣、小锣、铙钹等乐器,而学生并无自制这些乐器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这些乐器的替代品,通过多次试验与操作,探索出最佳替代方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并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四、即兴创编曲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音乐曲目的编创是一项重点内容,也是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教师需以严格的方式对学生的音乐创编活动进行引导,学生创编曲目不仅要符合相应的打击乐器的风格,还要将打击乐器很好地与音乐表演过程整合[3]。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打击乐的基本编曲知识,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相关的练习。
(一)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开展创编教学
音乐教学中的创编教学是一个具有灵活性和复杂性的环节,不是用几节课或几次活动就能完成的教学,其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做好教学内容和训练过程的设计。首先,教师要以循序渐进为主要原则进行教学。例如,在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铃铛舞》的教学当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碰铃和手串铃为歌曲伴奏。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可先让学生自主聆听《铃铛舞》,找到其中使用碰铃伴奏的部分。当学生找出相应段落之后,教师要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并做出总结:这首歌每个小节的第一拍(即强拍)处是可以应用碰铃的位置。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感受碰铃这种打击乐器的伴奏效果,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歌曲旋律的熟悉程度,还能强化学生的音乐情感表达。学生使用碰铃伴奏并演唱完歌曲之后,教师再带领大家重新倾听伴奏,并追问:《铃铛舞》中是否还出现了其他的打击乐器?学生在仔细聆听后发现,歌曲伴奏不仅使用了碰铃,还使用了手串铃。此时,教师将手串铃提供给学生用以探索,展示教材中的手串铃乐谱,发现手串铃在伴奏的第一拍(强拍)处是休止的,辅导学生将碰铃与手串铃结合起来为歌曲伴奏,以此让学生轻松完成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
(二)以梯度性为原则开展创编训练
音乐教学中的乐曲创编环节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层次性,教师要依据梯度性原则进行创编训练,由浅入深,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以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蒲公英》为例,它作为简短的三拍子歌曲,教师若仅采用演唱的方式进行教學,无法很好地展现出该歌曲的优美,也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首歌的情绪感染力。因此,在学生掌握相关演唱技巧之后,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三角铁、碰铃等打击乐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打击乐器来对歌曲进行表达,突显出这首歌的情绪特点。以三角铁的学习为例,教师要示范正确的演奏姿势,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模仿教师,其动作熟练之后与教师一起模拟敲击,并发出“当”的声音。经过一定的探索和交流之后,学生可选取歌曲中的合适位置加入三角铁伴奏,进一步强化歌曲的情感表达。以梯度性为原则开展打击乐器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正确的演奏技巧,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又如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又唱浏阳河》的教学中,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已经相当熟悉,教师可要求学生先进行演唱,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歌曲中所使用的伴奏乐器,并以此为基础,为歌曲设计另一套打击乐伴奏方案。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探讨,教师给予他们一定的引导和支持,由此形成新的伴奏方案,让这首歌获得新的生命。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打击乐器教学,使学生参与到多样化的打击乐器实践与操作当中,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要将打击乐教学有效地融入小学音乐教学,教师需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打击乐的体验、乐曲的制作与创编等方面出发,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谢芳.奥尔夫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2021(15):91-92.
郁菁菁.小学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对低段教学的有效应用[J].艺术评鉴,2020(9):118-119.
黄倩.浅谈如何巧用打击乐器让小学音乐课堂更高效[J].考试周刊,2020(65):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