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评价体系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2022-07-12李曦然

现代英语 2022年10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大学目标

李曦然

(山西能源学院,山西 太原 030600)

一、引言

我国教育部在开展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最新会议中,提出并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文件,文件明确了现代化高校在开展英语教学工作时的人才培养主要任务、达成目标与技能标准,提出了高校开展课程改革工作应严格遵循“实用性原则”,将“应用”作为核心目标,以此为标准,执行全面教改工作[1]。为了保证素质教育工作的达成度,教育部指明了高校应建立一个与其自身课程教育改革模式相匹配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输出成果的多元评价,及时掌握教育工作的现存不足,确保教育工作的实施摆脱单一、特定教育主体的限制。在深化此项工作时,教育部门开展了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分析,发现在现代化教育领域中,各大高校已逐步落实了“双一流”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2]。为了确保英语教育工作可以在教学中达到预期效果,应在现有《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文件指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此种方式,保证输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适配,确保人才在校内所学的英语内容在社会中“够用”。为此,文章将在现有教改工作的基础上,将多元评价体系的应用作为背景,进行英语改革改革的深入研究,提高大学生英语知识储备量的同时,提升大学生英语技能。

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工作现存不足

相比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其他学科,英语属于一门学术性较强、用途较广泛的学科,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目标,是我国素质教育工作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尽管我国教育市场在此方面的投入已初见成效,但在进行大学生英语课程体系价值评估时,仍发现现有教育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英语学科教学中语言教学的全新形态,其本质与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学生后续步入社会、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打下基础。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下,高校学术英语的课程体系仍有待完善,无论是教学中的执教行为,或是课程教学中的达成目标,都具有独立性特点,即学生无法通过校内系统化的学习,掌握或了解学习英语的本质要求,此种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少驱动力、学习目标不清晰。

同时,部分高校为了打造具有特色化优势的英语课程,在英语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创新,并设置了一些与英语课程相关的特殊学科[3]。尽管此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模式的全面优化,但教师在执教时,却很难找到与之匹配的教学素材,导致创新性英语教学工作的实施难以持续。即便教师利用大量课余时间找到了与之匹配的教育素材或教学资料,也会由于资源内容过于陈旧,出现知识点片面、覆盖度不全的问题。

此外,大学生英语教学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存在最明显的短板是教学手段局限、教学评价时忽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组织不佳等,这些问题都会在执教中,对学生学习成效造成干扰与抑制。

三、基于多元评价体系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对学生答题能力的提升。而在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便是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过程[4]。例如,在课程中进行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可以及时感知学生是否在学习中存在显著进步,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及时监控。同时,将多元评价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可以实现对目标方向正确性、内容价值性的把握,并及时根据评价后内容的偏差进行教学工作的宏观调整,通过此种方式,确保对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全面优化[5]。综上所述,基于多元评价体系下,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多元评价体系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措施

(一)基于多元评价体系的课程教学目标调整

为弥补现有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实现对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全面优化,本章提出基于多元评价体系的课程教学目标调整改革措施。参照基于多元评价体系中的评价目标,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五大核心模块”,对其进行描述,如下图1所示。

图1 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五大核心模块”

将上述图1中提出的五大核心模块作为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大学现有教育工作、教育模式的调整与优化。例如,在进行“英语听力”的教学时,主要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量”;在进行“英语语法与词汇”的教学时,主要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教学时,主要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情感态度”;在进行“英语翻译”的教学时,主要教学目标为“实现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灵活性应用”;在进行“英语实用写作”的教学时,主要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

按照上述方式,将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评价方向作为教学目标设定的主要方向,保证学生英语课程学习中的多元化方向。

(二)基于成效评价的英语教学内容优化

鉴于不同学生在入学阶段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因此,一味地按照课本内容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是不行的。为实现对英语课程的全面改革,本章将基于多元评价体系中的成效评价角度,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优化[6]。

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工作的重点置于学生进步空间,并不是学生是否取得了良好成绩。教师应明确班级内较多的学生未能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或显著的成果,不是学生学习能力不足,而是教师没有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没有指示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没有提供学生优质的教学资源。为解决此方面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尝试对学生进行一次能力评价,掌握受教育群体英语学习的基础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级教育模式,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水平或学生在评价测试中展示的能力方向,划分为基础、中等、优等学习认知水平。从学生实际层面出发,明确或设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7]。例如,针对英语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直接使用统编版教材对学生进行基础教学,当学生参与一段时间的系统化学习后,再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测试后分析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成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展示的阶段性学习成果,教师再决定是否要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8]。当对学生进行成效评价时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提升时,教师可在教学内容中穿插部分的中等水平教育内容,通过此种方式,从不同角度保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前瞻性与权威性。

(三)建立基于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机制

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现有评价机制进行完善,是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为全面落实此项工作,应根据英语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建立基于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机制,通过此种方式,实现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感知[9]。在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时,要先进行评价指标的提取,以此为依据,进行评价标准的细化,并结合评价中的实际情况,选择多种评价模式[10]。对评价机制中过程性评价指标的描述,可用下述表1表示。

表1 英语课程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

续表

上述提出的每一个评价指标在评价中都不以具体分值的方式存在,根据自评/组评/教师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进行等级量化评价,评价标准与量化等级如下表2所示。

表2 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等级量化与评价标准

按照上述表1与表2所述的内容,对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此种评价方式可以避免学生在自我认知中存在挫败感或自卑心理,也可以保证教师从不同方面认知学生在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在学习中的输出成果,为每一名学生书写过程性评价标语,总结学生在阶段性学生过程中所展示的个人优势、不足,并以此为依据,为学生制订后续学习计划。根据计划内容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调整,保证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向与学习指南可以满足学生的多维度学习需求。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基于多元评价体系的大学生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五、结语

文章从基于多元评价体系的课程教学目标调整、基于成效评价的英语教学内容优化、建立基于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开展多元评价体系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希望通过此次的研究,实现对高校课程体系的全面完善,以此为学生在后续的英语课程学习中,指明方向,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综合能力、英语水平的逐步提升。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大学目标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