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启拓教学”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

2022-07-12梁甜甜孙乾赫

现代英语 2022年10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育人

梁甜甜 孙乾赫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 沈阳 110168)

一、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也就是说,高等教育过程中的每一门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起,发挥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履行好“课程育人”的职责与使命。《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性质,应融入课程思政体系,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作用。[2]大学英语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和人文素养,而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有共同的价值理念,这也让大学英语在“课程育人”中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秋芳在《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一文中,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将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解读为:“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3]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通识类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使命感、责任担当和能力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启拓教学”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启拓(QITO)教学”坚持“问题导向(question)、课堂互动(interaction)、思想引领(thought)和团队优化(optimization)”的教学理念[4],是由江南大学在2015年提出的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为试点课程,取得了精准育人的显著成效[6]。“启拓”本意为“启发和拓展”,旨在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启拓教学”以“问题导入”为教学切入点,通过问题设置引出教学专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主动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模式和正向情感表达;以“专题协同”为教学方式,基于问题导向,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深度优化;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打造智能课堂,一改传统思政课课堂沉闷、被动的教学氛围,形成了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师生互动活跃的绿色生态课堂。“启拓教学”还致力于教学团队的优化,提倡发挥团队优势,以增强教学合力。

“启拓教学”注重课堂互动和思想引领,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根本性转变,这与大学英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统一;“启拓教学”强调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价值塑造,这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相一致;“启拓教学”采用智能课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习平台,拓展教学空间维度,这也与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相契合。因此,“启拓教学”可以成为思政课程与大学英语课程有效结合的桥梁和纽带,为大学英语教学注入新理念,为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提供新思路。

三、“启拓教学”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

(一)革新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中一门能够体现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课程。在输入英语目标语文化的同时,也要输出和弘扬中国本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也使得大学英语课程在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下,肩负起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使命和责任。

基于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对照《指南》,结合中国当代经济文化语境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对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从单纯的“语言技能课程”转向“语言与育人的融合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从“语言应用型人才”向“综合性人才”转变。以学校优势学科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不同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具备发现、总结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基于事实、经验等以思辨的方式看待问题;能够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二)深度挖掘教材潜在育人元素

教材是教学流程中的核心元素,是教师与学生形成有效互动、产生情感共鸣的工具与纽带。脱离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是没有根基和依托的,无法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思政内容和教学内容若相互独立,势必会形成教学上的“两张皮”,思想上“盖浇饭”[3],让语言与育人的融合教学形式大于内容,育人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厌学的心理。

在对国家育人目标、学科育人目标和课程育人目标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3],教师通过深入分析和解读单元教学内容,凝练单元主题,再围绕主题制定单元育人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目标服务于育人目标,从而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专题设计。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进行能够促成“有效学习”[7]的教学活动设计,形成“专题协同”教学模式。

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I》第一单元“The Pursuit of Dreams”[8]为例,这一单元有三篇课文,叙述了三个追梦人的故事。基于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可以将育人目标确定为“追梦”。这一单元的教学对象正是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大学生活的开始也是追逐梦想旅程新阶段的开始。然而,“追梦”的过程往往充满了困难与挑战,要辩证地去思考“恐惧”与“勇气”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坚定成就梦想的决心。基于这样的育人目标,将语言目标确定为“讲述追梦人的故事”。通过三篇课文学生可以阅读到以“身残志坚、百折不挠、坚持不懈”为核心主题的追梦故事,从而产生了思想和情感维度上的共鸣。通过完成“词汇记忆(memorize)、内容理解(understand)、故事复述(retell)”等从低阶到高阶的语言技能目标,学生完成了从内容、语言到话语结构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最后通过故事分享来进行自评和互评(evaluate),从讲述他人的追梦故事到理性地思考自己的梦想,从了解他人追梦过程的艰辛与坚持到辩证地去看待自己追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与阻碍,形成了语言和思想双提升的有效学习。

(三)创建“语言与育人多维融合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讲求的是“点滴渗透,细水长流”,即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思政文化知识,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的讲话中指出语言与育人融合中要达成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形成了“语言与育人多维融合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语言与育人多维融合教学模式

正如图1所示,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的融入可以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维度,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和语言技能训练中。在课中,立足教材本身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从主题解读、课文分析、词汇学习、语言练习等各个角度进行思政元素融合,包括西方经典文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时政新闻、思政微课和视频等。思政素材的选择必须具备针对性、典型性、时效性和创新性四个要素,以增强共鸣感。三个维度有机衔接,设计出以思政元素融入为内容依托的语言技能训练活动,就可以把语言教育与育人教育充分地融合在一起。

(四)构建“线上+课堂+实践”的混合式立体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来丰富线上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借助教学辅助软件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口语实践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增强学习获得感。课内和课外相互衔接,线上和线下相互补充,拓展了教学的空间和维度。

课前为线上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如主题相关视频摘记、基于预习提纲阅读和理解课文、随行课堂App词汇学习等,并明确学习要求。课前阶段的自学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也为课中的教学互动做好预热。课中为线下课堂教学阶段,是促成有效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语言与育人融合教学的重要阶段。基于课前的知识输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相应地减少重复性讲解,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脚手架作用,引导和组织学生完成测试、思辨问题讨论、小组或个人成果展示以及自评和互评等一系列课堂活动,在内化和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对学生高阶语言能力的培养。课后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等自主学习平台进行知识的补充,有能力的学生也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维度实现了有效的循环联动。

实践阶段是开展“思政主题”口语教学,指导学生完成口语实践任务,如学术版自我介绍,用英文介绍所学专业和未来就业愿景,视频片段配音,经典美文朗诵、定题演讲等。口语实践任务融入多元思政元素和时效性极强的“思政话题”,包括爱国主题、跨文化主题、爱校主题等。口语实践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跨文化语言运用过程中,逐渐形成文化比较和文化思辨能力,从而树立文化自信。

(五)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求高校教师要做到“以德立身、泽己及人”“站稳讲台、潜心育人”[1]。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有更高的站位,要有更为宏观的教学架构。作为课程的设计者、课堂的主导者、教学的引领者,教师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潜能发挥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力量。

通过“党支部党员教育和教研室教研活动”双载体,可以帮助教师树立“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明确“课程育人”的根本任务,从而形成有着共同目标和努力方向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微课、讲座、典型教学案例交流等方式,可以进一步明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提升“课程育人”能力,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氛围。同时,教学团队还以“教学竞赛”为载体,以赛促教,在比赛中紧跟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步伐,与来自全国、全省的高校同场竞技,不仅获得了学习与交流的宝贵机会,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也在不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实践,促成了教研相长、经验共享的“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

四、结语

启拓教学与外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建构上都是统一的。文章基于高校思政课课堂“启拓教学”改革理念,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总体而言,课程思政教学就是“融盐入水”的过程。从微观上看,这里的“盐”就是“思政育人元素”。思政元素从哪里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着眼于教材中的语言层面,而没有思政元素挖掘意识,缺乏对思政教学的价值认知,缺少对课程教学的顶层设计,那么这样的教学就会陷入“教不会,学不懂”的恶性循环,教师和学生都会逐渐迷失方向。而“水”正是指教会学生技能、引起学生共鸣、唤醒学生意识的良性循环过程,“语言与育人的融合教学模式”创建正是要实现“盐”与“水”的充分融合,即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和教材外显性的语言元素,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途径使隐性的思政育人元素为学生所感知,并能够入脑入心。结合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合理地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和教学辅助软件,则可以加快“融合”速度,提升“融合”质量。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形成了“课程思政”氛围浓郁的学习共同体和经验共享的教学共同体。但是教学融合模式和混合式立体教学体系还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地去检验和完善,这需要高校外语教育工作者进行更多的相关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积累教学数据,分享成功案例,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真正地落到实处,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