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研究

2022-07-12郑晓曦姜思源赵悦

现代英语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效果思政

郑晓曦 姜思源 赵悦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一、引言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一年后,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提出,高校所有课程都应承担育人责任,落实“立德树人”。《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也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大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力度的三个现实意义

首先,推广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全方位培养“四有青年”。1980年,邓小平同志给《中国少年报》杂志题词,提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标准。这与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想法不谋而合。推广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丰富外语课程的人文精神内涵,融贯中西,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其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判断力,树立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符合高校“立德树人”的初衷。

其次,完善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校语言专业课程教学培养计划中,已经建有用外语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同时,近几年来,高校在陆续建设外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将各类外语课程纳入了课程思政的建设轨道。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以外语为载体,传承中华文明和人文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外语词汇表达能力,践行了“讲好中国故事”这一人才培养理念。

最后,加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思考和探索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在引导青年学生加强思政内容学习时,教师对思政内容的把握度和敏锐度都会影响教学成效,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思政的内涵,坚定政治立场,提升对思政元素的解读能力。

三、对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网上问卷的方式对武汉地区部分高校的外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和效果的调研,再结合线下对部分教师和学生的面对面抽样访谈,共收集到237份有效问卷。问卷针对教师和学生两个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两版不同的问题,学生版问卷主要收集学生对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和问题反馈以及外语通识类课程的思政内容教学情况,教师版问卷调研教师在开展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难点和教学反思等情况,也收集教师对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外语课程思政的建设概况

参与问卷调查的所有受访者中,有超过半数的党员和预备党员群体,其余受访者面貌为共青团员和群众。学生受访群体涉及本科四个年级,除外语专业学生外,还有46名非外语专业学生。教师群体包含英语系教师18人,法语和日语专业教师10人,公共外语教师9人(表1)。已建有校级外语课程思政10门,正在建设外语课程思政22门,预计申报建设3门。从课程类型上看,已经覆盖语言学、文学、翻译三个专业方向的数门核心和重点课程,并包含部分通识选修课程。

表1 武汉地区部分高校受访群体信息

(二)受访群体对外语课程思政的认知

在对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认识上,学生群体中有75%的同学支持在外语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9.5%的同学保持中立意见,尚有15.5%的同学(31人)表示没有必要(图1)。通过多项选择题“认为不必要开设外语课程思政的原因”,了解到这31名同学中,大部分人认为“课堂教学中语言学习和思政内容没有很好融合”,11名同学认为“各门课程讲思政,内容重复,浪费时间”,6名同学认为“教师的思政理论素养有待提高”,还有2位同学在开放性选项上写不希望教师用中文讲解思政内容。从后续调研中发现这31名同学中有28人都支持教师改进和完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

图1 学生群体对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态度

在对84.5%的学生(支持和中立)的进一步调研中,118名同学(接近70%)认为自己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度不够,91%(153人)的同学认为课程思政是对思政课程的有益补充。在多选题“外语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中,165名同学(占比82.5%)选择“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判断力”,146名同学(占比73.0%)认为“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123名同学(占比61.5%)选择“加强思辨能力培养”,占比较大的选择还有“提高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以及“加大对中国特色专有词汇的掌握力度”。如图2所示。

图2 多选题“外语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调查结果

教师对开展外语课程思政的目的和意义都有比较充分的理解,29名教师表示在参加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之前,已经在课堂上进行过思政内容的引导和教育,但是还不成系统。不到70%的教师表示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教学方法和安排教学内容,在思政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大多采用自编讲义,且建议加快外语课程思政教材的建设,并认为规定外语思政元素的种类和教学规范,建设外语课程思政体系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外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情况

从教学方法上看,高校外语教师基本采用问题式和案例式教学(表2)。教师根据每周课程内容加入相应的思政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 learning)的模式,以学生主动讨论探索为主,辅之以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的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强师生和学生间的互动,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调动已有认知储备,思辨地提出各自观点并对思政内容的学习做总结陈述。部分教师为拓展思政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会设计学生展示环节,由学生经过资料查找等环节,展示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思考,教师引导其他学生一起参与评价课堂展示,发表观点。部分课程中,教师采取案例式教学,在讲授某一作家或者某一具体实例时,通过对作者创作思想和作品内容的探讨,引导学生对隐藏在文本之下的社会现象的思考。

表2 “高校外语教师教授外语课程思政的主要方法”问卷结果

从教学内容来看,外语课程思政通过中外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对比,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美国文学课程中,教师在讲授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时,曾着重讲授他的爱国情怀,在惠特曼的诗歌《我听见美国在歌唱》中,作者赞颂了劳动者的美,诗歌中的每个劳动者都是平凡而伟大的个体,虽年龄各殊、职位各异,但都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做贡献。教师可让同学们查找赞颂中国劳动者的艺术作品,例如诗歌《悯农》《观刈麦》等,通过对比中西方诗歌中劳动者形象的异同,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文化中,普通大众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与体恤,体现了诗人原始的反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思想。

从教学效果来看,首先在教学效果反馈方式上,部分教师选择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同学们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接受、理解和吸收情况,以此为依据,调整课程的思政教学部分;部分课程会采取课堂随测来巩固所学知识,并在期末考试中加入思政元素来检验教学效果,例如翻译与对外传播、中国文化通览等课程。其次,本研究通过设置客观选择题和主观开放式问答题来检测学生对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反馈。客观题设置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融合度的看法,有超过75%的同学认为融合度好或较好;有30.5%的同学认为外语课堂上的思政内容缺乏深度;27%的同学认为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有重叠现象。在对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建议方面,大部分同学希望各门课程之间能够整合思政教学内容和资源,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大多数教师希望能够有课程思政教学规范性意见来指导教学。

四、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不足与对策

结合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课程教学效果和师生对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议,本研究发现以下三点问题应被重视,首先是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标准问题;其次是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最后是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随着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推广,各门课程在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都在对课程思政进行有益探索,但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的把控上还缺乏经验,为避免出现外语类课程教学和思政内容“两张皮”现象,做好二者的有机融合,首先需要有一个统一而行之有效的全国范围内或者以地区为单位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来规范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师操守等,合理安排非思政课教师的思政理论学习和培训,统一教师的思想,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其次,加快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完成从外语课程思政教材建设到各门课程思政教学协同建设以及到考试思政建设是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中之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加强示范课程的建设和引领作用,考虑由点到面建成覆盖高校外语教学大纲中的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可以以院校为单位建设外语课程思政体系,结合学校和专业特点,以外语课程思政示范课为观摩样本,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以系部为单位,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并尝试提出每周的思政教学主题,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计划进行思政教学任务分解,避免思政教学内容的重复,同时还可以积累和丰富课程思政资源。

最后,完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建设。目前,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套用过去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但是课程思政教学是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上的创新,这就要求建设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例如从教学模式、教学和思政的融合度,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同行评价,课程考试等多个方面去评价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效果思政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