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2-07-11张丽绒施贵妹洪美妹林小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身体状况夜班职业倦怠

张丽绒 施贵妹 洪美妹 林小珍

职业倦怠具体是指长时间处在工作压力状态下的一种情感及心神疲惫综合征,具体表现主要为个人成就感下降、去个性化、情感衰竭[1]。护理职业对情感投入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护士则属于职业倦怠的高发、易感人群,职业倦怠不但会危害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导致护理质量降低,甚至可能对护理队伍的稳定性造成影响[2-4]。护士长时间处在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容易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工作倦怠感比较严重[5];除此之外,重复的护理操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士的工作效能感,而这些因素均会对护理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积极改善护士的工作倦怠感及工作效能感就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分析了2020年1月—2021年6月某院神经外科护士46名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文章所选对象为2020年1月—2021年6月某院神经外科护士46名。排除标准:进修者;休假者。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注册护士。

1.2 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方法,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倦怠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开展问卷调查。安排经过相关培训的调查员发放问卷,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在发放问卷时,应详细告知护士本次调查的相关内容及目的,护士自行填写,现场发放和回收。(1)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职称、是否夜班、夜班轮班制度、每周平均工作时长、每周平均夜班次数、每周平均夜班时长、工作年限、对当前工作满意程度、腰高比、高血压、自己身体状况等。(2)职业倦怠表[6]:调查内容为人格特征、职业倦怠、压力源、不同应对方式、职业倦怠的心理及生理症状,具体分为无职业倦怠或者职业倦怠轻微(≤140.5分)、轻中度职业倦怠(140.6~160.4分)、重度职业倦怠(≥160.5分)。(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7]:调查内容为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主观睡眠质量;总分≤4分则判断为睡眠质量良好,5≤总分≤7分则判断为睡眠质量一般,总分≥8分则判断为睡眠质量差。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1.0软件,计量资料表示为(±s),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调查情况

调查发现全部46名护士中,男女分别为4名、42名;护士年龄平均为(30.42±4.78)岁,其中30名护士的年龄为20~30岁,12名护士的年龄为31~40岁,4名护士的年龄≥40岁。护士的职业倦怠平均评分为(157.08±18.54)分;其中7名护士无职业倦怠或者职业倦怠轻微,19名护士为轻中度职业倦怠,20名护士为重度职业倦怠。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单因素分析

在年龄、文化水平方面,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3 不同工作特性的单因素分析

在职称、是否夜班、夜班轮班制度、每周平均工作时长、每周平均夜班次数、每周平均夜班时长、工作年限、对当前工作满意程度方面,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续)

表2 (续)

表2 (续)

表2 不同工作特性的单因素分析(名)(n=46)

2.4 不同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在自己身体状况、睡眠质量方面,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续)

表3 不同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名)(n=46)

2.5 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护士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自己身体状况、对当前工作满意程度、每周平均工作时长、夜班轮班制度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如表4。

表4 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

3 讨论

1974年美国精神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主要是用于描述长时间从事服务行业人员,因为过度工作要求而形成的心力交瘁现象[7]。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自身过度消耗是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8-9]。在我国职业倦怠的具体定义为人们长时间处在繁忙和紧张的工作中,受情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情感封闭、心力衰竭、身心不适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各种职业的从业人员均可能发生职业倦怠,尤其是卫生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医患关系逐渐改变、医疗改革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对于护理人员来讲,其工作环境也在逐渐改变,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压力,导致其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越来越高[10-12]。如果护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则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护理服务质量降低,甚至还可能导致护理人员出现心理疾病,对护理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帮助护理人员对其自身压力进行有效对抗,让其身心保持健康,让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就成为了现阶段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13]。

我国护理人员常常处在应激状态下,监护仪器以及治疗仪器逐渐完善、更新,患者病情多变且复杂,护理工作的不确定因素加多,同时处理非护理工作的难度更高,需要严格遵守上级医生的指示,长时间处在被动地位,其个人成就感并不高[14-18]。另外护理人员加夜班的时间较多,遇到突发状况的机会也较多,在实际的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离别、痛苦等场景。长时间扮演者“高级保姆”的角色,然而其地位却并未提高。如果未能对心理状态进行及时调整,长此以往则容易出现身心疲惫的情况。除此之外,新医疗干预条例的逐渐出台,而且医疗环境也在逐渐改变,在实际的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对自己更加严格,进而导致其工作压力加大,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风险增加。本研究调查发现全部46名护士的职业倦怠平均评分为(157.08±18.54)分,其中7名护士无职业倦怠或者职业倦怠轻微,19名护士为轻中度职业倦怠,20名护士为重度职业倦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护士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自己身体状况、对当前工作满意程度、每周平均工作时长、夜班轮班制度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工作时间较长、轮班倒频繁会导致护士对自身工作容易出现倦怠。除此之外,因为长时间的夜班生活而导致生物钟出现紊乱,无法得到有效休息,降低睡眠质量,然而护士的责任大、工作任务重,从而对护士的工作质量及效率、情绪造成影响,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较高。护士的压力、任务重、工作强度大、缺乏时间调整与自己身体状况密切相关。个人被认同感及获得感低、绩效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人性化管理未得到充分体现、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员配置不足等因素会降低护士的工作满意程度,进而引起职业倦怠。

总之,护士现阶段的职业倦怠感比较显著,主要是因为睡眠及身体状况差、工作时间长、频繁轮班等因素所导致。职业倦怠会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工作质量、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社会及医院应高度关注。医院应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对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提升,构建护士人员健康档案,及时预警和干预健康存在问题的护士。为护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文关怀,对其职业压力进行缓解,让其身心保持健康。

猜你喜欢

身体状况夜班职业倦怠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上夜班 升血压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夜班女生怎么保养皮肤
论医学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心理关怀研究
人文关怀教学方法在《医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
夜班交心的好闺密
感觉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