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翻身法在急性心肌梗死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患者中的应用

2022-07-11李杨顾迎春王东伟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舒适度心率下肢

李杨 顾迎春 王东伟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心脏康复科 450007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报道〔1〕,我国城市与农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开通血流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尽管经桡动脉路径行介入手术占绝对优势〔2〕,但仍有部分患者因桡动脉血管畸形、复杂支架技术应用、病情危重或既往PCI术后导致桡动脉闭塞等因素选择股动脉穿刺路径。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械的发展,血管封堵器及血管缝合器逐渐应用临床,但由于价格昂贵,而且止血成功率并非百分之百,研究表明与徒手压迫止血比较,这几种止血方式并未发现统计学意义〔3〕。目前不少医院经股动脉穿刺后仍采取加压包扎止血方式,术后需卧床制动24 h,因不适当活动易出现穿刺点出血、假性动脉瘤及腹膜后血肿等并发症危及生命。但是卧床制动给患者造成身体及心理上的极度不适与恐慌,如何让经股动脉穿刺冠心病患者减少制动带来不适及并发症,成为临床中需解决的问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并经股动脉穿刺造影或支架置入患者6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纳入标准:①所有纳入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符合行心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标准,不适合经桡动脉穿刺路径,均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或支架置入术,②术前均为非卧床患者,③术前行下肢静脉彩超提示均无静脉血栓,④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不配合、拒绝参与者,②脊椎严重背屈者,③存在意识障碍无法行相关指标评估者。两组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介入手术返回病房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等)、抗动脉硬化(他汀类药物),改善心肌缺血等药物治疗,且制动6 h拔除鞘管后常规盐袋压迫6 h,随后制动24 h,医护人员密切监护,护士每2 h巡视患者一次,并且仅给患者翻身动作(假翻身),询问患者情况。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自导管室返病房后每隔2 h应用自制30°翻身法给予患者翻身(经股动脉穿刺下肢固定,并以此为轴,应用翻身用功能枕在给患者翻身时交替间断放置于患者左右侧上半身躯体下及左右臀部,臀不离床,幅度为30°左右),并询问患者不适情况。

1.3 评估指标

比较两组①患者自感舒适度评分;②出血(血肿、动脉瘤等);③翻身法前后血压、心率;④自感睡眠质量;⑤下肢静脉血栓事件;⑥心血管事件;⑦术后1 w 6 min步行距离。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自感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在应用30°翻身法后自感舒适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自感睡眠质量及自感舒适度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1例血肿,对照组2例血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制动不适感(腰部疼痛、麻木)11例,对照组制动不适感(腰部疼痛、麻木)27例。两组均未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出现、再发心肌梗死、猝死等)。

2.3 观察组应用翻身法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比较

观察组患者翻身后心率较翻身前显著降低(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患者翻身前后血压、心率变化

2.4 两组患者术后1 w均行6 min步行距离比较

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443.60±57.56)m,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375.46±60.47)m,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关于自制或改良的翻身方法对于长期卧床、重症医学、脑卒中瘫痪及外科术后患者研究较多〔4〕,为患者带来获益,同时也为护理人员减轻负担。同样,如何减少冠状动脉血管病变需经股动脉穿刺路径介入治疗后制动患者痛苦有待临床医生关注。

本研究提示30°翻身法可显著提升心肌梗死经股动脉穿刺患者的舒适度,而且安全、实用。与林慕贞等〔5〕研究的微翻身法在肝胆术后患者应用存在相似之处。近年来,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时代的到来,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呈年轻化趋势,患者对疾病存在恐惧及焦虑,为了避免出血、血肿、动脉瘤等风险,经股动脉穿刺路径介入治疗后长时间制动加剧患者不适、烦躁,甚至可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人体组织肌肉并不能一直保持静止不动,正常人6~10 min左右即会不自主的调整自身位置。本研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30°翻身法以穿刺下肢为轴心,借助翻身用功能枕以30°间断交替地垫高一侧上身躯体改变体位或者改变臀部的倾斜位使身体的受力点发生变换, 可使身体部分皮肤的血管压力减少,增加局部血流量,从而改善循环,减轻制动带来痛苦及并发症出现。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应用翻身法后心率较翻身前显著改善,收缩压较翻身前稍改善,但未发现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应用翻身法后患者舒适度改善、焦虑情绪减轻相关,与严格卧床休息时心脏交感活动相对增加,外周血管交感神经活动和心脏副交感活动减少亦密不可分〔6〕。有研究表明,卧床休息24 h则可减少对下肢负压的交感神经反应,从而影响血压、心率〔7〕。术后1 w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有所增加,提示尽早应用翻身法可能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增加活动耐量,同时对下肢血流亦有所助益。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经股动脉穿刺路径介入治疗制动患者尽早尝试借助翻身用功能枕应用30°翻身法改善患者自感舒适度及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同时可显著增加活动耐量,实用、安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舒适度心率下肢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间断吸唾技术对根管治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离心率
下肢最怕“凉、麻、痛”
在最佳心率区锻炼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新鲜世界的豪华座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