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情志护理联合个体化关爱服务对妇科肿瘤患者疼痛、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7-11徐琳娜
徐琳娜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 200090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妇科肿瘤在临床中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常见有子宫肌瘤、宫颈癌、卵巢癌等疾病〔1〕。大多肿瘤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但是在患者的患病过程中,不少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切除特殊生殖器官和需要持续化疗而影响形体的患者,更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2〕。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和护理服务范畴的扩大,关爱作为提高患者适应力和促进健康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患病群体,关爱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次研究对该院近期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进行了个体化关爱服务,来探究其在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本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者对患者资料进行保密,入选患者和家属知晓研究目的、意义和程序,均签署研究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肿瘤性质和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3〕:①经影像学、肿瘤标志物和病理检查等,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确诊为为妇科肿瘤,包括子宫肌瘤、宫颈癌、内膜癌、卵巢癌;②进行手术治疗,术前生命体征稳定,无手术禁忌证;③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基本正常;④预计生存期限≥6个月;⑤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4-5〕:①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②除肿瘤疾病外,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③既往有精神病史或入院前存在严重心理障碍;④存在严重认知障碍;⑤无家属照顾者;⑥涉医疗纠纷者;⑦死亡病例。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①加强病室环境建设,温湿度适宜,减少人员流动,保证患者睡眠充足;②向患者介绍肿瘤知识、诊疗过程,协助患者接受各种诊疗方案;③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做好手术准备;④术前做好肿瘤镇痛护理,减轻患者不适;⑤术后加强病情监测,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积极预防并发症;⑥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1.3.2试验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情志护理联合个体化关爱服务,内容如下。
1.3.2.1情志护理措施 妇科肿瘤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多表现悲观和焦虑,会对手术本身、手术治疗效果及花费产生不安和恐惧的心理,针对不同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应根据评估情况制定具体方案,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志不畅类型,护理措施如下:①惊恐不安型:针对此类型患者,采取的情志护理为“以情胜情法”。向患者介绍妇科肿瘤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案、预后效果等,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积极引导患者理性分析、科学认识,通过“思胜恐”的方式,使患者消除对疾病的过度不安和恐惧,提升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②思虑过度型:针对此类型患者,采取的情志护理为“移情暗示法”。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耐心交谈,鼓励患者介绍自己的爱好。根据获得的信息,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感兴趣的活动,如读书、上网、看电影、开展小型活动等,通过丰富业余生活,转移患者对疾病的过度关注,减轻对疾病的过度思虑。③忧心悲观型:针对此类型患者,采取的情志护理为“以喜制忧法”。护理人员应尽量多与患者交谈一些轻松的话题,也可通过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或影片使患者情绪放松,或者提供内容积极乐观的书籍给患者阅读,从而提高患者心情的愉悦度,培养愉快心境。
1.3.2.2个体化关爱服务措施 ①规范服务:研究前对入组护士进行护理形象重塑的培训,包括护理过程中的礼貌用语、交谈技巧、仪表仪态等,着重掌握和提高与肿瘤患者的交流技巧,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体验,减轻患者对医院的抗拒心理,改正患者因疾病不良的应对态度。②耐心倾听: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的过程中,要学会倾听患者的心声,尽量不打断患者,不对患者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的抱怨,不急于打断和解释,让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释放,在此过程中提炼整合出主要护理问题,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查明影响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不良因素。③个体化心理关爱:术前积极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责任护士对每位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评估,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处于肿瘤哪个时期,对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的患者进行重点关爱护理。首先了解引发患者不良情绪的问题,如不知道如何进行手术准备,担心手术效果、术后康复、治疗费用、对手术不抱有很大期望等,然后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比如对于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术前准备的患者,首先向患者强调充足的营养、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睡眠对手术和术后恢复的重要意义,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调节,然后向患者详细解释各种术前检查和准备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做好各项准备,检查患者准备情况,保证患者准备充分;担心手术效果和对手术没有信心的患者,可通过向其介绍手术医师、手术流程、手术优势等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识,也可通过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病例来提高其信心;担心术后康复患者,在日常交谈中多向患者讲解术后康复知识;担心治疗费用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指导家属多对患者进行陪伴和鼓励,给予患者充足的生活、情感和经济支持,充分发挥亲情作用,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同时向患者介绍医院内医保政策;对于极度贫困患者,为其提供医疗费用捐助的相关渠道。④个体化疼痛护理:术后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进行个体化、多模式的疼痛关爱护理;对于疼痛敏感度高的患者,应加强非药物干预,如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进行自我放松,也可指导家属陪伴患者,与患者分享生活趣事转移患者注意力,教会患者和家属如何使用自控镇痛泵,严重疼痛时遵医嘱药物止痛。⑤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患者住院期间,动态评估患者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和需求状况,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术后受疼痛影响康复积极性不高的患者,向其讲解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同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通过为患者发放宣传手册向患者普及妇科癌症知识,让患者了解高危因素;术后持续进行放化疗的患者,向患者讲解化疗常见的各种并发症,教会患者如何进行预防、识别,指导患者加强营养补充,提高免疫力。
1.4 观察指标
①围术期疼痛情况: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于术后12 h、24 h、48 h、72 h各时间点评估患者疼痛情况,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②围术期心理状态: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7-8〕于患者入院时、术前1 d和术后3 d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每个量表各含20个条目,4级评分,得分>50分提示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得分越高提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③生活质量:选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EORCT QLQ-C30)〔9〕于入院时和出院前1 d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躯体、角色、社会、情绪和认知5个维度,共30个条目,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研究者在参与研究前需熟练掌握评估量表,评估前告知患者评估目的,并用统一性语言向其解释量表内容和填写方式,指导患者客观真实作答。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和72 h时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疼痛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对比
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抑郁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3 d时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入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d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近年来,优质护理服务已经成为患者、医院和社会日益重视的问题,临床学者认为,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主要是要提高护士的关爱能力〔10〕。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为5级,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充分满足患者基本需要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关爱服务,可有效增进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患者的不良体验,让患者感受充分的尊重和重视〔11〕。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特殊的患病群体,在就医过程中,其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护士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策略,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康复。本次研究通过对妇科肿瘤患者进行情志护理联合个体化关爱服务,结果证实,该方式在患者围术期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和72 h时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是影响肿瘤患者疾病体验的重要症状,同时也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12-13〕,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合理控制会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疼痛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多,本次研究通过为试验组患者提供个体化关爱服务,充分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让患者感受到了医护人员对其真诚的关爱,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恐惧感,让患者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受到方便、舒适和满意,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少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此外,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护理能够对不同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疼痛关爱,使疼痛护理更加有效,进一步减轻患者疼痛。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3 d时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谢晓琴〔14〕、齐歆〔15〕相关研究基本一致。心理问题在肿瘤患者中很多见,严重的心理问题还会对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该问题不容忽视。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受多种问题的影响,通过个体化关爱服务,护士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从而让患者正视疾病,促使患者主动接受和配合诊疗护理工作,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和支持,使不良心理问题得到释放和有效的缓解。同时,对惊恐不安型患者采取“以情胜情法”、对思虑过度型患者采取“移情暗示法”、对忧心悲观型患者采取“以喜制忧法”,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情志护理,使护理措施更加准确到位。同时结合“安神静志法”指导患者进一步转移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由于个体化关爱服务从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各方面都进行了针对性的干预,在患者围术期提供了综合全面的服务,进而促进患者围术期身心舒适度的提高,促进患者疾病的尽快改善,加速康复进程,进而促进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同时,通过对患者情志不畅类型的评估,实施个性化的情志护理,使患者处于轻松愉悦的心境状态,对各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和依从性更佳,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进行情志护理联合个体化关爱服务,可有效减轻患者围术期疼痛,改善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促进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