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初始溶栓对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2-07-11鲍佳亮赵研君

医药与保健 2022年7期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神经功能

鲍佳亮,赵研君

(宜阳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洛阳 471600)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一类比较常见的疾病,多是脑组织供血量不足所致的缺血与缺氧坏死,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与失语等,有着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据有关资料显示,每年国内新出现的脑梗死患者在100/10 万人,且疾病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会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伴随急性脑梗死有关研究积极开展,临床发现尽早溶栓能疏通阻塞血管以恢复脑内血流灌注,加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尿激酶是第一代的溶栓药物,除能将血栓内纤溶酶激活,还能激活血液循环内纤溶酶原,加快血栓溶解,使血液循环内凝血因子降解,从而起到防止溶栓之后再次梗死的效果,然而该药在溶栓期间易引起全身系统出血,安全性不佳,且部分患者使用该药溶栓后神经功能无显著改善。阿替普酶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有关激活剂,静滴该药后能使血液内纤维蛋白有关溶酶源转变成纤维蛋白溶酶,对血栓发挥良好的溶解作用,将阻塞血管疏通,使梗死位置的血液循环恢复到正常状态,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当前已被应用到急性心梗、急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中。本文现对宜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总共78 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探讨阿替普酶和尿激酶初始溶栓对该类患者的疗效,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3 月至2021 年11 月本院收治共78 例急性脑梗死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9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4 例;年龄45 ~75 岁,均值为(60.98±5.24) 岁;发病到就诊时间在0.5 ~4 h,均值为(2.98±0.54)h;梗死位置:基底节区12 例,小脑4 例,颞叶4 例,额叶5 例,枕叶7 例,多个部位7 例;22 例存在吸烟史,17例无吸烟史。观察组男26 例,女13 例;年龄45 ~75 岁,均值为(60.95±5.32)岁;发病到就诊时间在0.5 ~4.5 h,均值为(2.95±0.62)h;梗死位置:基底节区11 例,小脑5 例,颞叶3 例,额叶4 例,枕叶8 例,多个部位8 例;21 例存在吸烟史,18 例无吸烟史。两组年龄、性别、梗死位置、发病到就诊时间、吸烟史等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数据之间可比对分析。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同时取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及同意。

诊断标准:结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当中有关疾病诊断标准,急性起病,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单侧肢体麻木和无力;单侧面部存在麻木感,两眼往一侧凝视;伴口齿不清或者沟通障碍;单侧视力模糊或眩晕,能存在头痛和呕吐症状;开展CT、MRI 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纳入标准:(1) 符合疾病的诊断标准;(2) 年龄在45 ~75 岁;(3) 发病时间未超过4.5 h;(4) 无早期面积较大的脑梗;(5) 意识清楚,能配合治疗;(6) 以往未发生过脑出血;(7) 近期未使用过激素药物。

排除标准:(1) 凝血功能存在障碍者;(2) 肝肾心等脏器存在严重疾病者;(3) 过敏体质者;(4) 入组前3个月开展过其他的外科手术者;(5)无完整临床资料者。

1.2 方法

两组入院以后均维持在绝对卧床休息状态,做好其24 h 生命体征监测,并开展吸氧、营养脑部神经和降低颅内压等基础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降糖、降脂和降压等对症治疗。

对照组经尿激酶开展初始溶栓,选择注射用尿激酶( 厂家: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10 万U/ 瓶;国药准字:H42021792)150 万U 溶解到0.9%氯化钠溶液总共100 mL 内,控制在30 min 内给患者静滴完毕,每周开展1 次治疗,1 周代表1 个疗程,总共治疗2 个疗程,即2 周。

观察组经阿替普酶开展初始溶栓,选择注射用阿替普酶( 厂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规格:50 mg;国药准字:S20160055),结合0.9 mg/kg 剂量用药,先在10 s 内静脉推注10%剂量药物,若注射期间患者无异常能继续将剩余90%药物溶解到0.9%氯化钠溶液100 mL 内,控制在1 h 中静滴完毕,每周开展1 次治疗,1 周代表1 个疗程,总共治疗2 个疗程,即2 周。

1.3 观察指标

有效率:分别在两组结束2 周治疗评估两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得分和治疗相比降低>90%,病残程度是0 级划分到治愈;NIHSS 得分和治疗相比降低46% ~90%,病残程度是1 ~3 级划分到显效;NIHSS 得分和治疗相比降低18% ~45%划分到好转;NIHSS 得分下降在18%以下或升高划分到无效。统计两组治愈、显效及好转比例即为有效率。

神经功能:分别在治疗前和结束2 周治疗后对两组的NIHSS 得分开展评估,得分范围在0 ~42 分,得分越高,即神经功能存在越严重损伤。

生活质量:分别在治疗前和结束2 周治疗后对两组的Barthel 指数(BI) 开展评分得分范围在0 ~100 分,得分越高,即生活质量越佳。

凝血功能:分别在治疗前和结束2 周治疗后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液总共5 mL,通过3 000 r/min 速度开展10 min 离心处理后选取血清待测,后经日本Sysmex CA510 全自动式血凝分析设备对凝血酶时 间(TT)[ 基 线 水 平:11 ~113 s]、 凝 血 酶 原 时间(PT)[ 基线水平:12 ~14 s]、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 基线水平:32 ~43 s] 及纤维蛋白原(FIB)[ 基线水平:2 ~4 g/L] 水平开展检测。

并发症:统计两组治疗期间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蛛网膜下腔位置出血等并发症出现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得分均较低于治疗前,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观察组神经功能得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s)单位:分

2.3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TT、PT、APTT 水平均在基线水平以下,FIB 均在基线水平以上;两组治疗前的TT、PT、APTT、FIB 等凝血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TT、PT、APTT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FIB 水平均较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观察组TT、PT、APTT 水平长于对照组,FIB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 )

2.4 两组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

观察组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蛛网膜下腔位置出血等并发症出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n(%)]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一类急危重症,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多见,患者多起病急,且病情进展速度快,致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均较高。临床报道显示,疾病出现主要原因是胆固醇在机体的动脉内膜深层沉积,使得对应区域的脂肪性质发生变化,生成较多的粥样硬化斑块,同时伴随异常纤维组织增生,伴随病情不断发展能导致斑块的内膜组织破裂,从而引起溃疡性病变,机体中血小板集聚,管腔闭塞狭窄,最终引起有关症状。患者病变区域有缺血性损伤和脑细胞坏死,因此,需尽早开展溶栓治疗,以加快其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预后。

尿激酶和阿替普酶均能用于急性脑梗静脉溶栓,其中尿激酶是临床使用较多的一代溶栓药物,使用后能对机体中的纤溶酶原发挥激活作用,促使无活性纤溶酶原转变成活性纤溶酶,水解血栓中纤维蛋白,加快血栓的溶解速度,还能降低血液循环内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等物质含量,防止溶栓治疗再次出现血栓,不断缩小梗死面积,将闭塞血管再通,提升血流的灌注量,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以恢复。但部分患者在使用该类药物溶栓后出现全身多个系统并发症,因此,用药期间需医师重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同时合理设置用药剂量。阿替普酶是新一代的溶栓药物,能将机体中的纤溶酶原激活成纤溶酶,促进血栓溶解,提升脑组织的血流灌注量,挽救缺血脑细胞,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其他的溶栓药物比较,阿替普酶对血栓的选择性较高、溶栓作用迅速同时并发症较少。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得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这和付闪闪等研究中所得结果相一致,这反映出和尿激酶溶栓相比,阿替普酶溶栓能提升对急性脑梗患者的疗效,更好地改善其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考虑原因是发病早期后开展溶栓,能及时将血流再灌注恢复,减少血管狭窄和堵塞所致脑神经受损。观察组采取的阿替普酶对神经功能修复作用更佳,能保护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加快病灶位置神经恢复和血管再生,因此,神经功能损伤更轻。

TT、PT、APTT、FIB 属于临床常见的凝血指标,当TT、PT、APTT 缩短,FIB 升高时,提示凝血功能出现异常变化,血液可能出现高凝状态。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TT、PT、APTT 水平长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这反映出和尿激酶溶栓相比,阿替普酶溶栓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考虑原因是急性脑梗患者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而阿替普酶作为一类效果理想的血栓溶解药物,有助于赖氨酸残基和纤维蛋白之间结合,促进机体中和纤维蛋白之间的转变成纤溶酶,增强纤溶酶原。和尿激酶相比,其促进斑块消失和降低凝血因子等作用更佳,对于纤溶酶原亲和力更高,能通过降低侧支循环阻力以改善微循环,使凝血功能不断恢复到正常状态,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蛛网膜下腔位置出血等并发症出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这反映出和尿激酶溶栓相比,阿替普酶溶栓能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出现。考虑原因是阿替普酶是采取基因工程技术最终制成的药物,主要组成成分是糖蛋白,含有较多氨基酸,用药期间经赖氨酸残基和纤维蛋白之间结合,将纤溶酶原选择性激活,同时不会生成链激酶,溶解血栓期间能防止损伤到其他组织中的纤维蛋白,进而有效减少二次出血等并发症出现,安全性佳。采取阿替普酶溶栓特异性强,能防止出血和梗死复发,半衰期在5 min 左右,临床为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长需大剂量使用药物,部分患者能合并多类并发症,因此,需医师对患者的用药剂量进行合理控制。

综上所述,和尿激酶初始溶栓相比,对急性脑梗死中老年患者采取阿替普酶初始溶栓疗效更佳,能改善其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能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出现,安全性佳。但此次研究中依旧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存在,如选取的病例总数不多,病例均是源于同一家医院,可能会使最终的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偏倚,且未对患者开展远期随访统计远期疗效等,还需未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长期随机对照试验,更进一步证实以上结论。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神经功能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rt—PA与尿激酶在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