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2022-07-11李俊业

医药与保健 2022年7期
关键词:小针刀上肢颈椎

李俊业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颈肩腰腿痛一科,河南 洛阳 450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病可引起颈肩部疼痛及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目前,西医常采用药物控制疗法及手术疗法治疗该病患者,然而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因此尚无最有效的治疗药物;而颈椎手术虽然是相对成熟的技术,但因为涉及到神经及脊髓,因此易产生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瘫痪。近年来,小针刀疗法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穴位注射是临床治疗颈椎病的新型疗法,该疗法具有创伤性小、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具有针药协同作用的优势。为进一步探讨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应用小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的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9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患者共90 例,就诊时间均为2018 年7月至2020 年7 月。对照组中男23 例、女22 例;年龄33 ~56 岁,平均(42.84±6.94) 岁;病程1 ~7 年,平均(3.72±1.04) 年。观察组中,男22 例、女23 例;年龄34 ~59 岁,平均(43.05±7.07)岁;病程1 ~8 年,平均(3.96±0.97) 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1) 反复出现颈肩部疼痛,伴有明显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状,颈部X 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MRI 显示相应神经根受压征象;(2) 椎间孔挤压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3) 年龄≥18 岁,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异常者;(2) 局部有脓肿、组织坏死及恶性肿瘤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治疗:寻找、确定阳性反应点后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铺巾,4 号针刀刀口线与矢状面呈45°刺入阳性反应点皮肤,刀锋刺入至关节突关节骨面后调转方向与棘突间隙平行,沿关节缝隙、关节囊表面切割,直至达到距离骨面2 ~3 cm 为止,以达到松解关节囊的目的;在其他阳性反应点,如冈上窝、肩胛内上角、冈下窝等实施相应的针刀治疗;结束后撤出针刀,压迫止血,在切口上覆盖无菌辅料。针刀治疗后,选择颈夹脊穴、外关穴和大椎穴,针灸针垂直进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个穴位运针至得气为止,得气后留针25 min,每周3 次,共治疗1 个月。

观察组应用小针刀治疗结束后,给予穴位注射,小针刀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选择双侧颈椎夹脊穴、外关穴和大椎穴作为主穴,穴位常规消毒后,将丹参注射液注射针头垂直于皮肤进针,夹脊穴直刺0.5 ~0.8 寸,外关穴直刺0.5 寸,大椎穴稍上斜刺0.5 ~0.8 寸,所有穴位调整至患者感到局部酸胀或得气,回抽枕芯,无回液、回血后,缓慢注入丹参注射液(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5020384,规格2 mL),夹脊穴、大椎穴均注入0.5 mL,外关穴注入0.2 mL,出针时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孔,观察5 min,每周治疗3 次,共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随访3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颈椎残障指数量表(NDI) 评分、颈椎活动度( 包括前屈、左旋、左侧屈、后伸、右旋、右侧屈) 及临床疗效。

VAS 是指用数字“0 ~10”来评估患者主观疼痛感受的方法,其中0 分表示无疼痛、10 分表示极度疼痛;评估时,在一条长10 cm 的直线上标记出“0 ~10”刻度,指导患者根据自身24 h 内最强烈的痛觉在线上相应位置划一交叉线。

NDI 量表从娱乐、睡眠、开车、集中注意力、工作、头疼、提物、阅读、疼痛及生活行为10 个条目评估颈椎病对患者日程生活的影响程度,每项条目分为6 个小选项,分值0 ~5 分,量表总分范围0 ~50 分,总得分越高代表颈椎残障程度越严重。

参考《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中的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患者生活、工作恢复正常,无复发,为治愈;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生活、工作基本恢复正常,无复发,为显效;患者症状偶尔发作,但未对生活、工作造成较大影响,为有效;患者主要症状未改善,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为无效。治疗有效率=( 治愈例数+ 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采用M-800C 型肌电诱发电位仪( 珠海市迈康科技有限,粤械注准20162210621) 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上肢肌电图传导速度,包括尺神经、正中神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VAS、NDl 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的VAS、ND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3 个月后,观察组颈椎VAS、NDI 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NDl评分比较(± s)单位:分

2.2 两组颈椎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椎前屈、左旋、左侧屈、后伸、右旋、右侧屈的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3 个月后,观察组颈椎前屈、左旋、左侧屈、后伸、右旋、右侧屈的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椎活动度比较(± s)单位:°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 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4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肌电图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上肢肌电图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上肢肌电图尺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肌电图传导速度比较(± s)单位:m·s-1

3 讨 论

颈椎病属于“中医痹证”“痿证”“眩晕”“痉证”等范畴,多由机体筋骨失养、脉络瘀滞等原因所致,因此中医主张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治疗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明小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有助于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小针刀现代医学手术和中医针刺疗法的创新结合,具有方法简便、痛苦小、见效快、费用少等特点。在针刀医学理论中,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骨质增生并非引起颈椎病的根本原因,颈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动态平衡失调及其所致的颈部生物力学失衡才是造成颈椎病的真正原因,因此针刀医学主要通过治疗颈椎软组织帮助患者重建颈椎生物力学平衡,进而改善颈部僵硬、疼痛等临床症状。穴位注射法是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之一,通过以中西药药理为基础,经穴位给药,可以增强针刺、药物的综合作用,更有利于改善颈椎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循环,从而解除颈椎病所引起的症状。因此小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法能够进一步改善颈部血液循环。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颈椎VAS、NDI 评分较对照组低,而颈椎活动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该结果表明小针刀联合穴位注射能够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减轻疼痛。小针刀治疗颈椎病依据针刀医学关于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及疾病病理构架的网眼理论,整体松解枕部、项部软组织的粘连、挛缩和瘢痕组织,有利于促进炎性因子的吸收,恢复颈段软组织力学平衡,从而提高颈椎活动度、减轻疼痛。穴位注射选择丹参注射液治疗,该药物含有中药丹参成分,而诞生含有丹参酚、丹参酮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进而起到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功效,使患者气滞血瘀得到有效改善,同时选择对患者的上肢麻木和放射疼痛局部穴位进行针刺注射,能疏通局部经脉,有利于减轻关节囊嵌顿所致的疼痛症状。二者联合能够充分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减轻疼痛,改善颈椎功能。肌电图是评估人体神经电生理的主要检测方法,也是评价神经根损伤程度的有效手段,可以定量观察患者整块肌肉中许多的运动单位的整体肌电活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上肢肌电图尺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这说明采用小针刀配合穴位注射可显著调节颈部神经循环的恢复。这是因为小针刀可以解除颈椎间盘突出或关节增生对神经根的压迫,使神经逐渐恢复正常;穴位注射选择颈椎夹脊穴可以调整颈椎局部不适,有研究表示颈部神经丛的神经根走出椎间孔后走向就经过夹脊穴,同时大椎穴属于督脉穴,可以疏通全身阳经经气,外关穴属于手少阳经穴位,也是八脉交会穴,与颈部阳经相通。通过选择外关穴、大椎穴和夹脊穴进行穴位注射可以调节颈臂丛神经,疏通神经分支,缓解上肢麻木和放射痛,减轻颈项部肌肉筋骨劳损。因此,二者联合可以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综上所述,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应用小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减轻颈椎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猜你喜欢

小针刀上肢颈椎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神奇的小针刀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让学生试刀的教授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小针刀配合温胆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后家庭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