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学勤《字源》形体说解辨证举例

2022-07-11陈正正干文倩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字源

陈正正  干文倩

摘  要:李学勤先生主编的《字源》考察字形来源,叙述字形源流,体大精深,是当前字源研究的重要著作。但是因为出于众手,加上材料内容相对庞杂,有些字源说解没有追溯到源头,有些说解还可以再梳理。其中十九则存在说解不当之处,需要加以辨证,由此申论字源(形源)研究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字源》;形源;形体说解;辨正

一、字源研究的内容概说

字源的研究,我们这里指的是形源研究。字源研究不仅要追溯字形记录词的音义之源(词源研究),也要追溯形体本身的形源。应该包括几个部分:第一,搜集保真字形。我们要搜集代表性的字形,这些字形要有明确的时代出处,选择图像清晰,代表性强,理据清楚的标志性字形。第二,追溯形体来源。我们要给每个字找到最早的形体来源,为汉字的断代描写提供原始资料。第三,描写形体变化。我们要如实地描写形体的客观变化,论述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字形变化特征与结体特点。第四,阐述同源关系。我们这里认同王蕴智先生的意见,区分同源字与同源词①。同源字更侧重形体有共同来源关系的一组字,更侧重形体之间的分化关系。我们要认识到殷商时期的古文字,字与字、字与字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结合其他最新的科研成果,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形体关系。

二、李学勤《字源》形体说解辨证举例

李学勤先生主编的《字源》三大册,检索方便,字形源流和声韵地位罗列清楚,收录了《说文》原文,还有文献用例的解说,可以说是字源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参考。当然,此书成于众手,释字水平参差不齐,有时也掺杂了一些撰写者的个人意见。我们搜集更多的字形资料,摘取其中说解不当的部分,专门讨论。

(一)璧:形声字,从玉,辟声。(P16)

(二)艾:形声字,从艸,乂声。(P38)

(三)苞:形声字,从艸,包声。(P38)

(四)牵:形声字。(P71)

(五)厷:形声字,从又,宫省声。(P220)

(六)叔:象形字,从又持弋掘土收芋形。(P224)

(七)度:形声字。从又,石声。(P225)

(八)昌:从日,从口,会意字。(p605)

(九)冥:从反向的双手,会从幽深处取出某物之意。(p616)

(十)香:从黍,从甘,会意字。(p644)

(十一)疫:形声字。《说文》:“民皆疾也。从疒,役省声。”(P678)

(十二)襄:形声字。从衣声。本义当与衣有关。(P734)

(十三)耋:形声字,从老省,至声。(p740)

(十四)丏:形声字。(P785)

(十五)勹:象形字。(p801)

(十六)岛:从山,从鸟,鸟亦声。(p801)

(十七)逸:会意字,从辵,从兔,据兔子善于奔跑会意。(P841)

(十八)狗:形声字,从犬,句声,本义是小犬。(P873)

(十九)豹:象形字。(p849)

三、字源研究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以前我们将很多精力放到古文字疑难字考释上,而对常用汉字的形体演变解说、字际关系分合、形义关系的变迁关注不够,对汉字发展史的个案考察和归纳总结不足。字源研究,属于纯形体的研究,应该属于“汉字形体描写学”,字源研究工作就是忠实、准确、全面地记录一个文字形体,从源初开始到当今文字基本定形的发展演变过程。

科学的字源说解,应梳理《说文》收录字头形体的源流,为整个汉字发展史积累相关研究素材,为汉字发展史研究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从个案分析入手,考察整个古汉字阶段汉字的形体变化,做出科学、严谨、准确的解说,总结其演变现象,探索其演变规律。如赵振铎先生所言:“作好解形工作,对字典编纂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字典的解说形体,不仅要解决某一个字的问题,而且需要解决所有需要解形的字。编纂者对每一个需要解形的字都要认真分析研究。从字形的选取到简明扼要的解说,都必须从整个字典的全局考虑。选材行文应该审慎,但是不能够回避问题。”②这一理念,希望在《字源》出修订版,以及进行相关的字源说解研究工作时能够参考斟酌。

①  王蕴智:《同源字与同源词说辨》,《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2期。

①  此字赵平安先生有不同意见,他释为“娩”,见《从楚简中“娩”的释读谈到甲骨文的“娩”——附释古文字中的“冥”》,《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47-54页。

②  刘钊先生认为“甲骨文时代还没有‘疫’字,表示‘疫’的意思时,是借‘役’字为之的,也就是说甲骨文中的‘役’字用为‘疫’的。”他改释了“役”字,认为构成有“彳”有“人”,最左边的部分是象手持鞭子的形状。见《古文字中的“疫”情》,澎湃新闻,2020年4月10日;又见刘钊《释甲骨文中的“役”字》,《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2015年第6辑。刘先生的说法,可备一说,但是,可以明确的是,“疫”字分化时代至少不晚于战国时期。

①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396页。

②  赵平安:《战国文字“ [游][羊] [边]”与甲骨文“,《文字·文献·古史——赵平安自选集》,上海:中西书局,2017年版,第11页。

①  高云海、汪平玲、孙璇:《甲骨文“帝”字构形源于彩陶蛙纹说》,《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9期。

②  赵振铎:《古文字形体的收列和字形解说》,《辞书研究》1990年第4期。

作者简介:陈正正,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字学、训诂学。干文倩,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字学、训诂学。

猜你喜欢

字源
求“源”有度,识字有“法”
小学低年段字源识字微课程初探
借汉字理据 巧辨形近字*
文学阅读中提问的“三性”与“三指”
小学字源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
结合字源培养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和能力的初探
来自星星的你:“商”
结合字源培养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和能力的初探
随文识字学词丰富语言积累
《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