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学习不断探索 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研究迈上新台阶

2022-07-11杜莉

餐饮世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陶器文化遗产中华

杜莉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通过对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学习和领会,在此仅对中国饮食文明历史的进一步研究与中国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第一,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持续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饮食文化研究者应当积极了解这些成果并将其引入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之中。如2021年起再次进行的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三星堆遗址发掘,不仅出土了惊艳的青铜器,还出土了许多玉器、陶器等。在三星堆出土的陶器中,不仅有一些陶器像酒杯,也有一个三足而立的陶盒像盛酒的酒壶,更有一个令人惊奇的“陶三足炊器”,其顶部盘面分内外两层、外层可盛水置物,其底部有三个短粗的足,足下可生火。考古学家们推测它是三星堆人用來做饭的锅,有人更说它看上去与当今的火锅类似,就是当时的火锅。但无论如何,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到5000年前,出土的餐饮器具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两大流域的文明包括饮食文明同样辉煌,共同构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饮食文明。近年来,在中华大地上许多遗址进行新的发掘并出土了许多与饮食相关的文物,应当高度关注和利用相关成果,对深入研究中华饮食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华饮食文明的特点及其成因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习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饮食类非遗是中国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亲和力、最能够体现活态传承的一类非遗,在传承保护与发展中要注重处理好多重关系,包括传承守正与创新发展的关系、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项目实践与非遗研究的关系、传承人与接受主体的关系,等等。以饮食类非遗而言,大多是传统技艺类项目,其核心的传统技艺必须守正,其余则可以根据当代人的需要进行适度创新。非遗传承保护需要人,不仅需要传承人来传承传播和推广,每个制作菜点的人在传承,而且需要有接受主体参与,每位品尝者也在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传承,而如何将传承人与接受主体的不同需求更好地对接是饮食类非遗传承必须思考和处理的问题。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多次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我们应加强学习,不断思考和探索,更加努力开展饮食文化的研究,取得更多成果,从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研究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陶器文化遗产中华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