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资源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7-10

科技风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中职信息化资源

陈 荣

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 江苏如皋 226500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科学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等,从而推动了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基于此,该行业对相关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更为严格的标准。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理实一体化为途径,培养与社会行业发展相匹配的高质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输送更多的新鲜血液,但是中职汽修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基于此,加强信息化资源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当中的运用是突破当前教学窘境的关键。

一、中职汽修专业的信息教育要素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教育理念为信息教育,通过加强信息资源在各个教学环境当中的有效运用,优化教学结构,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一定程度而言,推动了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进程。而要实现信息教育,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资源信息化

传统的汽修课堂教学当中,相关的教育工作者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的局限,对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不高,老师一味地依赖教材资料进行满堂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整体的教学效果被明显限制。而信息资源则是通过视频内容、图片内容、音频内容等形式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以更为生动的方式加以整合,带给学生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另外,老师可以通过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传递、多媒体电脑储存等对汽修专业的学习资源进行数字化开发、归纳。再者,老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途径突破课本、课堂学习的桎梏,比如借助微博、微信、QQ等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传播,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成为现实,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

(二)学习信息化

学习信息化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路径,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不可忽视的环节。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中职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借助多元化的信息内容强化学习。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该重视信息资源和汽修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清晰的、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之下,积极参与到课堂知识的构建,提升学习信息化的有效性。

(三)环境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的根本在于学习环境的信息化。老师应该重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老师在信息化平台之上,可以给学生安排预习任务、布置课后作业、安排学生动手实践任务等。另外,老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整体把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加强和学生的沟通、探讨,给予学生思维的引导,从而实现对学生高效的教学管理。

二、信息化资源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有助于降低教学难度

传统的汽修专业教学课堂当中,老师对教材资料的依赖性比较大,往往通过口头讲述、黑板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很多汽修专业知识过于抽象化,学生在理解、消化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的阻碍。另外,大部分老师也会因为缺乏清晰的教学目标,整体的教学活动缺乏计划性、参差性,很容易由于教学时间不够充足而出现赶课的情况,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理解得不够透彻。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学生的专业水平、综合素养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而通过将信息化资源融入汽修专业教学当中,一方面能够使得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学生能够获得更直观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际内容。另一方面,老师可以播放课件的形式给学生展示静态的知识,比如可以以视频等形式给学生呈现汽车修理的过程等,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汽车的构造,掌握具体的实践步骤,强化学生的感悟,深化学生的记忆,从而有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顺利、顺畅。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更严格的标准。汽修专业是中职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实现汽修专业教学信息化是当前中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老师通过多样化的渠道获取丰富的信息化资源,重视搭建信息化平台,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互动、探讨,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质量

汽修专业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将汽修专业教育与现代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融合要求老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汽修专业课堂学习当中,促使学生拓展对信息技术研究和探索的深度、广度,掌握更多汽修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老师在课堂当中将视频、模拟软件等进行有机结合,使得课堂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汽修专业课堂教学重新焕发出别样的魅力和生机,整体上使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三、信息化资源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学模式落后

在传统的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当中,由于老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思维比较局限,老师更注重对理论性知识进行灌输,多以基础知识为教学重点,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不够充分,教学内容相对而言,比较贫瘠、封闭,与汽车行业之间的衔接性不强,由于缺乏行业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学生的认知层次浅薄,认知视野狭窄。另外,部分中职汽修专业教育工作者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高,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尽管有开展实训活动,但是形式大过于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基于此,对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极大的不利影响。

(二)综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老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对教学结果有直接的影响,但是部分中职学校却忽视中职汽修专业教师队伍的构建,老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一方面,部分中职学校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师招聘这一方面,门槛较低,教育工作者本身的教学经验匮乏,对中职汽修专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的认知不够透彻,教学活动的灵活性、针对性不强,从而使得整体的教学效果下滑。另外,部分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工作者无法精准地把控专业教学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平衡点,如果教学的娱乐性过强,学生的注意力则不在知识点上,整体而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就中职学生本身而言,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的自主性不高,并且部分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基于此,学生在中职汽修专业学习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懈怠情绪和拖延思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中职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容易出现叛逆的心理,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一旦老师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度不匹配,学生很容易对中职汽修专业学习产生排斥、抗拒的心理,这无疑为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学生的内在潜力也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四)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投入不足

中职汽修专业是一项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身的学科,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在理论性教学的基础之上强化实践性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汽修专业的实践操作,则需要以专业的、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作为支撑,让学生实地操作训练,为学生之后的就业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稳固的基础。但是当前中职学校在中职汽修专业信息化资源建设投入方面的资金力度不够,学生实训活动所需的设备、仪器等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素。

四、信息化资源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结合信息化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课堂当中,老师的教学思维僵化、固有,教学形式过于单调化,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对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为改善这一现实情况,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信息化资源,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老师在教学方案设计环节运用信息化技术,从多个渠道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灵活、有趣。其次,在课堂教学环节,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有效渗透,将中职汽修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进行有机结合,相互检验,使得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头并进,激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式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转变。再者,在课后环节,老师可以通过信息化学习平台给学生布置任务,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通过所提供的视频内容、网络学习资源等,进行更为细致、系统的学习,使得学习效率和质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二)结合课程特点,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

在信息化背景之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领域,且多媒体设备的大量普及,推动了中职汽修专业信息化教育的进程。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通过灵活地运用信息化技术,结合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特点,提高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中职教育阶段的学生已然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是在以往的学习经验当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不丰富、有趣。而老师通过在中职汽修专业课堂当中运用信息化资源,创设相关的、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通过视频图片等学习内容能够加深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另外,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当中,对书本内容已然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而通过信息化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的新颖性、趣味性,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再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遇到学习上的问题,一方面可以灵活地借助学习网站攻克学习上的难关,解决实际的问题,而如果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遇到难题,则可以利用手机或者数码相机进行视频录制,发送给老师或者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和研究,解决具体的问题。由此可见,利用信息化资源对中职汽修专业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析,是推动中职汽修专业信息化教育跨越一大步的重要驱动力。

最后,对于中职汽修专业课程当中的重难点内容,老师还可以充分地运用AR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一个立体化模型,一边给学生进行细致化的讲解,一边让学生进行观察模拟,带给学生别样的学习体验。

(三)借助微教学,实现信息化教育

中职汽修专业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仰仗网络环境,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聚焦重难点知识,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整体提升教学效率,实现信息资源的利用最大化。老师在制作微视频的过程当中,应该着重把视频的时间长短控制在6~10分钟,做到语气简洁,内容精练,从而最大程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中职汽修专业课程学习当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另外,老师可以以微视频内容为核心点,让学生充分地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有机串联,构架系统的知识模块和模块,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学习的过程当中逐渐完善学习体系。再者,老师可以将录制的微视频内容传送到云服务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借助移动终端,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高效的学习。

(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科学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当前构建智慧课堂是中职汽修专业老师重要的教学任务,老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明显的改革和创新。基于这一现实情况,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中职教育工作者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味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不可置疑的是这一评价方式过于片面,且老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所展开的评价主观性太强。在信息化教育模式之下,老师应该从多个角度着手,构建系统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老师应该意识到对学生评价从结果面向过程的重要性,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将实操的过程拍摄成为视频内容,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视频内容结合相关的判断标准进行比较,对学生在实操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化、精准的讲解、指正,让学生及时改正。同时老师可以保存学生的实操视频,与下一轮的实操视频进行比较,整体把控学生是否有所进步、有所提升,同时实现信息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老师可以从单一的评价主体转变为多元的评价主体,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评价进行有机结合,提升评价的合理性,充分地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背景之下,中职汽修专业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主要可以从结合信息化资源,丰富教学形式;结合课程特点,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借助微教学,实现信息化教育;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着手,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让中职学生能够有效地借助信息化资源,逐一克服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掌握专业性技能,提升专业性水平,推动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

猜你喜欢

中职信息化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