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大单元视域下的深度学习
2022-07-10马素倩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大单元”以全局的观念、宏大的视野推进语文学习。深度学习是一个自我唤醒、自我创造的过程。“大单元学习”与“深度学习”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情境、任务、活动三个角度处理好“大单元学习”与“深度学习”之间的关系,可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大单元学习”;深度学习;情境;任务;活动
2017年版新课标提出了18个学习任务群。“大单元学习”就是学习任务群的一种形式,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习需要将单一的知识积累、理解转变为语言的实践与运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大单元学习”为起点,关注学生的深度学习。然而,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大单元学习”的“大”与“深度学习”的“深”之间的关系,致使“大单元”学习目标和“深度学习”学生均不能很好完成。基于此,笔者认为语文学科需要以“大单元学习”为先导,有效处理其与“深度学习”的关系,从而让“深度学习”悄然生成。
一、让“大情境”与“小目标”有效互补
2017年版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需要以语文大观念为先导,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提升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以大情境为学习的载体,逐步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将学习引向深处。
首先,结合单篇“小目标”,让深度学习走向“大情境”。统编版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承载了人文主题与教材文本两个要素,这就使得单篇文本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单篇文本的阅读目标,进而整合出大的学习情境。比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部分选取了《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五篇小说。这五篇小说横纵中外、连接古今,旨在反映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的小人物如何被欺压、被凌侮,演绎了不同主人公的悲剧人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五篇小说在叙事上各自的特点,做到求同存异,进而创设大的学习情境。笔者结合这五篇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点,确定“人物命运之变”的主题,设置如下情境:
学校校史馆举办中外名著中经典人物展览,你作为学校校史馆的一名负责人准备为展览设置四个展厅。请你围绕第六单元的五篇小说人物设计展览的具体内容。
其次,设置单篇“小情境”,让深度学习结构化。深度学习是学习者将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前后联系,不断地由旧知走向新知,形成结构化的知识链。统编版语文教材以单元主题为主线,形成相对集中的单元主题学习目标和有机的学习内容。教师需要在大单元学习情境的引领下设计个性化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以学习“文学阅读与写作”单元为例,教学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文时,邵然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单篇文本的个性特点,设计具有“现场感”的学习情境。具体为:
为了纪念卡夫卡逝世100周年,某出版社将要重新出版卡夫卡的《变形记》。你如果是编辑,将要参与到该书的封面设计之中,请你为封面设计建言。
这一学习情境在“小说阅读与鉴赏”的学习目标基础上,巧妙地发掘《变形记》的文学地位和价值。这种真实的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寻找小说的个性特点,探究单篇文本的内涵。
二、让“大项目”与“小任务”有效转化
2017年版新课标中多次提到“任务”一词。单元大项目可以让语文阅读更具方向,而单篇的小任务可以让阅读更高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巧妙地处理好大单元教学中“大项目”与单篇阅读中“小任务”之间的关系,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生成。
首先,围绕单元目标,有效规划大单元学习项目。项目化学习是对一个复杂而真实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深入思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整合各个零散的知识点。在这其中,学生不断地对知识进行深度理解、拓展、迁移,进而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比如,学习“文学阅读与鉴赏”这一单元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学习项目:
围绕本单元的五篇小说,探究小人物“病苦”的根源,并且为其撰写人物报告。
这一学习项目指向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整体性,把语文教学从单篇“小课堂”中解放出来,真正走向生活的大语文课堂。
其次,将“大项目”转化为“小任务”,让深度学习落地。语文深度学习需要以语言品味为原点,设置有效的任务,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为了完成上述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为主题,完成以下任务:
第一,拟写小标题。围绕本单元五篇小说,试着以章回体的形式给每篇小说拟出标题,并推选出最佳标题;比较改编的标题与原标题的差异,说一说小说标题的好处。第二,为人物画肖像画。抓住五篇作品中的中心人物,为其绘制人物肖像画,说一说人物的特点及绘制理由。第三,模拟人物对话。设置对话场景,聚焦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内心想法。第四,探究悲剧成因。从主观、客观等因素出发,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出造成人物悲剧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围绕单篇文本的特质,设置精细化的“小任务”。比如,进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单篇文本阅读的时候,教师要细化上述学习任务,具体为:
绘制人物关系图,分析人物之間的矛盾。在林冲每次出场前,作者不厌其烦地叙述“风”“雪”“火”,试着探究其对人物描写的烘托作用。文章中林冲被权臣视为“眼中钉”,最终被逼上梁山,请补充其中省略了的相关情节,并说明作者有意省略的原因。
三、让“大活动”与“小成果”有效生成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教材编写的特点,注重“大活动”的设计,激活整个单元的学习。同时,在活动设计中,教师要以语言文本品味为归宗,探索语言文字的规律,有效生成深度阅读成果。
首先,注重将阅读活动转化为阅读成果。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注重文学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增强学生思辨式思维。”在大单元阅读学习中,教师要借助有效的活动展现阅读成果,从而检验阅读的效度。以小说单元的“文学阅读与鉴赏”为例,教师需要有效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笔者在执教时引导学生开展了以下学习活动:
围绕本单元的五篇小说,分小组将其改编为话剧,并为其撰写脚本;围绕话剧的脚本,组织学生进行排演;作为主持人,围绕话剧脚本为话剧节目撰写串词;作为评委,从人物、舞台效果等角度对五个话剧进行评选。
教师在一定的阅读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在阅读活动的参与中,学生很好地将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真正地让深度学习开花结果。
其次,注重阅读成果分享,深度提升阅读思维。在阅读过程中,多角度地展示阅读成果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笔者在执教“文学阅读与鉴赏”这一单元的时候,要求学生能通过“钉钉”“公众号”等上传自己的阅读成果。同时,笔者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让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校互评得以有效落实。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在大单元视域下关照教材和学生,正确处理大单元与单篇教学之间的关系,设计科学有效的“大情境”“大任务”“大活动”,逐步落实学生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邵然.“是我不像人,还是我不够像虫”[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3).
[3]刘伟,甘云平.如何教出这一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7).
作者简介:马素倩(1990— ),女,江苏省海安市立发中学二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