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关于“文感培养”的思考

2022-07-10王莉莉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文感”是阅读者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文感培养对于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十分明显。文感培养符合当前高中语文教育的现实需求,是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依托,是平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指引。拟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感;阅读教学

“文感”是阅读者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是读者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依靠长时间阅读逐步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且具有个人文化特色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学生短时间内快速理解和感知文章的一种心智技能。“文感”具体表现为阅读者在阅读文章过程中,对文章形成的总体认知、感受、理解、领悟与判断。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感培养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进而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所阅读的文本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因此,能够准确、深刻地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文本的内容是文感培养的关键。

陶涛在《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备》一文中指出:“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当中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教学的开展应当围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这一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优化。其中,文感的培养十分重要。”通过对文感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笔者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文感培养是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文感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文感培养符合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需求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薛小玲老师在《从鲁迅先生语言风格谈高中语文文感培养》一文中指出:“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追求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能力的培养。”文感培养强调的是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整体感知,学生从全局出发,理解文章的情感和观点,这也是落实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

(二)文感培养是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活动和阅读内容来理解语言文字的功能和意义,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果学生对于文章的内涵、表达技巧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那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就达到了。文感培养侧重的是学生对于文章内容本身的认知,是对作者语言表达技巧的全面理解,对于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十分明显。

(三)文感培养是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依托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也要为高考服务。在近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阅读题占据着相当高的比重。当前,大多数教师都高度重视阅读教学,但也存在过犹不及的情况。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度强调技巧,认为技巧是提高学生阅读成绩的关键,而对学生阅读体验和阅读量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使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畸形化发展。学生拿到阅读文段后,只顾运用技巧进行分析,很少会从整篇文章的角度审视全文,分析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碎片化的阅读教学能较快提升学生的答题技巧,但过于技巧化的教学不利于学生阅读整体效率的提升。文感培养的着眼点是全局,教师从整体的角度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不断实践,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完整的阅读体验,这种阅读体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及片段,使学生在解题时可以尽快找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四)文感培养是平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指引

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影响明显,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将精读和泛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目标。文感培养不仅强调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文本整体的感受,而且强调学生对于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的深刻理解。文感培养要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将泛读和精读融为一体。学生通过泛读来了解文本的梗概,通过精读重点文段来研究文章的具体细节。文感培养有效地解决了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的问题。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感培养的思考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文感培养,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逐步实现学生具有良好文感的阅读教学目标,从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一) 鼓励学生多读书以促进文感的培养

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不同类型的书籍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诗词、小说、散文集等培养学生的文感。例如,结合学情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经典长谈》《战争与和平》《人间喜剧》等,鼓励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来提升语言感知能力。教师还可以适当提供一些影视素材和视频材料,促使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笔者推荐《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航拍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都是一些增加学生语感和文感的益智类节目,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 注重对阅读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加强文感的培养

了解一篇或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首先要深入感知其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体验作品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教师要在学生阅读前以多种方式促使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文章的创作背景等。比如,阅读《红楼梦》《平凡的世界》《活着》等文学作品,笔者把这些作品的作者的生平、家世背景、生活时期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等,或做成课件发到班级群,或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学生,或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学生会通过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感知揣摩文中的故事情节、语言风格等,进而形成文感。

(三)鼓励学生捕捉文本细节、注意前后联系以加强文感培养

学习《背影》一文时,文中“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嘱我路上小心”“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拣定”“嘱”“又嘱”等几个动作的描写,从细节中表现了父亲对旅途中的“我”的牵挂。特别是文中“蹒跚”“慢慢探身”“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几个细节,分解了父亲的动作、延长了过程,描绘了不同时段的细节,学生阅读后再联系朱自清创作的背景、分析前因后果等可以整体感悟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文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期、系统地进行引导,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陶涛.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备[J].新作文,2021(18).

[2]薛小玲.从鲁迅先生语言风格——以《记念刘和珍君》文本解读为例谈高中语文文感培养[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5).

作者简介:王莉莉(1987— ),女,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