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22-07-09梁文玲

民族文汇 2022年44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学培养

梁文玲

摘 要:数学思维是理性的逻辑思维,可以帮助人客观思考问题、科学解决问题。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逐步养成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提供有利条件。本研究简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对策,旨在提升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学;培养

引 言:

素质教育理念推动了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良性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开始着力研究全新的教学模式,旨在让教学思想与方法契合当代学生群体的需求。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创新使用数学知识、独立分析和思考数学问题以及推敲和分析数学知识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否养成本质上都要归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水平,而高中数学教学难度大,我们必须寻求高效教学方法,创造更多思维训练契机。

一、灵活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思维导图的独特优势就是善于建立思维关联,把具有相似主题的知识内容串联起来形成可视化思维图示,并综合应用图形、颜色和关键词指明思维路线,呈现清晰的信息框架,开发学习者的思维潜能[1]。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也能够达到上述目的,从而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让学生系统学习,增强认知,提升学力。以“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内容为例,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形成空间想象能力,以三者的相互关系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词,继续拓展出“平行面,平行线,线垂直,面垂直”的主题,按照逻辑思维关联串联这部分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层递式知识网络。可见,思维导图在建立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上有明显优势,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思路,避免混乱记忆和产生混淆。

二、用“开放习题”提高学生思维活度

除了知识讲授环节,习题训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契机,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摆脱以往的习题训练指导模式,不再使用“题海战术”,而是要习题训练中突出知识技能提升和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检测知识学习成效和自我反思机会,营造开放性的习题训练环节,为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打开通道。

首先,利用开放性习题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习题作业的设置情况会对学生的学习策略产生影响,通过完成习题任务学生能够及时巩固知识,深化对知识点的记忆,加速知识框架形成。此外,习题训练中也强调学生对已有解題经验的迁移应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我们要设计多样化思维作业,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反证法、反向推理、假设法等数学思维方法解题。以“函数与反函数”的习题训练设计为例,从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分析结果来看,二者存在互逆关系,按照逻辑推理方法学生可以借助逆向思维构成反函数概念,因此本课时习题训练中就要强调利用二者的互逆关系去解题,以此作为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契机。

其次,利用开放性习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相关,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的背景下,发散思维培养是必要的。传统高中数学习题、作业设计中强调数量,没有设计出个性化、特色化、趣味化、探究型等多元类型的作业方案,不符合“双减”政策提出减负提质的要求[2],容易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浪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对此,我们提出设计开放性习题作业的理念,增加一题多解的题型,训练学生发散思维,以课堂的基础知识教学和经典题型为基础,让学生尝试参与一题多解的训练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解题能力,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以“函数图象和其对称性”的知识内容为例,我们在讲解完这部分基础知识后,可以设置一题多解题型,鼓励学生课后发散思维,寻找多种解题方法,并在下一课时进行集中展示。以下面习题为例:函数 f(x)=x2+bx+c满足f(3)=f(-1) ,那么()

A.f(1)>c>f(-1) B.f(1)<c<f(-1)

C.c>f(-1)>f(1) D.c<f(-1)<f(1)

求解以上问题可以采用典型的图像法或者函数法解题,函数法要求学生依据题设条件确定函数图形对称轴,然后求出b 值 ,代入原函数式进行大小对比,图象法则主要依据数形结合思想方法,通过绘制函数图像,对比函数图像寻找坐标点来进行大小比对。类似的一题多解题型很多,我们可以结合班级学生分层情况设计分层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一题多解训练中来,加速学生的发散思维形成。

三、利用课后反思开阔思维空间

完整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课上教学环节,还包括课后反思环节,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我们对课后反思环节不够重视,显然这是不合理的,数学思维养成过程中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反思,回顾和梳理知识,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总结学习经验,整合错误资源,通过反思促进深度学习,拓展思考范围[3],达到开阔思维空间的目的。具体的课后反思可以通过习题训练、课尾提问的方式去推动,最简单的课程结束后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或者留给学生课下去解决。以“函数极值点”内容为例,以重点概念尾突破口,我们可以在课堂尾声抛出问题,比如“函数极值点与左极限、右极限有什么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可以解决那类问题?举例说明。”然后预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分析问题、归纳观点,最后集中汇报思考结果,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完成从概念理解到运用的转化。

结束语

数学思维是构成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知识难度大、系统性强,要求学生依托数学思维理解概念、学习方法、领悟思想、解决问题。但是数学思维养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学科教师能够科学安排思维训练计划,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学习,夯实基础知识,深化概念解析,设置开放性习题,让学生不断了解数学规律与本质,激活学生的潜能,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潘丽娜.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探讨[J].神州,2020(18):165-166.

[2]杨转军.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27):91-92.

[3]黄杰.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速读(中旬),2020(05):162.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学培养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浅谈初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