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巢湖半汤温泉的语义思考与文化阐释

2022-07-08王艳平阚兴龙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巢湖温泉笔者

王艳平 阚兴龙

(1.珠海科技学院 旅游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0;2.东北财经大学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作为早有名气的地方,“半汤温泉”其命名是很独特的[1],其独特性就在于“半”(half)字。因为这个社会普遍性地喜欢接受“完整”与“多多益善”定位,但“半汤温泉”的取名却反其道而行之。且不论“汤”字如何,在早或还不知“温泉”与“汤”的区别,经研究可知“汤”字侧重于“利用”,而“温泉”侧重于自然属性[2],“汤”与“泉”在空间上也是可以分离的,“汤”也可以单独存在,如城市里的温泉多称为“汤”[3],而关于“半”字文化,就一般情况而言是不得而知的需要探讨。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很容易查到那个“半”字的一个具体所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学术生涯的积累,“半”字中所蕴含的文化性就成为了本文的关注。在现有的很多文献中,关于半汤的说法都是一致的,即寥寥几句阐述了“半汤温泉”为何称为“半”,但还没有出现系统性与学术性较强的论述文章。半汤温泉是我国著名的温泉地,其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就在巢湖城东北方向6公里处的汤山脚下,其距离省会合肥也很近,巢湖市属于合肥市,半汤的意思是指“冷热泉相会各取一半”。

1 “半汤”温泉的语义思考

在“半汤”两个字的“引导”下,通过文献研究可知,“半汤”这个词在中医学语境中早有存在,如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方法治疗皮肤瘙痒等疾病,这方面的中医药学研究成果还是很多的,看来“混合”很有疗效。而至于作为地理位置的“半汤”温泉,有文章指出当泡了半汤温泉则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4]

关于“半汤”两个字何意,一般认为是指冷热双泉水溢出而在交汇处形成的河水“冷一半、热一半”现象[5],那就是指河水“忽冷忽热”的感觉。因为河水是流动的,在刚开始交汇的地方应该是混合得很不充分的,那也应该是指一种动态的受热不均状况。当然古人会把这种“突然被烫到”的热称为“炎”,是指烫人的瞬间情景,其还不是指出汗的那种“热”。即“炎热”二字是有差别的,“炎”指高温,“热”是指“在高温下的持续时间导致人出汗”。

或就因为在这里泡温泉实际上是在接受“混合的两种温度”,那么水中的矿物质等也来自两种不同的泉[6]。这种交替或曰综合性水疗的效果当然应该“更好”,这恐怕也是“半汤温泉”十分著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半汤”除了是指“一半热一半冷”“旗鼓相当”相混合的意思之外,还隐含着另外两层意思:一是指在“以少说多”,以两个一半代表全部即强调一半;二是也暗示了这个“半”是有距离的,即远了就各自独立而不是“半”,近了就合二为一或有主次之分了那也不是“半”,因而只有“保持适度距离的混合”才是“半”,而半汤温泉就找到了那个“半”的距离,即冷热两泉的距离为“不足千米”[7]。

可以从多个角度解释与阐释“半”字,如“半汤温泉主要的开采区集中在半汤河中段两侧”“冷泉开采区主要集中在半汤大闸河上段两侧”[8],那么河流两岸即左一半右一半也体现了那个“半”字。基于“一半”的考虑还可知,“半汤温泉溢出水温为55℃左右,最高达61℃”[9],是不是提示着温泉的温度也是在100℃的一半略多那个位置上呢,这也是一种类型上的“不得而知”的“半”。如此若有这种“半”字情怀,而在半汤商业街的打造过程中[10],其实也可以制造“半街”情形,某种情形上就如“半街瑟瑟半街红”[11],而在重庆南温泉就有“半边街”,当然“半边街”现象不仅限于重庆,也出现在成都、贵州、合肥与湘西等地。

在半汤温泉的历史中,冯玉祥将军就为半汤温泉“修建了12间浴室,男女各半”[12],这男女“各半”也代表了一种“半”。就觉得性别之“半”即男女各半,可谓是人间世界的“最大的半”,其代表着男女平等,而冷泉热泉相聚也代表着“阴阳各半”。半汤温泉位于“汤山脚下”,但却也有说那山是“半阳山”,即“襄安县(即今巢湖市)有半阳山,山有汤地”,那么汤山应该即是指“半阳山”,也称“半汤山”[13],而为何又称为“半阳”呢,当然“襄安”两个字应代表着“鱼米之乡”与“安居乐业”的意思。

笔者这样认为“半阳即半汤”,因为“阳”与“汤”都代表温度较高或温暖,进而对来自远方的旅游者而言,半汤温泉所在的山那就是“半汤山”,远而见山,近则泡汤,为了简化就把“半汤山”称为“汤山”了。旅游者对环境的认识是没那么“细”的,目的地是旅游者眼中的“异地”,他们的行为也具有“暂时性”,但对当地居民而言他们就清楚于山的哪边热哪边冷,因此就把有温泉的这一面称为“半阳”或“半汤”,那么此山就是“半阳山”。即关于温泉地,居民知道得多而旅游者知道得少,为了避免“地点错误”,居民有时是不能简化地名的,而山的另外一面或就是“半阴山”了(图1)。笔者认为半阳的“阳”应该主要是指温泉,或也与“壮阳”有关,指中医上的“阳”,当然可兼顾阳光、温度与灯光等“热度”现象,而在本文语境中不太可能是指“山南为阳”。

图1 “半阳山”与“汤山”的语境区别

这种对内对外称呼有别的现象还是比较常见的,如不仅每个人有大名小名之分,大名对外而小名对内,还有如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名称,“重庆”一词就是对外的,而“江北”两个字是对内的。再如大连的“青泥洼”一带,对于外来者而言那里地势比较洼,是个自然地理场所,而对附近居民而言那里或就是“青泥浦”,因为“浦”这个字代表着“水浅”,在过去应该是指在渔港附近,因而有水产等商品出售,久而久之成了一个人文地理的商业场所。

到此,可以总结一下半汤温泉的那个“半”是指什么,一是指冷泉热泉各半的混合,这是最主要最正统的说法;二是是指两泉汇合处伴随河水流动忽冷忽热的感觉,这应该是从主体如手感角度上说的;三是“半”字是在“以半说全”,意味着“两个半即是整体”;四指冷暖两泉保持不足千米距离的各据一端的各自为半,而太远太近都不是“半”;五是可以指备汤时应遵循的原则,其提示了某种勾兑原理或要领;六指男汤女汤浴室各一半,即指性别之半与男女平等;七指半汤温泉的温度刚好略微超过50℃,那是100℃的一半;八指河流两岸的各半,即两岸都有开发,即凡事分为“左右”;九是指“半街”,如这一半街或为温泉店铺,另一半街为“安静”的住宿区;十是指“山热一半”,即山的一半有温泉为阳,这是来自于“半阳山”即“汤山、半汤山”的说法。

2 “半汤”温泉的文化意义

2.1 半是一种“谦虚”与“留得青山在”

语境在本文中是指最初的情景本身,而意义与文化关于引申。笔者从事温泉研究多年,断断续续的一直在思考“半汤”的“半”字意义,最初知晓在安徽合肥附近有“半汤”温泉时就认为其中必有意思。都说“满”、自满不好,故可“求阙”,而有了阙方可“补阙”[14],让阙补交替倒也圆了一个过程,如此说“半”就是好事了。因而“求阙”可有两种相反的意思,一是希望“阙”,以便由“阙”到“全”,就如“由半汤到温泉(全)”;二是求阙,以保持“谨慎”心态。为了将来的圆满而求现在的“阙”与坚持一种“阙”的状态是相反的,就如“大胜”与“大败”,那是需要琢磨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即“想补阙”与“想要阙”不一样。“满”或“全”与“阙”相对,相辅相成,“门无关则阙”,温泉满则溢,溢则汤鲜,原汤也是温泉达人的追求,因而“满”也有好的一面,但哪有那么多的原汤,温泉也未必“全”,如今何处资源不紧张呢。

回到“半汤”的文化意义上,其是指谦虚乎,还是寓意于留有余地,如一半为用、一半储蓄,似乎怎么解释都行,关键是要讲寓意。在人口多及其密度大的地方,社会很富有传闻性质,意义演绎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民间文化类型。依据巢湖的温泉情景,当地选择了“半汤”二字做地名,其“以半对全”,而在其他地方,人们或更愿意选择“双泉”概念以表现一种拥有,那就是一种自豪性定位了,就如人们喜欢“双喜”一样。因而就一般而言,“半”是有贬义的,或指“不精”,但安徽巢湖却把“半汤”做成了文化,让人感觉这个地方很谦虚与考虑得长远。

2.2 到达一半时的希望与欲望

其实就程度而言当到达“一半”时,当然此时还在路上,“一半”如“半途”,就如年到中元[15]、日到中天、人到中年等,那意味着转眼就是下半程了,即当“走”到一半时人是看到了希望的,但也有人半途而废。因而到一半时是希望还是欲望,或者无望地略带忧伤,我们还是倾向于希望的。当然此时要注意欲望的“抬头”,后半程的人们或是也加快了脚步的,或感到步伐轻盈了,但或也因此忽视了后半程的一路风光。笔者认为“半”有“过半性”,因为事有惯性,故中元为7月15日,而不是6月末。过半性的那种“过”也体现在节气上,那是惯性所致,就如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而不是出现在夏至日与冬至日上,意味着“温度的反应”是有所迟钝的。

其实有时我们还不知道或不意识路的总长度,因而当实际上或已到了一半了但自己还不知道,无望可能就是这么产生的,看不到目标时常常是这样,以至于到达目标时会说“幸福来得太突然”。但看到了目标也往往着急,目标或也促成了欲望,而看不到目标又容易沮丧,这里存在着一个平衡问题。终点是喜是悲,还要依据情景与情境。“半汤”温泉以“当下”与“眼前”为半的,以“半”替代了“目标”,“以半喻全”,那就相当于把目标拉了过来,让自己既懂得满足又知道努力,当目标就在身边而何必又要着急去远方呢。

2.3 齐腰泡半汤

基于温泉泡浴情景,笔者意识到“半汤的半”也可以诠释为“齐腰泡浴”,那就是“竖起来”的“半汤”,那位置很类似于“长发齐腰”所到。如此说“半”可以水平,可以论组成,可以把一百度温度折半,时间可“半”,“半”还可以“立”起来指水平面。齐腰泡汤情景乃“人一半汤一半”,汤水齐腰,人现一半,身体的下一半被汤水所“埋藏”,那样子倒也很有美人鱼的感觉。

而为何要齐腰泡呢,觉得理由有四。一是这样可以下身加热、上身放热,如此形成一个能量“进出”平衡的“熵系统”[16];二是其发生在安徽一带等,那里的气候没那么冷,不至于非像东北地区那样“没脖子的坐汤”泡,即提示着温泉泡法也是与气候类型有关的;三是半汤很唯美,有种汤上唯颜值而汤下唯具身感觉;四是有些体弱客人也不适合泡“没脖子”的全身浴,温泉半身浴其实很适合于老年群体以减轻胸腔内压力。

2.4 一半身体治疗,一半心理治愈

言“半汤”看似是在说“半”与“汤”,而其实当然还关系到汤中的“沐浴人”,“半汤”自然“于人”也。觉得“于人汤半”或“与人汤半”都是有道理的,或是“浴人汤半”、“娱人汤半”,觉得哪个“yu”都是可以的,甚至是“於”与“愈”,各个相关的字自有各个字相关的道理。估计通假字就是这么来的,通假或有演绎成分,即不同的字有不同的意思,但它们却是同音或“同形”的。

“于”是在的意思,“与”有给予的意思,“浴”就是洗澡了,“娱”为高兴而“愈”为疗养,“愈”也关于“治愈”,那就与“愈心”有关了,而“於”为在一个“域之上”。笔者还是倾向于“于”这个字,意在“某一点”上,即汤在人身上,即人类把自己对象化、客体化了,笔者同时也赞同“愈”这个字[17]。觉得一旦把自己放到客观的位置上,那就是要“客观地”看待健康,但还要乐观一些,“半疗半愈”而一半科学一半心情,泡温泉也是要强调身心二重性的[18],而两方面的每一方面都是一半。

2.5 一半有我,一半忘我

人只考虑自己当然不行,因为人在社会中,但完全忘我行不行呢。“半汤”语境将汤“减半”而得“半”,类似于退二进三,那是不是相当于保留“半个我”呢,那或就相当于把“自己”放在宾格的位置上[19],因而就有了“于人”语境[20],而不是“人于”,这个“人”也就是我们人类自己。本文在某种意义上是不想以人类为“绝对中心”的,而是“以温泉为中心”,同时还要强调那个“半”字,即有我而非我,非我即无我,无我也有我,强调半个“我”,半我半他,强调宾格我,所以才有了“于人汤半”组词,而不是“人于汤半”,也不是“半汤于人”,即笔者想同时强调“宾格的人”与“半”字。换言之,“于人”与“汤半”两个词的构词法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动宾,一个是宾补,那不是一个重复性强调,而是转折性的强调“于人而汤半”。

2.6 “伴汤”:人生要有汤陪伴

还可以因读音和形似而将“半汤”解释为“伴汤”,即给“半”字加个“人字”偏旁,或只是后来的久而久之而省去了“伴”的偏旁而成了“半”。这一方面解释了“陪伴”的“伴”为何要念做“半”,可能指有陪伴才是完整的。当然因人而异也有独处者,即选取陪伴或独处那也是一种人生选择,而另一方面也诠释了与温泉为伴的意境。觉得对于温泉人而言,一生热爱温泉,或因事业在此,或热爱水的温暖,或因居住于此,也可以是因个人的健康原因而离不开温泉。一些人是一生不离开温泉的,因而也更关心于感性的人文世界,或认为有伴儿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3 结束语

地域文化并不都是体现了一种自豪感,还可以是在表达谦虚与谦逊,这一认识也体现了本研究的现实价值。自豪也未必一定与自卑相对,若那样就让自豪有百利而无一弊了,其实哪有绝对好的概念,过分的自豪也可能就“骄兵必败”了。自豪可以与谦逊相对,“相对”未必都是有高低之分的,像合肥地名的“有二说合”与合肥巢湖半汤温泉的“有二说半”“以半说二”与“将一当半”,而不是“实事求是”的“有一说一”与“有二说双”,那种谦虚却也体现了一种“存在感”,让安徽的合肥与巢湖有了地域特色。即自豪感也可以与“存在感”相对而成为一对,让“谦逊”成为一种存在,提示着“谦逊”是可以与“存在感”等同的。

通过讨论,笔者认为在安徽合肥之巢湖半汤温泉地名中那个“半”字很有文化意境,而关于对“半汤”的文化认识,可以把“冷泉暖泉交汇各一半”作为认识基础,在那之上还要有所延伸以发展认识,可由客观为开始而进入到非物质的文化范畴内去做深入探究。即言“一半”是很有境界的,如“十的一半”与“八的一半”就不同,即当人们达到了“五”接下来就会想“十全十美”了。而“一半”若是“六”,那就会出现“十二分满意”的说法了,就不说“一半”为七的情景了。因而“一半性”是一种性质,其不仅是“一半”,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态度与价值认知。半汤温泉作为一个概念或提示着应保持那个一半性,“言半而得一二”乃至于“得全”,也提示着一种“长远的安全”。

当然要实事求是,但自豪的实事求是可能就有所过,这就让谦虚显得更为必要与稀缺了,那么如何做到“合二而一”甚至是“一半”进而保持“谦虚的实事求是”呢。事物不仅是“发展”的,有时也需要“回”与“退”,到了“一”也可以回到“半”。可以如天体运动那样环绕的“回”,旅游就是一种“往返”的,似乎很多事情都是“往返”的。[21]谦虚就是一种“回”,但并不是一种有目的的“藏”,而是为了考虑对方的感受和自己的长远。

本文基于旅游立场,但却是从文字“语义”角度进行讨论[22],旅游研究也确实需要这样的考虑。当然立场与视角自然不同,立场侧重“利益”,视角侧重于“维新”。如此思考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样的研究已具有些跨学科性质了。笔者认为“语”即“吾言”,或曰“言吾之思考”,代表着研究者的心声,代表着“深刻理解”,而“义”意味着“广泛认同”,因而旅游的语义研究应致力于对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也包括对旅游文化的深度挖掘,以挖掘出研究对象所蕴含的“物语”成分。

猜你喜欢

巢湖温泉笔者
KAI BEPPU温泉酒店
老师,别走……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安徽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
铭湖温泉
铭湖温泉
露天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