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在高职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2022-07-08赵双云莫滨

体育时空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育融合

赵双云 莫滨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6-170-02

摘  要  课程思政理念秉承着对立德树人信念的传承,蕴含着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精华,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也有着长远的发展趋势。教师针对高职院校瑜伽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思政理念融合,既契合新时期教育理念的发展路径,又升华了瑜伽课程内容教育价值。因而,本文对课程思政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进行研究。

关键词  瑜伽教学  课程思政理念  教育融合  形体美育

一、引言

课程思政理念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理论,其应用目标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在应用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道德育人作用,让学生的意识形态朝着积极方向发展。在教育创新发展背景下,课程思政这一重要指导理念与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融合有利于教育体系的重构,同时也能在教育体系环境中营造的健康思想氛围,调节学生精神压力,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思政元素的积极影响,进而强化课程内容教学效果。

二、课程思政理念在高职瑜伽教学中的融入意义

课程思政理念对体育教育体系的重塑有着重要意义,该理念的应用需要教师对自身思想道德水平有着更高要求,在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政治素养的前提下,才能正确应用该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基于此,教师自身需要将课程思政理念作为重要载体,与学生交流沟通过程中逐步深化理解该载体的内涵,充分将其与瑜伽教学的核心内容相融合,挖掘其中隐含的正确教育导向价值,让学生的思想得以净化,在学习瑜伽相关内容时有更加积极的心态和端正的态度。

高职瑜伽教学本身的教育意义在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优化学生的身体形态,让学生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具备形体美感。课程思政理念在其中融入可以有效升华这一教育意义,让学生更快速进入到瑜伽学习状态,同时教师对该理念内涵精华的提炼,更能培养学生具备优雅的内在气质,从思想层面感受瑜伽运动的与众不同。

瑜伽运动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有对艺术形体美感的追求,这一教学要求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理解难度。课程思政理念在教学中融合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在长久的瑜伽练习中逐渐萌生出良好的气质修养,具备更强的自律精神。随着课程思政理念内涵的挖掘与渗透,瑜伽教学内容的美育价值和德育价值能更好的融合,锻炼学生的精神意志力和形体意志力。在二者相互统一、共同提升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持之以恒的追求艺术之美,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

瑜伽运动强健学生身心的同时,也能在细节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但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瑜伽教学程序缺乏科学处理,教学过程略显枯燥,加之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形体基础较弱,难以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瑜伽运动的精神内涵,过焦过躁的心态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我,养成良好运动习惯。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可以更加精准地提炼出瑜伽运动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素养精髓,让教师勇于创新教学模式,赋予不同瑜伽运动种类全新的教育意义,既让瑜伽教学运动形式焕然新生,又让学生对瑜伽运动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刻苦練习中具备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良好品性。

与此同时,课程思政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合更能让学生掌握能力迁移的精髓。该理念通过精神激励,让学生在学习瑜伽运动过程中,了解自身的美感追求方向,逐渐将积累所得沉淀为自身独特的精神气质,将在瑜伽运动中领悟到的精神内涵、养成的良好习惯,正确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获得更多收获。

三、课程思政理念在高职瑜伽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一)落实人才培养要求,优化瑜伽课程设计

瑜伽作为体育课程,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其实现身心健康成长是基础目标。为积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需求优化瑜伽课程设计,科学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从思想道德层面补充体育课程的德育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瑜伽运动技巧的同时具备健全人格和优秀精神品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基本教育要求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这需要学生具备优秀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在不断积累技术知识的层次上具备正确的精神追求。为落实这一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在优化瑜伽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道德元素,让学生在锻炼形体的同时形成正确思想道德价值观。确保二者自然融合的重要前提是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有着深入了解,具备对瑜伽运动教学模式的创新意识,同时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这样才能保证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学生在瑜伽课程中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积极参与瑜伽运动,渗透更多学习要领,提升自身的形体审美和道德品质。

瑜伽运动课程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瑜伽类型进行调整,不同种类的瑜伽运动中需要融入不同的课程思政理念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被创新教学模式所吸引,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课程思政理念内涵的熏陶。以流瑜伽为例,在运动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别样的宁静氛围,安定心神,强健身心[1]。因此,为配合这一瑜伽运动类型特点,教师需要提炼课程思政理念中的协同内涵,让学生在运动中同时找到身体平衡和思想平衡。二者相互协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会逐渐上升一个层次,身体生理层面也能更好地应对平衡练习和柔韧训练,找到思想和身体的统一[2]。

这样科学的课程设计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动作矫正的过程中也能输出更多思想道德价值层面的教育内容,让学生身心共同受到正确教育和指引,逐渐摆脱学习和生活中的迷茫,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有更清晰的规划,朝着技术型人才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二)平衡高职教育体系,深掘思政理念内涵

瑜伽运动是高职体育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内容。在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整体考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让瑜伽运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平衡体系内部发展动态,为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合铺平道路[3]。

瑜伽运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元素,类似于平衡训练过程中的平和心态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性格更加平稳,戒骄戒躁。柔韧训练则可以让学生领会到坚持不懈和循序渐进的效果。每一次疏通气息、打开脉络的同时学生的精神都得到了放松,思维路径也会更加开拓,运动前后的精神差距和心态差距足以说明瑜伽运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而这一教学价值更能体现出高职体育教育体系的完善方向。在明确体育教育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身体素质双重发展的核心要点。巩固课程思政理念育人目标这一过程更好地平衡了高职体育教育体系发展,让全面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指示得以落实。

课程思政理念建设和高职体育教育体系正在共同发展。因此,教师提升瑜伽运动教学技能的同时,也要不断挖掘课程思政理念的应用内涵,成为在瑜伽体育教育实践过程中思想道德文化的主要传播者,让更多学生感受到瑜伽运动和课程思政理念,在体育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4]。

课程思政理念有着客观性特点,这一特点对瑜伽体育运动教学乃至高职体育教育体系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启示作用。传统体育教育体系中的评价环节过于单一、主观,未给学生更多选择机会,评价内容也无法让每一位学生的运动优势、身体素质发展情况得到全面剖析。因此,教师在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内涵的过程中需要从这一环节入手,让学生在瑜伽运动结束后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则从客观角度出发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进行全面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指导性意见。这样才能让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体系发展更加全面,思政育人的目标也能更快实现[5]。

(三)提升教师思政素养,体现形体美育价值

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需要充分体现于瑜伽运动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出表率,让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学作用更加明显。瑜伽运动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同时其人文价值、形体美育价值也较为丰富,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挖掘。教师自身具备较高思政教育素养的前提下,对瑜伽运动的教育价值也会有多角度的探索,让学生体会到瑜伽运动的综合性作用,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有着多样化的启发。

瑜伽运动强调在一呼一吸之间实现身体内部器官的调节和肌肉神经的放松。运动和呼吸的配合之间,运动者的思想、心态以及身体状态都能达到最佳。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这一运动任务的过程中,具备更高水平的思想道德素养才能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及时利用课程思政理念从思想角度入手,给予学生正确方向的指导,强化瑜伽运动强心健体的效果。教师在进行瑜伽教学设计过程中也应该不断调节自身心态,让课程思政理念内涵深入内心,平衡自身的教育荣誉感和责任感,在课堂中予以学生最全面的指导,用真心面对学生,充分体现出瑜伽运动以及课程思政理念融合过程中的育人价值。

教师提高自身思政素养的过程中也要利用工作之余了解更多思政教育实施方法,让课程思政理念与瑜伽运动教学融合得更加自然,让自身的教育技能更加扎实,也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瑜伽运动的兴趣,让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瑜伽运动教学互动中,完善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关系。此外,瑜伽运动形體美育价值的挖掘也需要和课程思政理念融合且同步进行。这样才有利于提高二者融合质量,满足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精神需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形体美感认知。

四、结语

课程思政理念与瑜伽教学的高质量融合体现出了高职体育教育体系的创新方向,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对美育、德育、体育融合教育的理解,为高职院校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型技能人才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周娜娜.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瑜伽教学路径探究[J].运动精品,2021,40(04):3.

[2]解西燕.《瑜珈与生活》教学实践对思政课教学的启示[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6):2.

[3]王淑荣,董翠翠.“课程思政”中专业课教师政治素养的四重维度[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02):129-137.

[4]钱龙.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课教师主体责任落实路径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22,20(02):85-89.

[5]张宁.论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思政课程建设[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3):89-91.

猜你喜欢

教育融合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
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的影响和解决对策
混合式教学在英语技能与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教育融合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
新闻摄影教育融合与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育中
浅谈如何落实教育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