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变革的伦理困境及消解策略
2022-07-08王保强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已经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全面展开。在实施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关注其伦理基础,当前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伦理困境主要有教学方法的伦理困境、教学内容选择的伦理困境、化学实验创新的伦理困境和课堂教学评价的伦理困境。与之相对应的消解策略为:教学伦理的着眼点是教师与学生,教学伦理的出发点是公平与差异,教学伦理的落脚点是自由与平等。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变革;伦理困境;消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43-0007-04
【作者简介】王保强,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江苏新沂,221400)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目前,以核心素养为取向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从教学改革的过程来看,教师需要自觉探索并创新核心素养落地的基层方案,变革育人理念,展示教学变革的新风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更是核心素养从抽象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从课程标准转化为课堂行动的关键环节。在教学变革的过程中,当教学主体面对的核心素养要求与自己的认知经验不一致时,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教学伦理困境。
一、教学改革的伦理基础
伦理规范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运行的基本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影响着教学的形式和目标。一定的伦理价值标准,会影响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组织与教学评价的开展。物理学家海森伯指出:“伦理学是生活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每天都必须作出决定,我们必须知道决定我们行动的价值(伦理标准),或者至少隐约地想到它们。”[1]可见,伦理视域内的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的基础。
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这里面包含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伦理。伦理的本意是“次序”和“关系”,它反映的是超越个性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的学者认为教师教学的伦理主要包括责任、公正、良心、荣誉等四个基本方面。[2]从这一点来理解的话,教师教学的伦理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各种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维度上做出符合自己良知的、公正的选择,体现教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从伦理的视角看,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中能否给予师生应有的伦理关怀,即对教学活动中的“人”——教师和学生,分别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去关注和关怀。[3]事实上,教师的“影子”或多或少地在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有所体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会不由自主地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认知和兴趣等方面,设计符合其自我认知的教学方案,以便在实践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课堂教学变革的伦理困境
在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场域里,教师不仅应该充分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还应该遵循教学伦理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伦理认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美好向善的教育氛围。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为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理解方法和策略、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教师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一点已成为共识,特别是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已成为中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从教学实践来看却并非如此,教师在推进核心素养落实等方面面临着许多伦理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方法选择的伦理困境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學方案。但从当下的教育现状来看,教育场域还是较为单一的,教学资源还未得到有效整合并高效利用,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例如,在教学高中化学“钠的性质与制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更愿意选择实验演示法,因为这样有利于控制课堂节奏、把握课堂进度。事实上,探究式教学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但选择探究式教学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学生的分组实验,并且学生在使用实验器材时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如从试剂瓶中取出金属钠、将金属钠表面的煤油吸取干净、将金属钠切成小块等操作。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无疑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引发较多的安全事故,同时无关的实验现象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品质,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退化等问题。
2.教学内容选择的伦理困境
“真正的知识”是建立在一种伦理学的假定之上的,每种知识背后都存在着主体认识、价值信仰和一定的伦理诉求。知识间的地位和结构构成了知识伦理关系,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也体现着知识伦理关系,蕴含着知识的伦理内涵与价值排序。教科书的内容体现着编者对学生在自我、他人、国家和社会等不同层面上的人文期待。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责任感、培育良好生活习惯等,都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必备的素养。化学教科书编写者根据学生素养发展的特点进行有意识的筛选,将素养培养以外显或内隐的形式融入教科书内容。
教科书是人类文化知识的浓缩与沉淀,它具有容量呈现要求。那么在有限的纸质容量中,教科书为何会选择此种知识而舍弃其他知识?为何此种知识的呈现篇幅重于其他知识?这涉及“知识优先性”的问题,这一过程不是客观地计量知识价值大小的过程,而是主观地、有意识地对知识进行价值排序的过程。[4]知识内容蕴含着特定的伦理价值,这种知识选择体现了编者的专业认知。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根据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有意识的知识选择,必然牵涉素养价值排序的伦理认知问题。
例如,关于“金属钠的性质和制备”,高中化学必修的三套新教材呈现的知识是不同的。(见表1)教师需要根据三套新教材中的相似知识点,结合自己的认知选择课堂教学知识,并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
3.化學实验创新的伦理困境
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是教师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进行的改进和创新。为了体现核心素养中的创新思维,许多教师会在公开课上进行化学实验创新设计。不可否认,许多创新实验令人眼前一亮,开发新的化学仪器,创新重组实验装置,让人耳目一新。[5]
比如在学习“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时,三套新教材中都有钠与水的性质实验,但在检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氢气时,教材中并没有给出相应的实验。教师可以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也可以采用创新实验的方法来证明。设计将钠与水反应一体化的实验装置是实验创新的方向,教学中如何设计验证氢气的实验无疑是教师面临的困境。
4.课堂教学评价的伦理困境
教学评价是中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测评结果是评价学生和改进教学的依据。没有有效的教学评价,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学者莫景祺指出“课堂教学应时时有评价、处处有评价”[6]。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评价提倡多元评价,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并及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中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表现出自尊心强、心理承受力低等特点,“避免打击学生”和“避免昧心虚假”是教学评价中教师必须遵循的两条伦理准则。前者指教师的评价不能对学生造成伤害,后者指教师必须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绩。在课堂教学评价实践中,教师往往需要在多元价值观、多条道德原则中作出伦理判断和决策。
三、改善教师伦理困境的策略
1.教学伦理的着眼点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是一个师生沟通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学要以学生为目的,必须关注到“人”。教学是教师对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进行实践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以知识为媒介,与教师交流讨论,并形成自己的认知。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学生则是教学的实践者、反馈者和生长者。
教学要真正做到关怀“人”就必须关注以下伦理要求。一方面,教学需要关怀教师,把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个性化的生命个体,给予教师充分的专业帮助和教学信任;同时,教学要关注教师的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无爱心、是否公正等,都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学还应关注教师的发展,教学反思活动能帮助教师认识学生、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
另一方面,教学需要关怀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将学生置于群体环境、家庭环境乃至社会环境中,明确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具有了相关知识的“前概念”,深层次地促进学生发展。
2.教学伦理的出发点是“公平”与“差异”
“公平”与“差异”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差异构成了教学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教师面对的伦理问题是如何实现教学公平、如何正确处理学生差异的问题。教师应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素养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平等的发展权利。
教学公平并不意味着教学资源平均分配或者学生发展的完全均衡相等,而是“按需分配”,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帮助(包括提供教学资料、巩固练习、知识讲解等),促进其达到应有的发展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提供相应的辅助策略,如为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提供教学媒体的学习模块或导航,针对有差异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等等。
3.教学伦理的落脚点是自由与平等
自由的价值在于它能够释放人的天性,使人创造出更多可能性。自由的教学环境有利于促进教学公平,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原始动力。在校园里,教师和教科书往往代表着人类知识和学术权威,但是教师和教科书所呈现的知识不可能永远正确。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平等的发展机会,促使学生发展其探索能力,在自由的空间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平等既是教学自由的基础,也是教学自由的结果,教学自由和教学平等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学平等包括学习权利平等和学习机会均等两个方面,即学习的平等和平等的学习。每个学生应享受平等的教育条件,比如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学习评价等方面。[7]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这种浸入式学习的方式本身就包含着平等和自由的伦理精神。自由是实现学生平等精神的基本保障,师生平等是发展学生自由的基本要求。所以提倡教学的伦理精神,就应该努力实现教学的自由,彰显师生平等。
【参考文献】
[1]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6:37.
[2]田小凤.高校教师伦理困境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3):122-124.
[3]李晓岩,张家年.和谐课堂教学设计的伦理诉求出处[J].电化教育研究,2011(7):20-24.
[4]穆建亚.教科书发展的伦理困境及其消解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0(11):43-49.
[5]王保强,蒋玉芝,孙青,等.化学青年教师实验素养的问题表现与提升路径——基于2020年江苏省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J].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21):79-85.
[6]莫景祺.课堂教学应“时时有评价、处处有评价”[J].基础教育课程,2019(5):50-52.
[7]谭丽燕.从伦理的视角看课堂教学现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9):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