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多功能座椅设计研究
2022-07-07林菁张敏言俞琳
林菁 张敏言 俞琳
关键词:感性工学 新生代流动人口 语义差分法 因子分析 小户型
引言
新生代流动人口,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及以上,非本区(县、市)户口的人口[1]。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当前新生代流动人口数已达1200万,且呈现持续上涨趋势,同时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流动时间相较过去也出现明显增长,平均达到4.6年[2]。这一群体产生时间较短,并且他们的生活状态具有不稳定性,租房住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在新生代群体流动期间,其更倾向于选择小户型公寓租住。市面上的家具大多数面向于大户型,针对小户型的家具可谓是少之又少,并且功能单一,而这显然不适用于小户型有限的空间,因而家具需要具备多功能化的特点才可适用于小户型空间。
座椅作为与用户产生最多交互的家具,承担了为用户提供休闲、放松的功能,对用户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现有家具市场主要面向的主流消费群体还是传统结构下的家庭,对于新生代流动群体在新的生活状态与生活形态下的需求并没有做过多的研究。挖掘这一批用户对多功能座椅的需求与期望,设计出更符合目标用户需求的家用多功能座椅。由于居住地点的不确定性,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座椅上的购买意愿相对较低,同时这一群体租房时长租小户型公寓正在成为其首要选择,因此,面向该群体的家具产品的购买方可能大多为长租公寓运营商。在租房过程中提升新生代流动群体的生活质量及幸福感,可以有效提升长租公寓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产品设计的中心及重心是对座椅造型的改良优化,产品的造型也逐渐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感性工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多功能座椅造型的情感语义进行挖掘,探索多功能座椅的造型设计的要点。
一、感性工学概述及其研究方法
(一)感性工学的概念
感性工学,是将情感认知与工学相结合的一种技术科学。感性工学由日本的长町三生于1970年提出的情感开发产品的方法,它将设计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相结合,深层次挖掘隐形的感性需求,量化处理为设计要素,建立感性意象和设计要素之间的映射关系[3],进而指导产品造型设计。
通过感性工学,设计师可以建立完整的感性工学系统,从而全面地了解用户的喜好和意象,将获取到的关于用户对产品的客观感性认知数据转换为设计所需的形态设计要求,进而设计出满足消用户需求的产品。目前,国内外设计师们主要运用感性工学的理论和方法将产品感性需求定量化,并且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运用感性工学来设计汽车和生活用品,对于小户型多功能座椅设计鲜有涉及,例如肖江浩等[4]以儿童玩具为研究对象,运用感性工学进行设计评价并设计出一款符合儿童感性需求的童车;史耀军等[5]以智能空气净化器为例,运用KJ法和语义分析法并结合仿生学对空气净化器的外观设计进行了补充;张迪婧等[6]以眼镜为例,以感性工学为理论依据,建立样本语义空间,提取出不同风格下的CMF特征,构建了眼镜美学设计要素与风格意象的映射关系。因此本文将感性工学运用到多功能座椅造型设计中,设计出一套针对多功能座椅的感性工学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二)SD语义差分法
语意差分法简称SD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C.E.Osgood提出的方法,它是目前感性工学所有试验方法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语义差分法是利用词汇的语义进行感性试验,让受测者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在李克特(Likte)量表上进行语义评价。运用该方法可以定量的分析感性与产品造型之间的映射关系[7],将试验所得的数据转化为产品造型语言,进而指导设计。
二、小户型多功能座椅形态设计评价
在传统设计当中,产品造型设计主要是依靠设计师的主、客观判断,利用创造性思维,对设计方案进行创新、评价、总结、改进和优化,并依据设计师自身经验进行设计[8]。在以往的产品造型设计中,用户处于次要地位,产品由设计师主导,而这却很容易导致产品造型最终呈现效果与用户真实需求出现偏差,从而使用户很难接受设计的新产品。因此,通过感性工学设计师可以将用户对座椅的感性需求应用到座椅造型设计中,以此设计出符合人们感性需求的座椅方案。而座椅造型受社会、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影响很大,具有强烈的象征与价值意义。在设计过程中,造型与形态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造型中的形态可以作为传递产品信息的符号,等同于产品语言,可以为设计师和消费者提供沟通的桥梁。
现如今,新生代流动人口租住公寓愈发流行,研究显示新生代流动人口是以未婚人群为主的更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的群体,他们对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代表着年轻市场的发展方向[9]。小户型虽然面积小,但基本功能配置必须齐全,不仅需要满足使用功能,而且也需要保证这一群体在租住期间的舒适性体验。小户型由于空间限制,与大户型相比家具数量少很多,只能满足用户的基础需求。因此,在小户型居住生活中人们期望从基本家具中获取更多的附加功能,以便获取更多被限制的使用功能。在相同功能环境下,如衣柜、餐桌以及座椅这类家具,小户型尺寸相比大户型尺寸小很多,人们的可使用空间很小,因此在对座椅造型设计时,要多考虑空间利用的问题,让多功能座椅在有限空间中尽可能发挥最大的功能。
小户型—蜗居,是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由于空间的狭窄引起储藏的不便,导致很多蜗居空间看起来十分凌乱。因此,家具的合理布局就会显得极其重要。在蜗居生活中,座椅是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家具之一,并且占据着大量的使用空间。针对小户型家庭座椅,用户在选择合适的椅子时会更多考虑是否节省空间或者可以更大程度地将空间利用起来。因此,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空间狭小带给用户的使用压力。
(一)筛选产品样本
在现代商业住宅建设中,默认楼盘面积在90平米以下的户型为小户型。小户型的大量存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受到总体面积的影响,小户型的空间布局一般会存在不少的缺陷,所以在选择屋内摆放的物品时,一定要选择结构合理、空间利用率高的物品,实现极致收纳将尽可能多的空间释放出来。从功能上来说,椅子通过材料的形式和使用心理,与坐在椅子上的人建立起生理和心理上的联系[10]。由此再进行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结合小户型房屋的尺寸数据进行分析,将搜集到的样本合并归类,删除其中相似的样本,确保样本选取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得到典型的小户型座椅样本12个,并以样本1~12对其命名,座椅樣本见表1。0324C0C8-25C5-42A1-AC60-9252FE508157
(二)确定产品感性词汇
通过互联网、杂志、书刊以及家具市场等途径广泛搜集并整理出符合小户型多功能座椅感性词语共60个,见表2。将搜集到的词汇结合之前选取的多功能座椅样本图片运用Likert量表进行主观印象的调查,对22-35岁的年轻人投放问卷进行调研,从一般到贴合等五个情感认知程度进行打分,最终确定了6组具有代表性的形容词对:简洁的—复杂的、流线的—呆板的、多功能的—单调的、精巧的—笨拙的、几何的—乱序的、舒适的—疼痛的,并用An对其进行编码,见表3。
(三)基于语义差分法的问卷调查
问卷中使用的方法是语义差分法。本问卷从前期收集的大量感性词汇中,筛选出了代表座椅视觉形态的六对反义感性词汇,并让被测试者进行打分,这6对反义感性词汇分别是:舒适的一疼痛的,代表了座椅所采用的材质以及给人的触感;精巧的一笨拙的,代表的则是形态和做工;流线的一呆板的,在视觉形态中代表了座椅的整体线条是否流畅;简洁的一复杂的,反映了座椅的色彩、图案等搭配在一定的环境状态下是否协调;多功能的一单调的,是对座椅的形态结构以及造型变化的描述。这五对词汇从多重方面描述了座椅的外观。通过上述六对词汇可以掌握影响消费者视觉形态的重要切入点。
设计的语义量表应明确与待测量产品相关的一系列属性,本文采用5级Likert量表对6组感性词汇进行语义差分分析,试验前告知被测者忽略多功能座椅的功能性、技术性等相关因素,要求被测者依靠对小户型多功能座椅的造型感觉针对小户型座椅样本图片(表1)进行评价分类。Likert量表的感性数值分别为-2、-1、0、1、2,其中数值-2表示此样本更贴合左侧的形容词,数值2表示此样本更贴合右侧的形容词,由此形成针对多功能座椅的语义调查问卷,问卷样本如图表4所示。
(四)典型样本语义评价
发放调查问卷总数为50份,回收问卷数为43份,其中有效问卷数为37份。然后对37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SPSS软件,来计算各样本编码在各感性词汇下的平均数,得到结果如表5所示。负值对应量表左侧形容词,正值对应量表右侧形容词,数值的绝对值越大则表明该样本所对应的感性意象越强烈。
运用SPSS的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表6中的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出典型样本感性词汇对的相关数据图表,其中公因子方差见表7,总方差解释见表8,碎石图见图2,成分矩阵与旋转后的矩阵见表9。
公因子方差表示提取的指标变量被保留的信息程度[4],感性词汇对初始变量信息完整度是1,数值越接近1,则说明该项因子分析数据越有效。从表7可得,提取的数值为0.506-0.894,座椅的变量中大部分信息可以被公因子提取出来,因此说明因子分析和6对感性词汇是有效的。
总方差解释表(表8)和碎石图(图2)可以确定主成分的数量。从表8可知,成分1的特征值为3.163,成分2的特征值为1.117,均大于1,并且累计比例占71.324%。由图2也可以看出,斜率有明显变化,第1个和第2个特征值都明显大于1,并且高于其他的点,第3个特征值处于拐点位置,从第3个点开始,特征值趋于平缓,由此也可以说明成分1和成分2是主成分。
成分矩阵与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见表9,所使用的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为凯撒正太化最大方差法,旋转在3次迭代后已收敛。感性词汇对变量多功能的—单调的(A3)在两个主成分中的正载量都不低,因此采用正交旋转后的主成分。
本文将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词汇对降维为主成分1和主成分2。从表9旋转后的主成分可知:(1)主成分1——倾向于座椅的“整体感受”描述,包括多功能的—单调的(A 3),流线的—呆板的(A2),简洁的—复杂的(A1)。多功能的—单调的(A3)和流线的—呆板的(A2),描述座椅的功能结构特征和主要造型形态,简洁的—复杂的(A1)反映了用户对整体造型风格和造型特征趋势的评价。(2)主成分2——侧重于座椅的“局部感受”描述,包括舒适的—硬朗的(A6),精巧的—笨拙的(A4),几何的—乱序的(A5)。舒适的—硬朗的(A6)和精巧的—笨拙的(A4),是对座椅整体造型轮廓的印象和对局部造型细节的关注。几何的—乱序的(A5)描述的是座椅造型的设计性和时尚程度。
综上所述,通过对座椅造型的“整体感受”与“局部感受”描述,多功能的—单调的(A3)更受用户的关注,流线的—呆板的(A2)和精巧的—笨拙的(A4)具有跨“整体感受”与“局部感受”的描述特征,这与词汇本身的使用属性具有很大关联。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总结影响座椅造型设计的主要感性词汇对为:多功能的—单调的,流线的—呆板的,精巧的—笨拙的,几何的—乱序的。
四、小户型多功能座椅设计方案
(一)设计构思
根据以上得到的用户的感性需求,以小户型公寓为设计背景,参考样本1、3、4的造型,侧重“多功能的、流线的、简洁的、几何的”对座椅进行具体造型设计实践。市面上的座椅大多是为普通空间所设计,这些座椅在小户型空间使用时功能单一、体积受限,会让空间看上去杂乱、狭小,因此给用户带来了不便。所以在座椅造型设计中,應倾向于简单、简洁,可以给用户带来干净清爽的感觉,达到拓宽空间视野的效果;在座椅功能方面,考虑到小户型空间的局限性,在座椅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两项附加功能:储物和小桌板功能,来满足用户多方面的使用需求。在设计中流线、几何的需求从椅面接触部分来体现,多功能、简洁则是从座椅的整体造型体现。在制作选材中,以桦木作为座椅支撑材料,高密度海绵作为座椅上部填充材料。桦木(如图3)易于切削加工,并且它的切削后的表面很光滑,因此油漆在表面的附着能力强,所以可以制作出表面平整且光滑的家具。再者,由于桦木力学性能好、弹性强度高,年轮清晰可见,所以制成家具的桦木花纹样式美观大方。因此,最终选择桦木作为座椅支撑材料。
(二)设计实例
座椅设计方案如图4所示。这个座椅名为“高脚沙发椅”,在充分考虑用户对舒适性以及便捷性要求的条件下,以桦木作为座椅主要支撑部分,这部分的结构除了有支撑作用以外,还设计了一个置物架,满足用户对多功能的感性需求。“高脚沙发椅”的类型接近于休闲沙发椅,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人机工程学的关系,增加座椅的舒适性。直线给人刚强的感觉,穿透力强;曲线给人柔美的感觉,平和力强。此座椅与身体接触的面都是曲面,其他的面都是直线面构成,形成了重复、有节奏感的韵律,在视觉上形成冲击力,触感上柔软舒适。座椅整体造型趋于简约,曲线流畅,满足了用户对简洁、流线和几何的感性需求。除此以外,在椅子的使用后期,可以将椅子上下分离,分离后的支撑部分可以直接作为小桌子使用,方便用户在多场景使用,如图5所示。简单精巧的结构,在多功能的基础上保证了整体形态的简洁。面对小空间的限制,多功能的椅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空间压力感。尤其是具有收纳功能的椅子,不仅能满足“坐”的要求,收纳杂物也是对空间的释放。与市面上普通座椅相比,此款座椅在功能上有了很大改进,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且有感性工学理论作为支撑,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感性需求,提高了用户使用舒适度。
结论
在保证使用方便与安全的前提下,将使用者的感性需求体现在其外观造型设计中是未来座椅的设计趋势。本文运用感性工学理论研究了小户型多功能座椅的设计方法,运用语义差分法、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将人们对小户型座椅的感性需求进行量化,并将代表性词汇降维为主成分1(整体感受)和主成分2(局部感受)两类,其中多功能的—单调的,流线的—呆板的,精巧的—笨拙的,几何的—乱序的这4对词汇对小户型多功能座椅造型设计影响较大。最后参考样本2、5、11,侧重“多功能的、流线的、精巧的、几何的”设计出一款小户型多功能座椅,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本文将用户的感性需求量化后用于产品的形态辅助设计和评价设计,实现家具产品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为以后的小户型多功能座椅造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再此过程中,充分证明了感性工学的实用价值。此外,由于样本数量有限和被调查者的主观性,本试验的结果会受到一定影响,后续将会进行改进。0324C0C8-25C5-42A1-AC60-9252FE508157